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與mac OS一直引以為豪的便是其在圖形界面的不斷優化和深入人心的操作方式,因此佔領了計算機桌面這塊高地。這種交互形式的圖形化界面,因為直觀、簡易、人性化,沒有複雜晦澀的代碼操作的「勞心費神」。
雖然,Windows每次步入一個新版本,都會伴隨非常多的「Bug」,也深受人們廣為詬病,但仍然蓋不住其桌面化操作的優點。當然,mac OS同理,只不過仍需單門購置相關產品。
對比而言,開源的Linux作為程式設計師必備的產品,雖然擁有強大的功能,但在過去界面相對而言相對簡陋,而且還是模仿的Windows或mac OS。近年來,隨著實體清單等一系列事件過後,華為甚至賣起來了搭載Linux的筆記本電腦。不僅如此,Linux在軟體、驅動、娛樂也日趨豐富,甚至能夠玩起來了王者榮耀。
這麼多年來,很多人都會配置自己的桌面環境,從數據上來看,GNOME、KDE、Mate、Unity、Cinnamon堪稱五大Linux桌面環境,當然其他桌面環境也毫不示弱,而各個桌面環境則主要通過不同的優缺點相互競爭。舉個例子說,在輕量級桌面環境下,XFCE一舉成為了最受歡迎的桌面環境,相較於LXDE缺少的優美視覺效果,默認配置下的XFCE在這方面就可以打敗前者。XFCE提供的功能特性都能在 GNOME2下得到,然而,在一些較老的計算機上,它的輕量級的特性卻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Linus Torvalds則在Google+上表示,對於GNOME 3「無可容忍的凌亂」,改投到了Xfce桌面環境。
當然,沒有好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棒的,用戶體驗最佳,就是成熟成功的產品。
GNOME 是 Linux 發行版中最流行的桌面系統之一,Gnome 包含了 Panel (用來啟動此程式和顯示目前的狀態)、桌面(應用程式和資料放置的地方)及一系列的標準桌面工具和應用程式,並且能讓各個應用程式都能正常地運作。
Gnome 的第一個發布版本是在 1999 年。Gnome 提供了一個簡單和經典的桌面體驗,它沒有足夠的自定義選項。但是在 2011 年 Gnome 介紹了新的設計 GNOME 3,傳統的桌面環境已經被 GNOME Shell 替代。這次終結引起了 Gnome 用戶和很多開發者的不滿,這種不滿導致許多其他 DEs 被創造出來,例如 MAT E和 Cinnamon。
Gnome 應用廣泛,許多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都將 GNOME 用作默認桌面環境,包括 Debian、Fedora 和 openSUSE 等。Gnome 是 Fedora 的默認桌面環境,在幾個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中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例如,Ubuntu,Debian,OpenSUSE 和更多的發行版。與其它各大主流高人氣桌面Linux發行版一樣,Ubuntu曾經一度使用過GNOME桌面方案的早期版本。不過自從GNOME 2逐步升級到GNOME 3乃至GNOME Shell桌面之後,Ubuntu決定自行探索發展道路。
但是即便如此,Gnome 還是很流行並且被廣泛使用。Gnome 包含簡單的核心思想和更快 DE,這就是為什麼 Gnome 仍然是簡單和快速的。定製可以通過第三方應用和工具來實現。
但GNOME並未因此放棄希望。GNOME Shell迎來了可觀的提升,而且順利打破了人們對於前代方案的成見。即使是那些更習慣於傳統桌面環境的用戶,也可以通過GNOME提供的經典模式找到熟悉的感覺。GNOME同時也利用擴展擁有了完整的可配置能力。
