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韓國海力士集團正式對外披露其2019年第四季度業績預報: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業利潤為236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13.74億元。而在2018年的同期,海力士實現營業利潤約44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256.17億元。2019第四季度同比營業利潤下滑幅度達到了95%,遠遠超過眾多行業分析師之前的預判。
海力士公司對此的解釋是:由於行業市場出現了比較嚴重的供應和需求失衡現象,導致產品銷量和價格大幅下行。同一時期,韓國半導體巨頭三星電子也對外披露其2019年度第四季度營業利潤預估同比下滑約34%,主要下滑板塊也是半導體存儲器部分。
海力士到底是家什麼公司?
提到韓國比較著名的企業集團,很多人不假思索會說出韓國的三星電子。三星電子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集團,其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半導體存儲器、筆記本及其他家電產品,在全球都擁有比較高的聲譽。然而大多數人可能對於韓國海力士這個企業集團並不了解,但是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之中可能一直都在使用其生產的科技產品。
根據2018年某知名半導體行業諮詢機構對全球半導體科技企業做出的排名情況來看:韓國三星電子位列全球半導體科技領域第一名,緊隨其後的就是韓國的海力士科技集團。那麼海力士到底是一家什麼公司呢?
1983年,伴隨著韓國強國戰略的實施及模仿日本大力發展先進電子科技產業國策的推進,正式成立了韓國現代電子產業科技公司,主要從事存儲器晶片、IC(集成電路板)等產品的研發及生產。隨著亞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現代電子產業科技公司發展迅速,先後完成1996年韓國上市、1999年收購LG半導體等一系列動作,進一步強化其科技實力。
2001年,現代電子產業科技公司正式更名為海力士半導體公司,這也意味著這家全球知名的半導體科技公司完成了從韓國現代財團剝離的動作。在之後的幾年時間之內,海力士高層看到了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的廣闊前景,於2004年將公司旗下的IC集成電路業務剝離出售給了美國花旗集團,將獲得的資金主要用以半導體存儲器產品的研發及相關產業企業的收購。尤其是到了2008年之後,伴隨著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日本、臺灣、新加坡等眾多半導體存儲器廠商陷入了經驗困境,海力士跟隨三星電子在全球大肆低價收購優質的DARM半導體企業或工廠。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和產能擴充,海力士很快成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存儲器產品生產企業之一,同三星、鎂光等科技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合計達到了約95%。
從2017年開始,全球電子消費用存儲器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上揚。以京東售賣的某品牌8GB的DDR4內存條價格為例,其在2017年5月份的售價僅為450元左右,到了2017年10月份的價格就攀升到了940元人民幣,一度被網友戲稱「年度最佳理財產品」。
這種情況的背後則與三星、海力士及美光三家企業的「一番辛苦」有不可或缺的聯繫。於是,2018年中國反壟斷調查機構正式發起了對以上三家企業的突然性反壟斷調查。
海力士發展對於中國科技企業的啟示
海力士出現目前的尷尬狀況,可以用「成也DRAM,敗也DRAM」來形容。儘管如今的營業業績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但是就目前的半導體存儲器市場來看還是被三家巨頭牢牢掌握在手中,未來不排除再度出現周期性上漲的現象。
海力士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其對半導體存儲器技術的專注,另外一方面則跟其「逆向發展思維」有比較大的關係。同時在市場發展之中,海力士與三星電子保持了比較好的協同,這才有了其在最近幾年內賺得盆滿缽滿的情況出現。對於眾多的國產科技企業而言,海力士的發展之路、發展思維還是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師夷之技以制夷」,希望在未來幾年時間之內,國內能出現很多的超越海力士的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