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聲鼓響代表陳宇暉死亡時候的年齡19歲,三分鐘的默哀代表其逝世三周年的紀念。(美國《世界日報》;李玥 攝)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隨著19聲鼓響,3日傍晚華埠民眾在華埠「陳宇暉路」(Private Danny Chen Way)的路牌下默哀三分鐘,悼念三年前的這天在阿富汗軍營中遭受霸凌而死亡的19歲華裔一等兵陳宇暉,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陳宇暉的緬懷和對軍中霸凌行為的抗議。
在紐約華埠土生土長、生前在阿富汗坎達哈省(Kandahar)軍營中遭受上級欺虐的華裔一等兵陳宇暉離開人世已整三年,在美華協會紐約分會的組織下,幾十名華裔民眾3日聚集在位於曼哈頓華埠堅尼路(Canal St.)和擺也街(Bayard St.)之間伊利沙白街(Elizabeth St.)路段上的「陳宇暉路」路牌下進行了紀念儀式。
美華協會紐約分會會長歐陽蕭安宣布,19聲鼓響代表陳宇暉死亡時候的年齡19歲,三分鐘的默哀代表其逝世三周年的紀念。
在默哀的人群裡,還有陳宇暉家庭代表、表妹陳Amy和曼哈頓區長高步邇(Gale Brewer)的身影,而陳宇暉的父母因為身體不適和害怕觸景傷情沒有出席。
陳宇暉是獨生子,生前在曼哈頓華埠的伊利沙白街長大,曾在華埠130小學和佩斯高中讀書,上了大學一年後參軍,主動要求被派往正在打仗的阿富汗,年僅19歲的大男孩,成為就職單位唯一的亞裔,他經受數位上司長達六個星期的種族歧視和言語及身體上的欺凌,2011年10月3日,陳宇暉晚間7時開始站崗值勤,但他忘記帶頭盔和水,於是上級命令他在碎石上爬行100米,其他士兵則投擲石頭擊打他。第一輪的虐待懲罰過後,他回到了警戒塔,可第二輪虐待懲罰接踵而至,上級軍官抓著他的防彈衣,從臺階上把他一直拖了下去。晚上11時13分,一聲槍響後,陳宇暉死在站崗高塔上。
歐陽蕭安表示,從今年5月17日起,在社區多方人士的爭取下,陳宇暉長大的路段更名為「陳宇暉路」,人們每年都會在此紀念他。美華協會紐約分會的李華生說,亞裔社區需要團結力量,未來有更多的華裔會參軍,每年的紀念活動是為了警醒後人,遇到不平等待遇時要勇敢對抗。多位被告被法院輕判,也暴露軍中種族歧視和霸凌現象依然存在,軍中容納族裔多元性和機制改革之路還漫長,可喜的是總統歐巴馬因此在2013年月籤署了反軍中欺凌立法。(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