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寂寞或渴求靜謐的人們拔山涉水,希望中國西南地區某個人跡罕至的角落裡發現傳說中的香格裡拉。
迎接他們的是一座座新開發的旅遊城市,每一座都自封為「香格裡拉」,但都不是真正的香格裡拉。關於這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1933年英裔美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出版了一本以此為題材的歷險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該書一經出版,便在西方世界颳起了「香格裡拉」颶風,無數西方人根據書中的描寫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獵奇。希爾頓在書中虛構了一個如夢如幻的神秘寶地:在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西端,有一座高聳入雲、巍峨峭立的藍山,山腳下居住著幾千居民,他們與世無爭,怡然自樂,康健長壽。他從受傷飛行員的口中模模糊糊地聽到四個音節——「香格裡拉」。書中將幾個主人公的命運與香格裡拉的出現,作為兩條平行卻也纏繞的線索進行敘述。在他們的曲折故事與命運變遷之外,最吸引人之處無疑是作者極盡筆墨描寫了一個美麗的世外桃源。稀薄的空氣配上天空的藍色,有如夢幻一般。他的每一次呼吸,都有如被麻醉般的沉靜。縱觀人生,人的前25年毫無疑問是生活在懵懂的迷霧之中,後25年也很自然地要生活在暗淡而又世故的陰影之下;夾在中間的只有25年,就剩下這麼狹小的一束陽光還有機會點亮人生的歲月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將如過眼雲煙消逝,而兩個世界最終無法和諧共存,一上一下地僅由一根細線維繫在半空中,永遠不可兩者兼得。作者甚至還為香格裡拉的所有人解除了勞作的後顧之憂,因為這裡有豐富的金礦,以應對生活之需。這樣的世界未免會為人所詬病,因為太美好太圓滿而顯得不切實際。但是這本書確實創造了這樣一個地方,它也讓香格裡拉成為人們心中的「應許之地」。
香格裡拉在藏語中意為「心中的日月」,其實香格裡拉與其說存在於這世界的某個角落,不如說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只要你願意去相信,願意去追尋,香格裡拉終會浮現於心。
▲
▲
長按識別二維碼
參與王寅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