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建軍大業》這部電影,作為建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它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建軍大業》相較於前兩部來說帶給觀眾的衝擊感應該是更強的,因為它描述的是歷史上真實的戰爭故事,在這部電影中,由小鮮肉歐豪扮演的葉挺將軍,在革命軍入城時,霸氣指揮軍隊的形象給大家帶來了極為震撼的印象,很多人在如果不了解的話,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啊,但在我看來,導演特意安排的這個鏡頭卻是生動形象的展示了歷史上真實的「白衣少將——葉挺」。
葉挺,原名為詢,字希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毛澤東主席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他開創人民軍隊之路的功績以及崇高的氣節,流芳百世。
1919年,年僅23歲的葉挺便經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何子淵引薦,在福建漳州加入建國粵軍,任支隊副官,並加入中國國民黨,走上了追隨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革命道路。在1920年,孫中山命令建國粵軍攻打桂系軍閥莫榮新,在此次黃皮徑戰役中,葉挺率領的軍隊一舉擊潰了四倍於己的敵人,聲名大振,而後參與組建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第四軍獨立團,任團長。隨第四軍12師師長張發奎參加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役,獲「北伐名將」之美譽,第四軍亦有「鐵軍」之稱,在北伐軍佔領武漢後,部隊大規模擴編,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此時的葉挺年僅29歲,是當時軍隊裡幾乎最為年輕的軍長!因此,葉挺的傲氣凜然是有所來源的。
而在故事中的南昌起義事件,領導層次有朱德、周恩來、葉挺、劉伯承和賀龍等主要人物(名次不分前後),而其中南昌起義中,共有兩萬餘人參加,其中大多是賀龍的部隊。所以在南昌起義中,賀龍被任命為南昌起義總指揮和第二十軍軍長,是推動南昌起義的重要力量。
雖然賀龍的兵力最多,但是主力卻是葉挺的部隊,葉挺也在南昌起義中被任命為前敵總指揮。在決定發動南昌起義之後,葉挺也是第一個接到通知的,足見對葉挺的重視。葉挺也並沒有辜負眾望,在當晚率部攻下了敵司令部。在南下廣東的過程中,葉挺更是再展「鐵軍」之風,一路上打敗不少敵軍。後來葉挺跟隨周恩來、賀龍等人去了香港。第二年,葉挺到廣州參加了廣州起義。
而在1941年的皖南事變中軍長葉挺被國民黨扣押,在監獄中他頑強抵抗,拒絕蔣介石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日戰爭勝利後,迫於全國人民的壓力,蔣介石最終釋放了葉挺,而當葉挺被問道,出獄後的首要辦那些首要的事,他毫不猶豫地說:「第一件要辦的事,就是申請參加中國共產黨。在這之後短時間內被中國共產黨重新接納為黨員。
但不幸的是,在1946年4月8日葉挺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以倉促的結局走完了他英雄的一生,將軍坎坷一生,就這樣與世長辭,像流星划過黑暗的天際。空難發生後,中共中央決定將「四八」烈士遺體從黑茶山運往嵐縣機場,再轉運延安。當地民眾得知噩耗,靈柩過處,跪伏道上,攔路弔祭,扶棺痛哭。在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葉挺將軍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也是悲壯的一生,他是一位充滿傲氣、心比天高、正義的將軍,是我們新中國的啟示者,您的一生也終會被歷史銘記,被更多的學者進行學習。最後借周總理的評價對葉挺的一生進行總結:「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你是人民隊伍的創造者。北伐抗戰,你為新舊四軍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