GNOME 計劃 是 1997 年 8 月由 Miguel de Icaza 和 Federico Mena 發起,目前由志願貢獻者和受僱貢獻者組成的 GNOME 計劃開發,其最大的公司貢獻者為紅帽(Red Hat)公司。與其說 GNOME 是桌面系統,GNOME 更是一個桌面系統開發框架,基於 glib、GTK 等開發工具包,開發者可以高效地開發風格統一的用戶端軟體及圖形應用。GNOME 包含了現代桌面應用的方方面面:包括 Nautilus 文件管理器、rhythmbox 音樂播放器、totem 視頻播放器、gedit 文本編輯器,還包括郵件客戶端 evolution、圖形處理軟體 GIMP 等。GNOME 被設計為易於使用、對新手友好,可通過圖形界面設置選項、定製界面。實際上,GNOME與Unity非常相似,而且也用到了很多相同的應用。這兩套桌面環境都能夠利用設備提供的3D圖形硬體實現炫麗的視覺效果。GNOME 3.16添加了一套集中式通知中心,從而在功能性方面將Unity甩在了身後。憑藉著強大的擴展選項,GNOME還擁有遠超Unity的可配置能力。
Gnome 為那些不傾向於調節更多系統的那些用戶考慮。那就是為什麼 Gnome 甚至不包括一些簡單的調節選項,更換主題甚至字體。這些基本的調節,用戶需要安裝 gnome-tweak-tool。因此默認的整體 Gnome 可定製化的程度是不高的,但是這可以通過第三方應用/工具來做。
目前比較常用的便是GNOME 2.x與其新版本 GNOME 3。不過GNOME的缺點是體積龐大,圖形界面過於繁雜,消耗大量內存。
優點:● 簡單,易用
● 功能可以通過插件擴展
● 現代和觸摸友好的用戶界面
● 能夠通過Shell擴展延伸功能
● 可定製性強
缺點:● 缺少許多在其他桌面環境中提供的特性(功能)
● 插件管理弱爆了
▍GNOME 2
GNOME 2作為大家熟識的傳統界面,默認2個面板。在系統資源佔用方面,GNOME 2.x 較GNOME 3 要求 RAM 較少、CPU較高。在這兩個方面:
XFCE ,LXDE < GNOME 2.x
在目前發行版本中,LInux Mint,Debian等仍使用GNOME 2.x作為默認桌面環境。
▍GNOME 3
GNOME 3作為GNOME 新版本,較GNOME 2.x變革明顯.GNOME 3相對直觀,大多數同學還是習慣傳統的GNOME 2.x桌面環境。GNOME 3隻有一個頂部面板,傳統菜單不復在。可在左上角點擊「活動」查看應用、工作分區等。
目前,Fedora 15等發行版本採用GNOME 3 作為默認桌面環境。
Unity第一次發行在 2010 年,從那之後Unity經歷了好幾次重大改進。今天Unity已經可以像其他桌面環境一樣安裝在其他發行版上。Unity是Ubuntu自家的桌面環境方案,是Ubuntu背後的Canonical公司開發的圖形用戶界面。目前還沒有其它Linux發行版採用Unity作為桌面方案。Unity運行在Gnomes桌面環境之上,並且使用所有 Gnome 的核心應用來構件環境。設計之初,Unity是由Canonical起初為上網本設計,先被採用為Ubuntu 11.04 默認桌面,但Gnome開發組沒接受Ubuntu團隊的建議,沿用了自己方法。這時Canonical公司為了擺脫這種束縛,開發了自己的shell(Unity),來更好的滿足自我的需求。Unity較GNOME 3或KDE佔用系統資源較多。在Unity桌面環境中,只有一個頂部面板,桌面左側有一類Dock的應用啟動器。Unity擁有截然不同的用戶界面。Unity 在左側有一個啟動器,在啟動器的頂端可以搜索圖標被叫做『Dash』。當一個文件在 Dash 中找到時,它給出結果不僅僅包括硬碟上的還有來自在線的資源,例如,谷歌雲盤,臉書(Facebook),Picasa,Flick 等等。
Unity可以選擇當觸碰到邊欄時隱藏、顯示啟動器。用戶可以增加/減少啟動器目錄顯示的靈敏度。
Unity是簡單和快速的,但是Unity沒有提供在系統之上的很多關於桌面的自定義的設置。比如安裝主題和自定義不同的選項。還有,系統目錄應該是一直顯示或一直不顯示的,或者'從啟動器圖標上單擊最小化',用戶就需要安裝第三方工具。CCSM 和 Unity Tweak Tool 是 Unity 桌面環境上非常流行的自定義工具。
