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7100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2020高考是比較難的一年,上課時間變短不說還增加了不少考點,增加最明顯的就是病毒考點,有可能會把2003年的非典也撿起來重新考試。
考向一、考法多樣化
知識點應用更明顯
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試題之間、考點之間、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查;
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素材,鼓勵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體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
合理創設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善於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
考向二、重點考查基礎知識
強調基礎紮實
高考關注主幹內容,關注今後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要求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掌握紮實牢靠,只有根深方能葉茂。
考向三、重新性考法
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高考關注與創新相關度高的能力和素養,比如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
考查學生敏銳發覺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
考查學生進行新穎推測和設想並周密論證的能力;
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擺脫思想的束縛,大膽創新。
考向四、綜合性
強調融會貫通
高考要求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橫向的融會貫通,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的、縱向的融會貫通。
以必備知識為例,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處於整個知識網絡之中。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之間緊密相連,形成具備內在邏輯聯繫的整體網絡。
考向五、應用性
強調學以致用
高考命題關注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產生活實際等緊密相關的內容。避免考試和生活學習脫節,堅持應用導向,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和素養去解決實際問題。
英語
一、2020高考英語新趨勢
1.不影響對文章整體意思理解的超綱名詞不再給出注釋,考綱詞彙的派生詞也有增多的趨勢。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業化;等等。
2.試題所選文章語言地道、特點鮮明,突出對詞類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詞,表示「年齡」,全國卷Ⅰ七選五考查其動詞用法,表示「使顯老,使變老」。
3.出現大量的地道短語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國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國Ⅱ卷)。
二、2020高考英語新增題型
1.閱讀理解第一節中設問方式變化:以往多為完整問句形式,2019年全國Ⅰ卷中閱讀理解B篇第26題採用不完整題幹形式,該篇中有3道題對不同段落進行設題。
2.語用第二節(語法填空)考點命制變化:考綱中的語法項目表並不包含同位語,而2019年全國Ⅰ卷考查了同位語從句的連接詞that。
3.語用第一節(完形填空)中語篇文體變化:2019年全國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體裁改變了多年來以記敘文為主的考查形式,全國Ⅰ卷採用了夾敘夾議、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全國Ⅲ卷採用了說明文。
4.閱讀理解第二節(七選五)中選項設置形式變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題形式,2019年全國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設題模式。
三、2020高考英語新考法
1.倡導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識。全國三套卷選用了多篇有關身心健康與和諧人際關係的文章。
2.倡導職業規劃,培養勞動意識。選取的語篇以積極工作為切入點,提倡職業規劃,宣傳勞動精神,引導考生培養勞動意識。
3.美育悄然滲透,重視審美情趣。通過在試題情境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美育知識,引導考生關注和提高審美情趣。
4.閱讀理解和作文會考2019年末2020高考疫情方面的素材,這就要求考生們除了課本上面的知識還要多了解疫情方面的問題。
5.請考生記住這個英文名稱COVID-19(新型冠狀病)能讓考生多考幾分。
數學
一、2020高考數學新增考點
1.新增雙空填空題
全國卷Ⅱ第16題填空題設置兩個空,試題難度增大,思維量加大。
2.設置組合型選擇題,為實現設置多選題過渡
