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30 18:52: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8月30日,是第十二屆「世界鯨鯊日」,珠海長隆在包攬五項世界紀錄的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鯨鯊館」,舉行了以「保護鯨鯊,從了解開始」的大型科普宣傳日活動,鯨鯊專家帶領數百位馬上準備開學的小學生親子家庭一起身臨其境參與,齊心協力用拼圖拼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並走進水體總容量達4875萬升的世界上最大水族館,深度認識這群「海洋紳士」,親自製作與鯨鯊30噸體重形成「反差萌」的磷蝦等食物、測試鯨鯊近10米體長,更在保育專家的帶領下探秘龐大又嚴密的鯨鯊維生保育系統。一直致力通過更多元化形式進行科普教育的珠海長隆,希望通過近距離了解鯨鯊,自覺踐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一起保護這些瀕危的海洋中最溫柔的鯊魚。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亟需保護
從「易危」升級為「瀕危」物種
據珠海長隆的科普學堂介紹,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屬鯊魚,不是鯨。成年鯨鯊平均體長約10米,有一輛大巴車那麼長,最長可達20米,重達30噸,超過大象體重的三倍,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在自然界幾乎沒有天敵。但鯨鯊的生存現狀卻岌岌可危,海洋環境破壞使得其賴以生存的浮遊生物急劇減少,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一旦吞下甚至致死;更極端的是,由於鯨鯊喜歡在水面覓食,且行動緩慢,人類非法捕獵直接造成種群存活率的降低。
據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統計,在過去75年中,全世界鯨鯊的數量減少了50%。2016年,IUCN將鯨鯊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存活等級由「易危」升級為「瀕危」。在我國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級別進行保護。2008年,在墨西哥舉辦的國際鯨鯊研討會上,將每年的8月30日列為「世界鯨鯊日」。珠海長隆作為「2018年度廣東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一直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普教育實踐基地的區位優勢,通過互動和有趣的科普課堂,帶領遊客首次參與「世界鯨鯊日」活動,號召全社會關注鯨鯊保護。
當天,保育專家和親子家庭一起探秘包攬世界最大水族館等五項世界紀錄的「鯨鯊館」。據長隆動物科普講解員介紹,鯨鯊的名字源於與鯨魚比肩的巨大體型以及它的濾食食性,在鯨鯊館可以近距離看它們用餐的全過程,1.5米寬的大嘴巴看著嚇人,但鯨鯊的牙齒非常小,只有2到3毫米,且沒有咀嚼作用,密密麻麻成排長了上千顆,不負責撕碎食物,所以小朋友們不用擔心鯨鯊會把其他魚類吃掉,事實上鯨鯊連小魚兒都不吃,更加不會吃人,被稱為海洋中最溫柔的動物、「海洋紳士」等。
據介紹,目前鯨鯊館身體最長的是「黛安娜」(雌性),體長已經超過8.3米,每天要吃38公斤的食物。而長得最快的是雄性鯨鯊「點睛」,從剛來珠海長隆的4米長,經過5年的成長,已經超過7米啦,每年大概會長60釐米。據悉,鯨鯊每天需進食自身體重0.5%-1%的食物,而且一日三餐都吃得非常講究,食物以進口磷蝦、多春魚、魷魚為主,均要經過細菌數、甲醛、重金屬等重重檢疫,跨越半個地球送到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長隆為每一條鯨鯊都配備了專業的餌料營養師,按照它們的年齡、體重、體長和增長速度來配比,每一頓都必須現做現喂,食物解凍後須保證半小時內餵食,保證餌料的新鮮和營養不流失,抑制細菌的滋生。其中魷魚和多春魚塊只取用肉的精華部分,加工也非常嚴密,切片狀不得大於1釐米、厚度小於0.5釐米,充分照顧鯨鯊大口濾吸又不能咀嚼的習性。
世界上最大水族箱水體4875萬升
珠海長隆首公開精密鯨鯊保育系統
據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副總經理、海洋動物專家李湛偉介紹,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鯨鯊水池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族箱,水深超過10米,單一水池水體總容量為2279萬升,也就相當於12.4個標準遊泳池的水含量,2014年開業時,鯨鯊缸首次注水就耗時兩天。而維生保育系統同樣非常浩大,佔地超4000平方米,主要由砂缸、蛋白罐、臭氧混合槽、脫氣塔與汙水處理再生系統組成。在24小時不停運轉下,每110分鐘就會將全部海水清潔一遍,每天有1%的海水被直接更換掉,即每天大約換310噸海水,100天就會把鯨鯊館內的海水全部更換一遍,每一步都嚴密運作,為多條鯨鯊創造了「豪華」的原生態生活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鯨鯊館的水質、光照甚至是同魚缸的魚類配比都是完全還原野外生態環境的。首先,根據鯨鯊會隨洋流遊往溫度、鹽度比較高的海域,對水質的要求極其嚴苛的特性,鯨鯊館的海水取自深度20米以下的天然海域無汙染海水,水溫維持在26℃,PH值要高(一般在8以上);此外,光照1:1還原熱帶、亞熱帶海域的晝夜時長分布,一般早上9點開燈,晚上9點關燈,遵循鯨鯊在野外白天黑夜各大約12小時的生活習性。
活動當天,成群黃金鰺旋風般圍繞著鯨鯊們,壯觀場景令在場的遊客不由得發起驚呼聲。據介紹,這是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鯨鯊科學保育的細節體現,特地引進和鯨鯊一起生活的特有生物,還有特殊的「醫生魚」,會幫忙清除鯨鯊身上的老舊皮膚及寄生蟲。魚兒最喜歡跟在鯨鯊附近「撿漏」食物,生活得其樂融融。
現場可見,鯨鯊的背部呈灰色或藍灰色,上面有許多乳白色的斑點和縱橫交錯的條紋。原來,每條鯨鯊的斑點和條紋都是獨一無二的,相當於人類的指紋,長隆鯨鯊保育專家通過斑紋來辨別每一條鯨鯊,並把每一項成長數據通過電腦基因記錄,建立鯨鯊基礎生活環境數據。根據經驗總結,珠海長隆還自主設計了鯨鯊水下抽血檢測工具,可針對血液指標實時調整餵食補充的營養成分和疾病防控。
李湛偉介紹,鯨鯊壽命可以達到70年至100年,30歲左右(大概9米長)達到性成熟。在珠海長隆生活的鯨鯊都還是9-16歲的「小孩子」。目前生物專家對鯨鯊如何交配與繁殖還沒有專門的研究,在人工保育環境下也從未發現相關記錄,珠海長隆與日本衝繩等科研院所始終保持互相派駐、學習交流,全球鯨鯊資料庫的建立對鯨鯊的異地保護、生物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共同推動鯨鯊保育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長隆2018年3月推出「鯨鯊小小保育員」科普課堂,至今共吸引來自粵港澳超400餘名小遊客參與,系國內首個海洋館全方位打通鯨鯊保育的全過程科普體驗,希望更多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從了解開始,共同保護鯨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