不像KDE那樣,Unity沒有給出選項去阻止/禁用在Unity上的通知。在Web搜索上有一大堆問題是關於"如何禁用 Unity 通知"。儘管對於新用戶來說,這可能非常困難。
添加自動隱藏目錄這一功能,主要的發布版本都沒有提供官方的支持,Unity 提供就顯得有點起反作用了。
在Unity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Ubuntu對於桌面環境視覺定位的理解,而且實際效果與傳統Windows桌面沒有太大區別。Unity最具特色的一項功能名為「scopes」,允許大家通過所謂「dash」搜索不同類型的網絡與本地內容類型——當然也包括我們已經安裝在系統當中的應用程式。它同時也是手機版Ubuntu系統的核心所在。Unity還擁有其它一些獨特的設計,例如「HUD」就允許用戶直接搜索某款程序中的菜單選項,並通過鍵盤直接加以啟用。雖然很多經驗豐富的Linux用戶都對Unity不屑一顧,但它仍然是一款非常精美的桌面環境,而且任何用戶都能輕鬆上手。Unity的反對者們往往對其可配置能力不足頗有微詞。Unity啟動器欄一直顯示在屏幕的左側,而且用戶根本無法將其移除。窗口按鈕(包括最小化、最大化與關閉)則顯示在每個窗口的左上角——這一設計同Mac OS X相同——同樣無法被移除。Unity在過去幾年當中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但Ubuntu項目團隊在此期間醞釀出了一套大動作——即將推出包含顛覆性改動且同時面向手機與臺式機設備的融合優化型Unity 8版本。Unity只能作為Ubuntu主桌面的組成部分使用。
● 前後矛盾的 UI
● 不適用主要的Linux發行版
KDE 有類windows的「開始菜單」,界面華麗,被稱為最接近 Windows 界面的 Linux 桌面系統,包括界面布局、開始菜單、主題風格都與 Windows 相似,因此對熟悉 Windows 的用戶很有親切感。多個國家的政府部門 KDE 軟體用戶,興建位於瑞士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也使用 KDE 軟體。
KDE 始於德國人 Matthias Ettrich 於 1996 年就讀蒂賓根大學的一個計劃。當時,他憂心於 Unix 桌面沒有一個程序外觀、感受和工作方式和其他程序一樣。他建議不僅是建立一套應用程式,而是一個桌面環境,用戶可以得到統一的外觀、感受和工作方式,並希望這個桌面易於使用及更人性化。
Mathias Ettrich 選擇使用 Qt 程式庫開發 KDE 桌面系統,Qt 提供框架和眾多功能,使應用程式更容易編寫,並提供 KDE 桌面環境的一致性。1998年7月,KDE 1.0 發布。之後 KDE 2發布,提出了重大技術改進。KDE 2 和 KDE 3 之間的 API 變化較少,KDE 3 可以被看作延續 KDE 2。KDE 4 則包含了許多新技術的變化。KDE Plasma 5 則提供更現代化,更乾淨的視覺和交互式用戶體驗。
同 GNOME 類似,KDE 是一個龐大的項目,官方提供了許多圖形應用程式以滿足人們日常使用,包括文件管理器 Dolphin、郵件客戶端 KMail、文本編輯器 Kate、視頻播放器 KMPlayer、音樂播放器 Amarok 等。
從傳統角度講,KDE與GNOME都屬於Linux陣營中最具影響力的桌面環境選項。GNOME桌面陣營目前已經分裂成了GNOME、Unity、Cinnamon以及MATE,但KDE項目卻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Plasma 5界面也擁有了前所未見的精緻表現。
KDE在可配置性方面一直優於GNOME以及由GNOME衍生而成的各類Linux發行版。不過這到底是不是件好事,仍然取決於用戶的實際情況。有些朋友熱衷於探索繁多選項所帶來的自由搭配空間,但也有些用戶更傾向於使用GNOME那樣的精簡化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KDE已經在簡化的道路上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進展——現在很多高級選項都會被隱藏起來,用戶可以直接享受其搭配合理的默認效果。