全國卷Ⅰ第11題、卷Ⅲ第12題均出現組合型選擇題,接軌新高考多選題。
二、2020高考數學新增考法
1.素材創新,滲透德智體美勞等五育
全國卷Ⅲ第16題是以學生到工廠勞動實踐,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為素材命制的立體幾何試題,突出數學學科特色,引導學生關注勞動,體現了勞動教育的要求;
全國卷Ⅰ第15題引入籃球運動研究獲勝概率,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鍊,體現體育教育的要求;
全國卷Ⅱ第13題以高鐵發展成果為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發展,第4題結合「嫦娥四號」反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體現對德育的滲透和引導,將數學與物理知識結合,體現不同學科間的聯繫;
全國卷Ⅰ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卷Ⅱ第16題融入金石文化,將美育教育融入數學教育。
2.選考題考查內容調整
全國卷Ⅰ和卷Ⅲ第23題打破常規,把絕對值不等式的求解問題改為利用綜合法或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
3.概率統計,爆「冷」壓軸
解答題中,一改導數題為解答題壓軸題的地位,全國卷Ⅰ第21題首次出現概率統計與數列交匯的試題,綜合考查分布列與數列知識,為方案的合理性提供支持,體現知識的融合。
三、2020高考數學特別重視
數學靠自學是比較難的學科,要通過老師講解,和同學們交流才能解出一些題,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有一部分高三學生估計一輪總複習沒有複習完就要參加考試了,往年高考學生都要通過一輪總複習,二輪總複習,三輪小題複習,還有需要通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試才能找到自己錯誤的原因。
今年開學比較晚,數學掉隊的考試會比較多,如果考試把數學能反超,那麼今年高考希望就會很大,給考試一個建議,去找衡水中學用的一套書名校周考試題彙編,梳理一下高考必考知識點,快速理解知識點之間是怎麼應用的。
四、2020高考數學文科變難
2020數學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將更多的題目合併,高考為了理科生太簡單,所以有的題目是會變難的。文科生就比較吃虧。
語文
一、2020高考語文新增考點
標點意義:語言文字運用中新增標點的意義這一考點。全國卷Ⅱ考查對「引號」不同意義的理解與辨析。
二、2020高考語文新增題型
理由探究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新增理由探究題。全國卷Ⅱ、全國卷Ⅲ主觀題考查探究某一觀點或現象的原因。
三、2020高考語文新增要求
高考語文看作文,150分的分值,作文就佔60分。那麼先從寫作說起,今年的寫作和新型冠狀病相關的熱詞很可能會出現在作文中。
比如「幸福」
和家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是「幸福」(裡面講到的保持距離就是隔離);和家人分開把「幸福」留給他人,(這裡的分開主要是哪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比如護士、醫生、科學家、交警等)
比如:「團結」
封城後大家都比較「團結」等。考生們要多積累素材,等到考試才能很好的發揮。
1.寫作
應用文體全面呈現。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考查了演講稿、書信、觀後感,把應用文的寫作作為考查的一個方面。
2.文學類文本閱讀
滲透整本書閱讀要求。全國卷Ⅰ的第9題,從魯迅整本書的角度,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3.實用類文本閱讀
選材範圍擴大。全國卷Ⅰ選擇了科普說明文文段。
2003年的非典很可能會重新出現在考題中。
4.論述類文本閱讀
滲透課標「學習任務群」思想。全國卷Ⅰ第3題的C項,考查了文本內容與課外說法的相通性。
5.文言文閱讀
材料來源更靠前。選取了「二十四史」中成書最早的《史記》,且都是考生熟知的歷史人物,體現了對教材知識的遷移。
6.語言文字運用
新聞壓縮 舊題型重新包裝。三套全國卷的第21題都考查了對新聞報導的文字進行壓縮,三道試題都選取真實新聞報導。試題要求提取關鍵信息,考查考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補寫句子 滲透邏輯推斷能力。三套全國卷的第20題都採用了往年常考題型——補寫句子,但不同的是,三道試題都選擇了生物科普類材料。要擬寫出正確答案,除了要考慮前後語意連貫、內容貼切外,還要深諳其中的科學原理,這類題型凸顯了對考生邏輯推斷能力的考查。
詞語辨析
第一考察範圍擴大:
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語(辨析或選用),變為考查實詞(雙音節、三音節)、短語、成語,而且都是常見、常用的詞語。
第二考查位置改變
全國卷Ⅱ在病句題中考察詞語的正確使用
歷史
一、2020高考歷史新增考點
1.引導考生實現人文和審美素養的提升。全國卷Ⅱ第26題以宋代理學家程顥的詩歌為切入點,要求考生結合程朱理學的相關知識對傳統詩歌進行鑑賞,將審美活動融入試題的作答過程中。
2.引導考生領悟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的道理。全國卷Ⅰ第47題以全國勞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的生平事跡為素材,引導考生學會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3.引導考生領悟健康的要義。全國卷Ⅰ第26題描繪了唐代拔河運動的壯觀場面,體現唐代崇尚力量和陽剛之氣。
