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印度電影,喜歡印度電影還是因為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很感人很感人,刷了好幾遍,情節的轉折情感的共鳴。之後又看了幾部電影,都是奔著阿米爾汗去的。這一部是出活動的時候去看的。
言歸正傳,起跑線講的是印度版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幼兒園,搬家去了學區房的大別墅,又因為父親的工作是服裝店的老闆,高端幼兒園4所都拒絕了,這讓他們很傷心,並且把最後的希望壓在最好的的幼兒園身上,不僅排隊領申請表,還為了應對審查假裝窮人到貧民窟生活。總結起來就是用幽默的手法反映了社會的階級資源衝突問題,弱化了人性和利益的關係,但這畢竟是一部電影,如果真的全部是真實的,估計通不過審核並且會很壓抑吧,也或許會是一部bbc的真實紀錄片。
開篇那段青澀的少年愛情,真的很吸引人,少年默默的暗戀,各種偶遇,為了女孩特製的傘,鏡頭一轉也確實成為了少年的妻子。少年成為了一家成功的服裝店老闆,卻是個妻管嚴,美麗認真完美主義的妻子過度的保護了女兒,僅僅是去玩滑梯,不僅帶頭盔碰防蚊液還用紙巾擦滑梯,讓旁邊的保姆很無奈。
妻子認真的拿出宣傳單,選了5家幼兒園給女兒,並且小學名高中,大學都已經計劃好了。遇到打亂計劃的事情就會說很糟糕的情況,並且以女兒會吸毒結尾,然後丈夫就妥協了,也是片中一個搞笑的點。這也是天下父母的心情吧,想到孩子可能會有不好的結局都會妥協。妥協了搬到學區去,妥協了和上層精英們虛與委蛇。其中有一個矛盾對立,上層富人都是勢利眼,偽君子,沒有人情味,不顧孩子意願的專制家長。而貧民區的鄰居則是善良的,大度的,樂於分享的。
作為商業片的矛盾也單薄了些,對於。人性不是非黑即白的,這種仇富論雖然低級,卻也也迎合了部分市場的口味。人性是個複雜的東西。人好還是壞,善良還是邪惡,不是富有與否決定的,但在某些時刻金錢就是生命。窮山惡水多刁民不是戲言,當不能果腹的時候,本能會佔據頭腦,教育和眼界同樣欠缺的時候,往往會做出一些讓人無法原諒的事情,例如,殺人,拐外婦女,傳銷,乞討團夥等等,每個人都有聞之淚下的故事,就算追本溯源發現一切都是很可憐的原因,那又怎樣呢,已經給別人造成傷害了,是無可挽回的傷害,不是一句情有可原就可以抹去的。
片中的父母為了孩子,可以換房子,排隊,託關係,賄賂,哪怕違法也要試試,丟掉錦衣玉食去貧民窟假裝窮人,真的去工廠幹活,去擠巴士。鄰居為了給男主湊錢碰瓷,一個不小心就是生命啊,這是我淚目的一個點,沒有窮過的人無法體會到那種有了希望卻沒有錢的絕望。起跑線這個題目戳中了我國的痛點,教育資源的競爭,學區,擇校費等等。去年的高考狀元說的好,現在寒門很難出貴子,從一開始就輸了,學校,師資,眼界,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因素,他的父母是外交官,家庭條件優渥,衣食無憂,可以出國旅遊,可以出國交換,從小可以在最好的北京上學,見識得是世界,而不僅僅是一個偏遠小村鎮的彈丸之地。不公平對嗎,是的,世界本來就不公平,那又能如何呢,世界的物質客觀存在在那裡,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看待的眼光,生活是由5%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和95%我們對此做出的選擇和態度決定的。認識世界本來的樣子,並去接受,用自己最舒服的態度過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