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的歷史悠遠綿長
我們大都熟知的"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60平方丈,大約是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這個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算單位很多都是60,例如一甲子為60年,而現代則多以10進位為主.
"畝"字來源於中國夏、商兩代的井田模型,一般寬一步,長百步.秦國商鞅變法廢井田,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秦並六國,漢承秦制,大小畝並行.到漢武帝統一田畝頻數,一律以二百四十步為畝,推行於全國.此後,一畝廣二百四十步,至清末沒有變化.這就有點好笑了,每個個的一步的長度是不相同的,這個計數怎麼才算標準呢?是不是古從因為這個吵架了幾個世紀了.
由於古人身高差異,歷代的度量衡的實際值肯定有都相應的變化.秦漢以六尺為步,一尺長約23釐米.隋唐以五尺為步,一尺長約30釐米.相比起來,人類步幅幾乎沒有多大的變化嘛,這可能就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了.一步(一左一右)基本是1.4-1.5米,以一步中間值計算,一畝大約就是五百平方米了.
當然,畝的單位具體大小,還是得通過考古才能得到的.一般是文獻,或者直接古代的農田.這些都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歷代畝廣,按歷代尺度計算,如下表
如果拋開尺長,直接以步幅來計算一畝有多大,則結果如下:
當然,目前中國一般不使用畝作為面積單位了,都是用國際單位制了.
我是學霸數學,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