人們曾經對 KDE 的穩定性有所抱怨,不過這幾年 KDE 穩定性已提高很多。另一個不足是 KDE 的某些組件設計的過於複雜,難以使用。
許多發行版本如OpenSUSE、PCLinuxOS和 Mandriva等皆採用KDE作為默認桌面環境。
使用KDE的感受實際上與Unity、GNOME、Cinnamon或者是MATE可謂完全不同。後面這些桌面環境都使用內置於GTK工具包當中的,與GNOME非常相似的應用組合。然而KDE卻獨樹一幟,始終堅持Qt一百年不動搖,而且擁有著自己一套與之配合的應用套件。雖然應用程式在任何桌面環境下都能夠正常運行,但量身打造出來的效果絕對是不一樣的——KDE上的應用幾乎與主屏幕及桌面融為一體。
● 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桌面環境
● 高度可定製性和靈活性
● 一些組件比如Kmail對普通用戶來說太複雜
● 某些組件使用起來似乎過於複雜
● 稍重的資源佔用
04
XFCE
XFCE 是一個輕量級的桌面環境,建立在 GTK 基礎之上,被廣泛的運用於各種 UNIX / Linux 發行版中。XFCE 非常小巧、輕便、高效,運行程序很快,對於一些比較老舊的機器、或是很少內存的機器是理想選擇。以 XFCE 作為預設桌面的發行版有 Xubuntu 和 Manjaro 等。
在佔用資源方面,較GNOME、KDE較少。適合老機器,輕量級桌面。與windows界面環境類似。許多不習慣GNOME 3 ,Unity新桌面的同學,很多選擇了XFCE 4.8,包括Linus大神同學。
XFCE 融合了 UNIX 開發哲學中的「模塊化」和「可重用性」的重要的思想。XFCE 包含了許多組件,這些組件可以單獨安裝,也可以應用於其他桌面環境。用戶還可以選擇 GNOME 等相關軟體,按照自己的需求,定製出與眾不同的桌面環境。
XFCE 是一個簡單並易於使用的桌面環境,其包括主面板、菜單、快捷方式和應用啟動器,併集成窗口管理器、文件管理器(Thunar)、聲音管理器,界面和主題可以配置。XFCE 最新版本為 4.14,於 2019 年 8 月 11 日發行。
當然,總體來說,Xfce目前的處境其實有點尷尬。從傳統角度講,它本來是僅次於GNOME與KDE的第三大人氣選項。它在輕量化水平上稍優於KDE與GNOME。而在GNOME 3正式發布之後,Xfce已經成為最頂尖的「傳統」Linux桌面環境。
自那時開始,Xfce就受到來自兩位新對手的衝擊。Lxde的輕量化效果更出色,而Cinnamon則在功能集豐富度方面傲視群雄。從這個角度講,MATE的功能更為齊備,在輕量級水平上則與Xfce基本持平。目前Xfce仍然存在,不過其發展速度已經大不如前。
如果大家打算嘗試Xfce的話,最好與Xubuntu配合使用。
優點:● 非常輕量,適用於老舊硬體
● 界面足夠現代、有吸引力
● 有一定定製性
缺點:
● 內置應用較少
LXDE,全名為 Lightweight X11 Desktop Environment,旨在提供全新輕量、快速的桌面環境,可在 Unix 以及如 Linux、BSD 等 POSIX 相容平臺上運行。LXDE 的主要開發者來自臺灣,包括名為 PCMan 的著名開源程序設計者洪任諭。
LXDE也位列四大桌面環境之一,輕量級桌面,佔用資源較少,合適老機器,不說在新機子高配置上的表現了。Lxde目前已經成為輕量級兼用戶友好桌面環境領域的王者。如果大家手頭有一臺古董級計算機,但又希望讓它排上點用場,那麼選擇Lxde絕對沒錯。
不同於 Linux 的其他桌面環境,LXDE 組件依賴性極少,大多數組件可以獨立運作,無需倚賴其它組件。LXDE 使用 OpenBox 作為其預設窗口管理器,並且希望能夠提供建立在互相獨立組件上的輕量級快速桌面環境。相較於功能強大與伴隨而來的體積膨脹、佔用資源,LXDE 更重視實用性和輕巧性,並且盡力降低其所耗的系統資源。雖然 XFCE 已足夠輕巧,但 LXDE 更勝一籌。
