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近日,第十六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年會(CCF HPC China 2020)在河南鄭州舉行。會上,大會組委會揭曉了第四屆國產CPU並行應用挑戰賽(簡稱CPC)以及第八屆「英特爾杯」全國並行應用挑戰賽(簡稱PAC)的比賽結果。兩項賽事中,山東大學軟體學院的三支參賽隊伍分別獲得一項金獎、一項銀獎、一項銅獎。
在PAC賽事中,山東大學軟體學院 「熬夜不禿頭」參賽隊(隊員包括閆立峰、甘安霆、趙展、魏晨浩)以優異成績斬獲金獎,衛冕冠軍。這是山東大學第一次衛冕PAC冠軍。學院另一支「多喝熱水多看文檔」參賽隊(隊員包括徐曉明、宋浩喆、汪超、蘇聰、龐興國)獲得全國第5名(銅獎)。在CPC賽事中,山大軟體學院「乘風破浪的幼兒園園霸隊」參賽隊(隊員包括邵奇、張金瀟、槐敏涵、邵明山)獲得銀獎。軟體學院劉衛國教授和史清華教授擔任這3支參賽隊的指導老師。
本屆PAC優化組的決賽賽題為非標準快速傅立葉變換(Non-Uniform Fast Fourier Transform, NUFFT)的優化問題,該算法是一種處理非標準採樣的快速算法,是對二十世紀十大算法之一的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在非均勻分布採樣數據上的補充算法,在信號處理方面廣泛應用。該賽題處理的數據分布複雜,數據預處理部分運行速度緩慢,對其進行拓展優化和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科研與實用意義。
今年的CPC大賽賽題為在神威太湖之光上優化非結構化網格通用計算加速算法,並重點考察各參賽隊對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結構以及國產申威眾核處理器SW26010體系結構特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計算、訪存、通訊、I/O、硬體特性和並行模型等方面對參賽隊的優化技術進行全面考評。
非結構網格由於具有較好的幾何適應性,在科學計算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基於非結構網格的高可信度應用仍然非常耗時,高精度的湍流模型會帶來極大的計算開銷,不得不藉助於超級計算機來實現大規模並行來提高求解效率。
PAC和CPC大賽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中國計算機學會高性能計算專業委員會指導,中國計算機學會無錫分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北京並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英特爾公司共同承辦。大賽特邀多名國內知名企業、高水平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高性能計算領域專家參與評審工作。
隨著多年的努力與發展,PAC和CPC大賽已是我國高性能計算領域水平最高的挑戰賽,成為推動我國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發展、培養和選拔高校頂尖技術人才,鼓勵人才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重要平臺。此次比賽中,各參賽隊伍克服疫情的影響,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和參與,加深了對高性能計算的認識和理解,掌握了高性能計算應用技巧,同時也推動了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發展。
供稿單位:軟體學院
作者:徐曉明
編輯: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