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坐落於我國貴州省,自 2016 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以來,已經 4 年時間了,因為中國天眼的口徑達到了 500 米,能窺探到百億光年之外的信號,故而又有著天眼之稱。它的到來對於我國的太空航天業的發展可謂是如虎添翼。不過也因為它的強大,中國天眼在國際上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一部分人認為中國天眼或會暴露地球的坐標位置,理應該將其關閉,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中國天眼極有可能成為人類找到外星生命的工具。且天眼的存在也能提早的幫助人類去預知一些有可能到來的危險,不應該關閉!
不得不說,中國天眼身上的爭議性是很多的,那中國天眼究竟有多厲害,才會讓如此多的人和國家對天眼投以關注呢?
中國天眼是由南仁東院士帶領一眾科學家工程師等團隊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建成的。對於人類的意義是相當重大的。它研究的是天體發射時電磁頻譜的射頻部分。因此對於捕捉太空出現的信號更加的敏銳,至少相比較光學望遠鏡而言,天眼強大的多。哪怕信號的頻率極其弱,中國天眼也能整合到一起,並從中抽絲剝繭,將不同的信號分門別類。
迄今為止,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一百多顆的脈衝新星,且都是此前未曾被航天局收錄到的新的脈衝行星,極大的推動了人類邁入太空的徵程。再加上,中國天眼還發現到了不少顆的新的類地行星,也是值得關注的。比如 2017 年時發現的 1300 光年外 t4328 星域中就疑似存在著一顆類地行星,初步估計質量體積相差都不太大,以及同年 10 月找到的兩顆類地行星,分別是 PSR J1859-0131 和 PSR J1931-01。這兩顆類地行星後也被澳大利亞證實是存在的。
中國天眼的作為是極為廣泛的,涵蓋的區域也不小,因此難免會飽受爭議,尤其一些西方的科學家們。霍金作為 21 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曾經也多次引導和勸告我國應該將天眼關閉,就可見歐洲國家的科學家對於天眼存在著什麼樣的態度了,但我國並不會因此如此,就關閉了那麼多科學家和工程人員的心血,中國投入了資金也應當得多有效的回饋,未來的天眼還會繼續給我國和世界帶來更多有效的信息!
來源:科學探索之路
編輯 段筠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