相較於現代Linux桌面環境,Lxde對於圖形硬體、CPU時鐘頻率以及內存的要求都低得多。在這裡我們雖然看不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形特效,但卻能夠獲得最為基本的輕量級桌面環境使用體驗,並順利啟動並管理自己的應用程式。
LXDE 的組件包括 PCManFM 文件管理器、LXLauncher 程序啟動器、LXTerminal 終端、Leafpad 文字編輯器、Xarchiver 壓縮管理器等。
LXDE 的缺點是界面比較簡陋,不夠精美。
要獲得最理想的Lxde使用體驗,請搭配Lubuntu一同使用。
優點:● 足夠輕量,速度極快
● 幾乎支持所有 Linux 發行版
缺點:
● 用戶界面似乎沒有什麼吸引力
06MATE
MATE (西班牙語發音: [ˈmate]) 桌面環境是基於 GNOME 2 已不再維護的代碼創建的一個分支,基於已經停止維護的 GNOME 2 代碼庫開發,可看作 GNOME 2 的延續,為最新的應用提供經典的桌面體驗。
由於 GNOME 3 在界面上激進變動,不再採用經典的 GNOME 2 桌面環境,而採用了建立在 GNOME Shell 之上的全新接口,這遭到了 Linux 社區一些人的批評。許多用戶拒絕使用新的 GNOME,並呼籲人們繼續開發維護 GNOME 2。因此一些開發者創建一個 GNOME 的衍生桌面環境,維持 GNOME 2 的傳統風格,同時支持最新的 Linux 技術,例如 GTK 3。MATE 給予用戶使用舊版桌面環境的感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界面也有諸多改進。MATE 對低配置電腦支持的也非常好,如果你有一臺舊的或較慢的電腦請使用 MATE。
MATE 也會伴隨許多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一起提供,例如:Ubuntu、Linux Mint、Mageia、 Debian 等。如果你閱讀我的帖子 Release of Ubuntu 15.04 Beta 1,將看到 Ubuntu MATE 首次以官方形式發布③。
MATE與Cinnamon是兩種非常相似的桌面環境——事實上,Linux Mint同時支持Cinnamon或者MATE桌面環境。儘管Cinnamon採用了GNOME 3中的一部分代碼並將其fork成一套更為傳統的桌面,MATE卻做得更為徹底——採用更加陳舊的GNOME 2桌面代碼,並在現代Linux發行版當中對其進行更新。除了Mint之外,MATE也適用於諸如Fedora、Ubuntu以及Debian等其它Linux發行版。
如果大家過去曾經使用過GNOME 2並且非常懷念當初的美好時光,那麼MATE將成為您最為理想的桌面環境選項。新用戶們則往往更能接受Cinnamon這款使用更多現代代碼的傳統風格桌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古董級計算機設備配合MATE 2往往能夠帶來更出色的運行效果。如果大家在Cinnamon的使用過程中遇到了性能問題,並因此希望找到一套替代性方案,那麼MATE 2絕對適合您。
與其它更為現代的桌面環境不同,MATE在默認情況下並不需要利用3D加速硬體實現桌面視覺效果。不過現在大家也能夠輕鬆啟用Compiz,從而在MATE桌面上享受到更多酷炫的光影特效。
要獲得紮實的MATE使用體驗,請選擇Linux Mint與MATE這一組合。
除了改名為 MATE,一些 GNOME 程序也已經成功移植:
Caja - 文件管理器(源自 Nautilus)
Pluma - 文本編輯器(源自 Gedit)
Eye of MATE - 圖像瀏覽器(源自 Eye of GNOME)
Atril - 文檔瀏覽器(源自 Evince)
Engrampa - 壓縮工具(源自 File Roller)
MATE Terminal - 終端機模擬器(源自 GNOME終端機)
Marco - 窗口管理器(源自 Metacity)
● 輕量級桌面環境,簡單、輕便
● 直觀和穩定的用戶體驗
● 高度可定製