二、2020高考歷史新增社會熱點
1.引入學術研究成果。全國卷Ⅲ第25題,涉及有關絲綢之路歷史研究的新視野;全國卷Ⅱ第41題,涉及晚清海關方面稅收的近代化轉型。
2.關注社會熱點。全國卷Ⅰ第41題通過展現四個國家鋼產量的變化情況,突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40多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三、2020高考歷史重點考察
1.家國情懷。全國卷Ⅰ第41題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現代化建設上取得的偉大成就,激發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2.歷史解釋。全國卷Ⅰ第46題阿拉曼戰役的意義等都體現了對考生歷史解釋能力的考查。
3.史料實證。全國卷Ⅱ第28題,考查考生在辨別史料作者意圖的基礎上運用史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唯物史觀。全國卷Ⅱ第34題、全國卷Ⅲ第24題都要求考生運用唯物史觀探究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之間的辯證關係。
四、2020高考歷史新增題型
1.非選擇題
第42題:全國卷Ⅰ第42題一反過去先下結論再闡釋的習慣,要求考生評析完材料中的觀點後再下結論,這更好地遵循了論從史出的原則。第41題:題目設問由2018年的3小問變回2小問。
2.選擇題中,減少了「為什麼」「說明了什麼」的考查,增加了「是什麼」的考查。如全國卷Ⅱ第32題「希臘哲學的主題已轉移到」為直問式的選擇題。
政治
一、2020高考政治新增考點
題目在選材上更多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全局和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出發,以改革開放40多年曆程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等為背景。
1.以實體經濟發展為載體
全國卷Ⅰ第12題、第13題、第15題等,全國卷Ⅱ第13題、第14題、第15題等,全國卷Ⅲ第12題、第20題、第38題等,呈現了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如創新、品牌、「走出去」等)、面臨的問題等。
2.以「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重要成果為載體
全國卷Ⅱ第38題依託中國和希臘「一帶一路」合作項目;全國卷Ⅲ第14題依託位於「一帶一路」交匯點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
3.以國家領導人的言行為載體
全國卷Ⅰ第23題依託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的「釘釘子」精神;全國卷Ⅱ第18題依託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等。
4.看重時間節點(周年或關鍵之年)
全國卷Ⅰ第39題依託人民政協70華誕,全國卷Ⅱ第23題依託五四運動100周年等;全國卷Ⅱ第39題依託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全國卷Ⅲ第39題依託蘭考打贏脫貧攻堅戰等。
二、2020高考政治新增理念
1.「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12題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22題中的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全國卷Ⅱ第20題中的鄉村振興戰略,全國卷Ⅲ第18題、第23題中的生態問題所承載的綠色發展理念、第38題中的《外商投資法》所承載的開放發展理念等。
2.「彰顯文化自信」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19題的國產電影《流浪地球》、第20題的丹頂鶴、第40題的傳統村落,全國卷Ⅱ第40題的愛國敬業精神,全國卷Ⅲ第39題的艱苦奮鬥精神等均彰顯了高度的文化自信。
3.「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理念貫穿全國卷三套試題
全國卷Ⅰ第39題依託人民政協70華誕考查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國卷Ⅱ第16題、第17題考查全國人大常委會、監察機關等的地位、作用。
三、2020高考政治新增考點
1.價值決定價值,供求影響價格。受疫情影響,口罩等醫用品出現漲價情況,而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才是這些產品漲價的根本原因。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3.企業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電商企業也在這兩天接連發公告,要求平臺上所有口罩絕不允許漲價並表示將對口罩產品進行價格補貼。
4.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財政部與國家醫保局聯合印發通知稱,各地醫保及財政部要確保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救治。
5.良好的市場秩序是使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國家要綜合運用經濟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開展相關醫藥用品價格監管工作,嚴肅查處借疫情防疫之機圍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物價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地理
