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0月8日電 自2016年秋季學期起,包括原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所長扶磊教授在內的7位優秀學者加入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成為中心新成員。日前,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在近春園三樓舉行新成員歡迎儀式。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副主任鄭紹遠,理學院院長、數學系主任肖傑出席,中心約70位師生代表參加。
儀式上,陳旭為扶磊教授、陳志傑副教授,及賀必克(Babak Haghighat)、陳宗彬、荊文甲、吳雲輝四位助理教授等頒發了聘任證書,並對中心各方面的成績予以高度肯定。鄭紹遠教授主持儀式,並介紹了近年來中心教員獲獎情況。
陳旭為扶磊教授頒發證書。楊瑛 攝
陳旭為賀必克、陳宗彬、荊文甲、吳雲輝頒發聘書。苗暢 攝
會上,新入職的教員、博士後和研究生就各自的學習工作經歷、研究領域等作了自我介紹。中心常務委員會成員、數學系系務會成員等,在會後與新入職成員進行了交流討論。
中心成員會後交流。尚妤嬋 攝
部分入職人員簡介:
扶磊,1995年在美國萊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1995-1997)、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後更名陳省身數學研究所)(1997-2016)分別任教。長期從事代數幾何的研究,特別是l進位(l-adic)上同調論及其在特徵和的研究中的應用。曾獲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榮譽。自2016年7月起,正式入職為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教授。
陳志傑,2013年7月在清華大學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導師鄒文明教授,博士論文入選斯普林格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叢書(Springer Theses)叢書。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領域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24篇,最重要的學術成果是: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共形幾何中的平均場方程和可積系統中的班勒衛(Painleve)第六方程之間的深刻聯繫,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於2016年9月正式入職中心,成為中心副教授。
吳雲輝,2012從美國布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前一直在美國萊斯大學任職埃文斯講師(Evans Instructor)。主要研究領域集中在Teichmuller理論及其相關的方向,最近集中研究高虧格下Weil-Petersson 度量(Weil-Peterson metric)的幾何。於2016年9月正式入職中心,成為中心助理教授。
陳宗彬,2008年9月到2012年8月在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羅蒙(Laumon)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博士研究,於2011年12月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從2012年9月到2016年8月,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豪瑟(Hausel) 教授的研究團隊從事博士後研究。其研究領域屬於幾何朗蘭茲(Langlands) 綱領,關注和郎蘭茲-謝爾斯塔(Langlands-Shelstad) 基本引理密切相關的仿射 斯普林格(Springer)纖維上的格瑞斯基-柯特惠支-馬克菲遜(Goresky-Kottwitz-MacPherson)純性猜想。於2016年9月正式入職中心,成為中心助理教授。
供稿:丘成桐數學中心 編輯:悸寔 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