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為國家保護動物。 資料照片
田多祿介紹情況。記者 張永生 攝
中廣網蘭州5月10日消息 天祝藏族自治縣石門溝一帶與牛羊為伴的牧民,如今不得不接受「與狼共舞」的現實:牧區消失多年的狼群「重出江湖」,再次為患草原。面對頻頻來襲的狼群,當地牧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幹擾,財產損失嚴重。
清晨兩頭小牛犢倒在血泊中
5月4日清晨,天祝縣賽什斯鎮土城村村民梅貢卻加擔心自家牧場圍欄裡的兩頭剛出生不久的白犛牛小牛犢,便早早起床趕往圍欄,然而,眼前的一幕讓他震驚:兩頭小牛犢已經倒在血泊中死亡,不遠處的山頭上,有幾匹狼奔跑的身影。
「這次已經是狼群第三次咬死我們家的牲畜了!」梅貢卻加說,「2012年的臘月二十三,自家羊圈中的8隻大羊被狼群咬死,損失達1.2萬元;今年4月20日,自家圍欄內的兩隻小白犛牛在山上吃草時被狼咬死,時隔半月,野狼再次把我們家的兩隻小白犛牛咬死。」與梅貢卻加類似的遭遇,已經成為天祝縣賽什斯鎮土城村村民普遍揮之不去的夢魘。
327隻羊91頭白犛牛被狼咬死
「我們小的時候,這裡的山區狼群和野狐狸多得很,但後來漸漸少了,從去年10月份開始,狼群和野狐狸又多了起來。」土城村60歲的牧民田多祿告訴記者,「今年3月份,我去自家的牧場時,突然看見山頭一隻病倒死亡的野狼躺在那裡,足有1米高、2米長的碩大身軀令人生畏,膚色接近當時草原枯草的顏色。而牧民在家門口的雪地上,也會時常發現狼的腳印。」當地牧民李克軍也在早晨放羊時遭遇了與幾隻狼的正面接觸,李克軍在山頭與狼群相遇後,驚恐萬狀的他不知如何是好,幸好見到人的狼群迅速掉頭向另外的方向逃竄,他才躲過一劫。
土城村牧民田多祿說:「今年的正月初六清晨,在我家門口的羊圈圍欄裡的9隻大羊倒在雪地上,到處血跡斑斑,雪地上踩滿野狼的腳印。」田多祿說,遭狼群襲擊後,羊群中的不少羊已經被嚇破了膽,整日抬頭驚恐地四處張望,不敢低頭食草。牧民謝旦見才郎告訴記者:「狼群大多選擇在夜色中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襲擊牛羊,在附近的朱岔鄉等幾個鄉鎮,都有狼群的出沒,幾乎家家戶戶的牧民都因為狼群的襲擊而遭受損失。」
天祝縣賽什斯鎮黨委書記王跟祖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5月6日,該鎮初步統計被狼群咬死的羊327隻,白犛牛91頭。
「人退狼進」的牧區困局
王跟祖告訴記者,野狼為國家保護動物,近年來政府加大了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嚴禁濫捕濫殺,對於頻頻受到幹擾的牧民也只能嚇唬一下狼群,不敢捕殺。對於因為野狼襲擊遭受損失的牧民群眾,鎮政府只能給予很少的一部分補助。鎮上鼓勵村民們參加畜牧財產的商業保險,來降低牲畜遭意外的財產損失。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狼來了」的另外一個原因,也是隨著牧區人為幹擾越來越小,高倍望遠鏡、摩託車等牧區新工具的出現,讓牧民們告別了騎著馬兒去放牧的時代,但因為道路受限,摩託車有些地方和山頭不便到達,村民們可以在一個山頭用高倍望遠鏡瞭望和掌握遠處吃草的牛羊,牧區內減少了人為的幹擾,加上近年來政府加大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力度,地處甘青交界的天祝草原更是珍禽異獸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據記者了解,天祝藏族自治縣近年來不斷加大天然林資源保護力度,使這裡的自然生態得到了明顯的恢復。從2000年天祝藏族自治縣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來,該縣實施生態移民4060戶16555人。在減輕生態環境壓力的同時,先後制定了舍飼養畜、限制林區放牧、逐步淘汰絨山羊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超載過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過去近乎絕跡的雪豹、黑熊等珍稀動物種群得到了有效恢復。雪豹等珍貴野生動物多次被群眾發現,數次發生黑熊、野狼與牧民相遇的事件。
另外,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限牧措施,超出草原承載能力的牛羊已經退出天祝草原,世居草原的部分牧民也逐步遷出草原,因而出現了「人退狼進」的局面,野狼襲擊牧民財產受損的問題日益凸顯。(記者 張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