一、2020高考地理新增考查形式
小尺度區域大尺度區域:非選擇題通常考查小尺度區域,而全國卷Ⅰ第37題考查了大尺度的區域環境變化。
二、2020高考地理新增概念
導入對新概念的理解與創新運用:全國卷Ⅱ第37題出現「初級雪道」「多日度假型」等新概念,直接影響到問題的解答。(遇見這些問題,不要慌張,百變不離其中,考點都是考書本上的知識點)
三、2020高考地理新增考查角度
高三是一個戰場,敢拼才會贏;高三是一個跳板,助我們跳往更廣闊的世界。有句俗語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只有準備充分了,才能在高三打一個漂亮仗。
宏觀性小切口:環境保護題多為宏觀性問題,全國卷Ⅰ、Ⅱ第44題,均以材料營造情境,在此基礎上探究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切口小,挖掘深。
化學
一、2020高考化學新增考點
1.鋇的焰色反應
全國卷Ⅱ第26題對其進行了考查,該考點是複習備考的盲點,來源於教材,暗示要關注教材。
2.手性碳全國卷Ⅰ第36題結合手性碳的定義,要求用星號(*)標出中的手性碳
二、2020高考化學新增考法
1.冷點凸現
方程式正誤判斷 該知識點近幾年未單獨考查過,但屬於重要知識點,2019年全國卷Ⅱ第11題重新對其進行考查。
最大能壘(活化能) 全國卷Ⅰ第28題以金催化劑表面上水煤氣變換的反應歷程為載體考查最大能壘(活化能)。
2.題型設計新
晶胞結構新穎 首次在晶胞計算考點中出現拉維斯結構,並結合對角面截圖進行設題,晶胞結構新,信息量大,考查內容較多。(Ⅰ卷第35題)
選考題中考實驗探究 首次在有機化學基礎的選考題中考查反應產率影響因素的探究實驗,考查形式新。(Ⅲ卷第36題)
離子交換法淨化水 以離子交換法淨化水過程示意圖為載體考查離子反應,首次出現這種考法,材料新,信息給予形式新。(Ⅲ卷第10題)
3.淡化題型類別
電解質溶液知識與NA結合 往年兩者各自單獨命題,2019年全國卷Ⅲ第11題將二者結合在一起命題,以電解質溶液知識為主,淡化題型分類。
綜合實驗題中出現流程圖 全國卷Ⅰ第27題以流程圖的形式考查綜合實驗,淡化工藝流程題和實驗題的分類;全國卷Ⅱ第28題結合流程圖考查有機實驗,淡化工藝流程題和實驗題的分類。
物理
一、2020高考物理新增考點
氫原子能級躍遷:原子物理中近5年未考的氫原子能級躍遷在全國卷Ⅰ中出現。
新題型
題型改變:選修3-3中第33題第(1)題,將原來5選3的選擇題改成了填空題。
新考法
1.考查內容和形式調整
電學計算中,全國卷Ⅰ、卷Ⅱ由去年的壓軸題位置25題調至24題,考查內容由電磁組合場變為單一場,Ⅲ卷涉及重力場。
2.拓寬實驗考查範圍
電學實驗中,全國卷Ⅰ和卷Ⅲ分別考查擴大電流表量程和將電流表改裝成歐姆表,卷Ⅱ考查二極體在恆定電流條件下的正向電壓與溫度的關係。
生物
一、2020高考生物新增考點
1.排尿反應
全國卷Ⅰ第30題,素材來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19的相關內容和P20的「資料分析」。
2.植物組織培養技術
全國卷Ⅱ、Ⅲ第38題,兩道題均考查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往年全國卷第38題多考查基因工程。
3.草原和森林生態系統生物數量金字塔的類型
全國卷Ⅱ第6題,素材來自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3 P96旁欄圖5-9及圖下面的問題。
4.綜合考查生物與環境和光合作用兩大主幹知識
全國卷Ⅱ第31題,結合「黑白瓶」法以實驗形式考查能量流動及相關推理計算。
二、2020高考生物新增題型
出現組合型選擇題:全國卷Ⅰ第2題、全國卷Ⅱ第5題,分別考查體外模擬翻譯實驗和通過實驗判定植物是不是雜合子,由常規的正誤判斷型選擇題變為少見的組合型選擇題。
三、2020高考生物新增考查角度
1.全國卷Ⅰ第29題,改變傳統的對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的考查,要求考生驗證乾旱條件下氣孔開度減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
2.全國卷Ⅲ第32題,不涉及常規的遺傳規律相關推導、計算,要求考生以飽滿和凹陷兩種玉米子粒為材料,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要求考生簡要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結果。
3.全國卷Ⅰ第32題,首次就X染色體上兩對等位基因進行正反交考查,側重考查考生對分離定律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四、2020高考生物重點考察
分析歷年高考試題發現,以「病毒」為材料的命題在全國高考題中頻頻出現。
例如,2015年新課標全國理綜卷I第1題中涉及T2噬菌體,第5題涉及朊粒(朊病毒),第40題涉及HIV病毒;全國理綜卷I I第5題涉及rous肉瘤病毒;
2017年的1卷的第29題至今也是給大家印象深刻。近6年來,涉及有關「病毒」種類30餘種,涉及有關「病毒」考查的試題有46道,主要知識考查點包括:病毒的種類、結構、培養,病毒致癌因子,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菸草花葉病毒重建實驗,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生物誘變因子,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基因工程的運載體,基因探針,動物細胞融合的誘導劑等。綜上,可以預見新型冠狀病毒將成為生物學高考考查的熱點素材。
考察點1:冠狀病毒的結構;
考察點2:冠狀病毒的入侵和釋放;
考察點3:冠狀病毒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