07CinnamonCinnamon 是繼 MATE 之後,Linux Mint Team 為不滿 Gnome 的用戶創建的另一個桌面環境。但與 MATE 不同,Cinnamon基於Gnome 3創建。Cinnamon還很新,所以開發非常活躍;但是作為一個新品並沒有使該驚豔的桌面環境缺少特色。在 GNOME 3 之前,GNOME是根據傳統的桌面比擬(Desktop Metaphor)而設計,到了 GNOME 3便被 GNOME Shell 所取代,它改革了 GNOME 桌面環境的操作,包括窗口管理、應用程式啟動和工作空間管理的方式,這些改變引來了廣泛的質疑。
Cinnamon具有像Gnome和Unity這樣的桌面環境所不具備的所有功能。Cinnamon是個高度可定製的桌面環境,並且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插件、小工具和配置工具來定製桌面。Cinnamon可以通過內置的配置管理器下載並安裝主題,完全不需要打開網絡瀏覽器。
通過這些驚豔的和必備的功能,Cinnamon對任何Linux新用戶來說都非常方便。許多用戶因不了解Linux的工作方式而放棄使用Linux,我強烈建議新手應該從使用 Cinnamon 桌面環境開始。
許多Linux發行版都提供自己的Cinnamon風格支持,例如:Ubuntu、Fedora、OpenSUSE、Gentoo、Arch Linux,而且 Cinnamon 是 Linux Mint 的默認桌面環境。
不同於 Mate 基於 GNOME 2 開發,Linux Mint 團隊則以開發「Mint GNOME Shell Extensions」一系列基於 GNOME 3 上的插件,這些插件使 GNOME 3 的界面變回傳統界面,以此回應業界的批評。最後,Linux Mint 決定從 GNOME 3 的源碼派生另外一個桌面環境,命名為 Cinnamon。Cinnamon原本專門面向面向Linux Mint所打造,但如今其已經在其它多種Linux發行版上找到了新的表演舞臺,具體包括Ubuntu、Fedora以及Debian等等。
最初作為GNOME 3 fork之一的Cinnamon採用現代代碼編寫而成,但同時又通過重新調整為用戶提供一套更為傳統的桌面界面。就在GNOME捨棄了任務欄以及開始菜單類界面來顯示已安裝應用程式的同時,Cinnamon則選擇圍繞這些更為傳統的特性構建起自己的桌面環境。另外,相較於努力裁撤功能與選項以簡化桌面效果的GNOME以及強調智慧型手機平臺的Unity,Cinnamon始終在為桌面用戶提供更多新增功能及改進。
對於熱愛傳統Linux桌面環境的朋友來說,Cinnamon在您眼中肯定毫不陌生。當然,它的定位也讓那些傾向於傳統窗口列表、厭惡Windows 7上新型任務欄機制的用戶歡呼雀躍。
最後強調一句,為了獲得最佳Cinnamon體驗,請配合Linux Mint一同使用。● 極致優美,易於上手
● 時尚精緻的外觀,熟悉的界面
選自網上對部分個人桌面環境/窗口管理器的測評,供參考。
桌面環境/
窗口管理器
RAM used
% CPU used
類型
KDE 4.6
363 MB
4 %
桌面環境
Unity
271 MB
14%
桌面環境
(shell)
GNOME 3
193 MB
10%
桌面環境
GNOME 2.x
191 MB
1 %
桌面環境
XFCE 4.8
144 MB
10 %
桌面環境
LXDE
85 MB
10 %
桌面環境
IceWM
85 MB
2 %
窗口管理器
Enlightenment (E17 Standard)
72 MB
1 %
窗口管理器
Fluxbox
69 MB
1 %
窗口管理器
OpenBox
60 MB
1 %
窗口管理器
JWM
58 MB
1 %
窗口管理器
· 參考文獻:
【1】5 個最佳的 Linux 桌面環境
【2】Linux桌面環境gnome、kde、xfce、lxde使用比較
【3】盤點7款應用最廣泛的Linux桌面環境
-END-
【02】Unix 和 Linux 你不知道的那些歷史
免責聲明:整理文章為傳播相關技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