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熱水器上,幾乎都裝有一根鎂棒。這根鎂棒有什麼作用呢——江湖上的傳言,甚至將鎂棒神話了。有人說它能淨化水質,有人說它能消毒,還有說它能防止水垢……其實它的作用很簡單——保護內膽。
熱水器內膽
熱水器內膽都是鐵的,鐵遇到水垢,被腐蝕只是分分鐘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人們採用了很多手段。
最初是使用不鏽鋼,但是不鏽鋼用久了,也會被腐蝕。後來(也就是現在)普遍採用搪瓷塗層的做法——搪瓷大家知道吧,就是上世紀家家都有的搪瓷杯子表面那層光滑的東西。水不直接與金屬接觸,防腐蝕效果大大增加。
但是用過搪瓷的人都知道,這東西容易開裂(特別是在長期加熱的環境下)。開裂後水垢依然會腐蝕內膽,怎麼辦呢——輪到鎂棒登場了。
鎂棒的作用
當一個容器裡同時擁有電解液和兩種金屬活潑性不同的金屬時,就會發生原電池反應:活潑金屬率先與負離子結合,同時在水流中產生電流。
鎂和鐵就是兩種金屬活潑性不同的金屬,含有雜質的水,就充當了電解液——鎂更活潑,可以率先和水中的負離子結合。金屬和負離子結合,得到的產物就是水垢。
換句話說,當鎂和鐵在同一個裝滿水的容器中時,水垢會率先在鎂附近產生,從而避免了對鐵的損害——這種做法有個專用的名稱,叫做「犧牲陽極保護法」,目的是保護陰極金屬(活潑金屬為陽極,不活潑金屬為陰極)。
在這個過程中,鎂會有一定的損耗。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一次鎂棒——可能有朋友會對水中的「電流」比較敏感,會不會觸電呢?當然不會,這種電流非常小,遠遠小於乾電池產生的電流。
如果搪瓷塗層沒有開裂,鎂棒當然就只是擺設咯——所以一般熱水器在使用的前幾年裡,鎂棒的消耗都是很小的(正常狀態下的水垢,也會對鎂棒造成腐蝕,但是速度很慢)。一旦鎂棒開始消耗,消耗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