人類每晚進入睡眠後,其實仍然在不斷的「運動」著,因為地球在宇宙中並不是靜止的,地球正在不斷的自轉和公轉,以每秒30公裡的速度圍繞太陽運動。其次,太陽也在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動,這個速度更加驚人,為每秒240公裡。在宇宙中幾乎不存在絕對靜止的天體,任何粒子都在不斷運動並釋放熱量,除非進入理論中的絕對零度,粒子才會停止運動。
為什麼較小的天體總是在圍繞著體積更大質量更高的天體運動?答案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是因為引力的作用,宇宙中的各種天體在引力源的吸引下規律運動,而高質量的天體在被引力源吸引並運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力,最終導致天體圍繞引力源公轉。
而這個「引力源」,也有可能在圍繞著其他更加巨大的引力源運動,就像是地球和太陽系、太陽系和銀河系之間的關係。那麼在銀河系中有很多的恆星,這些恆星在運動時可能和其他恆星系發生碰撞嗎?
在太陽系內,每個行星的運動路線通常不會相互影響,因為每個行星都有各自的軌道。可是銀河系和太陽系不同,銀河系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天體結構,科學家推測在銀河系中至少有2000億顆恆星,如此大量的恆星都在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人馬座A」運動,這個黑洞足有430萬倍太陽的質量。
銀河系中的恆星有大有小,太陽只是恆星中的「小個子」,這些恆星並不是和太陽系內的行星一樣安分守己的待在自己的軌道上,在同一個軌道上可能存在很多不同的恆星,這些恆星圍繞銀河系中心運動的速度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有可能出現兩個恆星系發生碰撞的災難。
早在2013年,歐洲航天局發射了「蓋亞號」探測器,這顆衛星以人類最高精度全面性的觀測銀河系中數十億顆恆星的位置,可是就在蓋亞的探測過程中,卻發現太陽系附近的一顆恆星可能會給人類文明造成威脅。這顆恆星被稱為「Gliese710」,位於巨蛇座中,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質量僅有0.4-0.6倍太陽質量。
這個恆星距離地球63光年,並且該恆星無論從質量還是體積上,都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但是這顆恆星正因為固有運動不斷地和太陽系靠近,在140萬年後,這個恆星會來到距離太陽系1.1光年的位置,和太陽系「擦肩而過」。雖然科學家認為這個恆星不會和地球發生碰撞,但是可能會和太陽系外圍的凝結奧爾特雲帶碰撞,導致大量的彗星脫離原本的軌道。
留給地球的時間,或許只剩140萬年,因為這次膨脹可能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雖然這個恆星不會撞進太陽系,但是大量的彗星脫離軌道後,很可能會進入太陽系內撞擊地球。1994年,一顆彗星撞擊木星,造成的巨大爆炸在地球上都肉眼可見,而這次巨大的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的總和,如果這個彗星直接撞擊地球,可能會將地球完全摧毀。由此可見,彗星偏離軌道可能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災難。
幸運的是,這顆恆星還有140萬年才會接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還很充足,如果在140萬年後人類仍然存在,肯定會有辦法離開地球,尋找新的行星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