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麻琦介紹相關情況。記者 王焱堯 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 王焱堯 攝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王焱堯 通訊員曾輝)疫情爆發之初,10萬人從武漢返回鄂州。彼時,該市只有一家三甲綜合醫院,179張新冠肺炎救治病床,18張ICU病床,3間負壓病房,N95口罩、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也只能保供一天。
一邊是捉襟見肘的醫療救治資源,一邊是紛湧而至武漢返鄉高潮,鄂州市疫情防控壓力空前嚴峻。對此,在3月1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鄂州市委常委、秘書長麻琦介紹,該市將醫療救治關口前移,全力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目前累計784名患者出院。
現狀:醫療資源,捉襟見肘
據悉,2月29日,鄂州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疑似病例6例、出院37例,報告病亡3例。
截至2月29日,該市累計確診病例1391例,全省第五;累計病亡47例,全省第四。全市新冠肺炎感染率為12.91例/萬人,病亡率為3.38%,治癒率為56.36%。
「呼吸、重症、感染科是鄂州醫療資源的軟肋,醫生總數不足50人,新冠肺炎病毒直奔鄂州軟肋而來。」麻琦說,鄂州僅有一家三甲綜合醫院,醫療條件和救治能力十分有限。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市動員了所有可以動員的力量,2578名醫護人員連續奮戰,甚至連外科、眼科、兒科大夫都投入了戰鬥。醫護壓力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全省、全國之最。
疫情初期,全市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急需設備奇缺,而且沒有ECMO等高端管用的設備。N95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等防護用品更是難以確保第二天的供給。
變局:內部挖潛,援軍給力
1月底,疫情快速蔓延開來,各類「鄂州告急」信息充斥網絡,鄂州市多家公立醫院也在紛紛向外界緊急求援。
麻琦介紹,1月27日、1月30日,鄂州防疫應急醫院——雷山醫院一期、二期快速啟動建設,共772張病床。經過4000名施工人員日夜奮戰,分別於2月8日、18日交付使用。
通過最大限度地內部挖潛,截至2月29日24時,鄂州市六家定點醫院總病床數1808張。目前,該市共有收治床位2788張,空餘床位超過2000張,告別了「人等床」,實現了「床等人」。
疫情防控緊急關口,貴州省先後派出6批醫療隊、1支防疫隊、1支急救轉運隊(含4臺負壓救護車、10臺普通救護車),856人馳援鄂州。其中重症醫學、呼吸、感染專業佔醫護人員總數的70.80%。
緊接著,北大醫療分別於2月6日、14日向鄂州派出2批醫療隊,包括急診、重症、呼吸、麻醉、感染等專業醫師、護士共46人,南下馳援鄂州。
目前,貴州醫療隊已成建制整體接管雷山醫院(772張病床),主導市三醫院(182張病床)和市中心醫院(三個重症病區135張病床、兩個ICU病房18張病床)救治工作。北大醫療隊以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為主,接管市中心醫院9張ICU病床和18間確診病房。
在醫用物資方面,目前鄂州市各類物資的存量均可支撐一周以上,N95口罩、醫用連體防護服、醫用外科口罩可保障13天、8天、19天。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主要藥物,庫存較充足。
救治:關口前移,精準治療
麻琦說,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鄂州市加強了對輕症病人和重點人群的醫療幹預。
該市還對所有發熱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實施CT或X光、血像和核酸檢測,在發熱門診實行免費CT檢查,做到了「應檢盡檢」、「應隔盡隔」。在密切接觸者中,累計發現14例無症狀感染者。
此外,對重症、危重症患者實施「一對一」診療,該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從高峰期的376例減少到目前的103例,佔比從38.49%降至16.17%,一大批病人轉危為安。
鄂州市還邀請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院士團隊坐鎮鄂州,同時開啟市中醫院最大產能,累計發放「清肺排毒湯」、「肺炎1號方」等方劑16萬餘付,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發熱收治點、密接隔離點實現全覆蓋,最大限度加強中藥預防和治療,阻止輕症向重症發展。
為滿足全市急危重症、孕產婦、兒童、惡性腫瘤、血液透析等患者的醫療需求,鄂州市確保急重症患者救治有保障、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供應、一般患者就醫有渠道。
下一步,鄂州市將千方百計爭取更多臨床急需的有效管用醫療設備,充分發揮援鄂醫療隊的主力軍作用,加強重症患者救治提高臨床治療精準性、有效性,努力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