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蝙蝠「馬來大狐蝠」
飼養員測量出未成年馬來大蝙蝠的翼長為70釐米
國際在線消息(駐廣州記者 韓希):世界上最大蝙蝠「馬來大狐蝠」18日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首次展出,超十位蝙蝠「大俠」倒掛亮相,近2米的超大展翼引來大批遊客圍觀。
馬來大狐蝠,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等地,屬夜行性群居動物。體長為20-25釐米,體重約為600-1100克,翼幅最大近兩米,張開雙翼甚至超過一位成年高大男子,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因其頭和面部狹長,看起來很像狐狸,因此得名「狐蝠」。除了體形最大,它與其他蝙蝠最顯著的區別是脖頸間有黃金色圍巾狀的皮毛,而且沒有大多數蝙蝠所具有的尾巴。非法獵殺讓馬來大狐蝠面臨嚴重生存威脅,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級別。
廣州長隆動物世界自2015年開始引進馬來大狐蝠,安家不到一年便成功繁育第一隻幼仔。據資深動物保育專家陳思明介紹,馬來大狐蝠每年僅產1胎,「倒掛金鉤」是馬來大狐蝠的常態,而這個特性也給首次繁育狐蝠的長隆飼養團隊一個大考驗。因母蝠奶水不足,所以第一隻馬來大狐蝠寶寶需要人工育幼,飼養員查找了大量相關資料,經過多次試驗才找到最接近母乳成分的奶粉進行飼喂,並模擬母蝠的正常哺育方式,讓幼仔採食母乳同樣倒掛狀。在克服種種困難後終於飼養成功,目前長隆動物世界已繁育超過70只,加上體型較小的印度狐蝠(果蝠)共近250只,長隆希望未來能為狐蝠的保育工作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介紹,當天同時開啟首屆「神奇空中動物萬聖節」,將首次展出傳說中「吸血鬼」原型——蝙蝠,同時通過科普講解,讓廣大遊客了解到,在長隆首展的狐蝠和果蝠是完全食素的,主要採食蔬果、花粉、花蜜等;此外,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此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而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甚至人的血液為食。
為方便市民觀賞,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萬聖節期間,將向遊客展示世界最大的蝙蝠,並向小朋友開設科普學堂。每天將延遲到20:00閉園,活動將直至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