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22日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國家首批光熱示範項目-內蒙古烏拉特中旗100MW槽式導熱油10小時儲能光熱發電項目近日實現滿負荷發電。在冬至前後光資源最差、環境溫度最低和大雪後空氣溼度最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利用太陽能集熱實現滿負荷發電意義非凡,是項目建設的重要裡程碑節點。
該項目是國家首批光熱示範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儲熱時長最長的槽式光熱發電項目,項目由中國船舶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設、調試和運維。項目於2018年6月正式動工,2019年11月該項目最關鍵光學指標--攔截率經過歐洲第三方權威實驗室檢測,攔截率達到98%(目前國際水平為97%),2019年12月31日汽輪機一次衝轉成功,2020年1月8日首次實現併網發電。項目建設過程中,中船新能克服了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創造了光熱項目單日系統注油570噸的世界記錄、單日注油38個集熱迴路的世界記錄、集熱場一次流量平衡調節精度世界記錄、建設周期和調試周期最短的世界記錄,成為國內同緯度下第一個滿負荷發電的光熱項目。
電站全面投運後,年發電量約3.92億千瓦時,年節省標煤1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減少硫氧化物排放9000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4500噸。
光熱發電集發電與儲能為一身是可代替化石能源電站做基礎負荷和調峰負荷的綠色電源,對於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高效,助力實現「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同時,發展光熱產業有利於拉動上下遊產業,促進鋼材、玻璃、水泥、傳統火電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消化過剩產能;有利於提升相關行業技術水平,突破一系列科技、工業極限,帶動能源裝備產業發展;有利於實現能源裝備產業「走出去」戰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我國繼高鐵、核電之後的「新名片」。
中船新能基於集團公司在光熱發電方面的技術和產業積累,出於帶動國內光熱發電相關產業發展考慮,投資建成了烏拉特中旗國家光熱發電示範項目。通過示範項目建設和持續的研發試驗投入,中船新能達到了培育國內光熱產業鏈、掌握系統集成能力、實現核心裝備國產化、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推動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既定目標,將為我國光熱產業發展注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動力。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