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內心,才能讀懂工筆畫畫家姚蓉蓉的繪畫世界。本文以「蝶畫」成名的畫家姚蓉蓉的最新訪談。
《收藏投資導刊》:2018年11月的個展《不期而遇》被看作是你蝴蝶系列的一個帶有階段性總結色彩的展覽,展出了你多個蝴蝶題材的作品,業界也都給出了積極的反響,那麼你是如何看待這次的展覽?同時,既然是對過往創作的總結,那對未來的創作又有哪些思考和規劃?

姚蓉蓉:每段生命都書寫著不期而遇的篇章。而我的不期而遇:是與蝴蝶精靈的美麗邂逅。無數文人墨客將蝴蝶視為超然的精神與美的象徵。蝴蝶的美麗,像鳳凰涅槃般壯闊,也像歷經風雨的人生般豁達灑脫。近幾年我一直專注蝴蝶為主題的創作,慢慢地將生命的體悟傾注在這神秘生靈裡。

在尋求自我突破,從《逐芳塵》到之後的《蝶宴》,在挖掘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希望能逐步深化作品的表現力與內涵。展覽所呈現的其實也是我近期創作將五行概念與象徵唯超脫靈魂的單色蝴蝶相結合的作品,以佛教題材為主,這些嘗試都是我在繪畫題材上對東方式美學進行的一次小小探索。

未來我還是會堅持蝴蝶題材的創作方向,會融入更多的情感,嘗試一些更貼近人文的主題性創作,讓作品能夠更自如地呈現,比如關於女性主題的思考,關注女性的禁忌話題為出發點的「維多利亞內衣」系列及《悅容編》系列作品。

我一直對自己的作品有種不滿足感,但這種不滿足感對於藝術家而言卻又是一個不得不經歷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不滿足感也在逐漸的淡化,就像是生命進程中的必然,而我也把這種進程看作是自我藝術生命的「破繭成蝶」。前十年的不斷探索、嘗試就如同在讓生命的「繭」變得更豐滿和厚重,而今,羽化成蝶的感覺也愈加強烈和明確。

有時候會看蝴蝶系列的創作,它對我既是一種成就,也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束縛,把我的所思所想局限於小小的蝴蝶之上,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在不斷的嘗試附加更多的文化內涵和個人情感,但總歸是執拗於蝴蝶題材,有种放不開的感覺,而且工筆畫家也多少都有點倔強的固執,總想把作品畫到極致,反而容易陷入到另一種困境裡。

但現在想想,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非經歷不可的過程,也不會讓我對於之後的創作有更明晰的方向。因為對於藝術家而言,他人的指點或者點撥總歸有著「子非魚」的似是而非,唯有當自己親身經歷了,體會了撞破南牆的痛苦之後,才能夠有那種幡然醒悟,醍醐灌頂般的透徹理解。
所以當有了這樣的重新思考之後,我的未來創作方向就變得更加自如,雖然仍舊會在蝴蝶的題材上進行創作,但也不會受形式的局限,在內容上也會更加的具有當代性,會嘗試不同材質和材料的結合。
內容整編自:王寧《走進內心 才能讀懂她的世界——姚蓉蓉的蝶變之路》《收藏投資導刊》2019年8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