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觀眾不會知道「愛德華·麥克·格裡爾斯」是誰,但一說到貝爺,大家一定都認識,因為他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貝爺的中文名字叫做貝爾·格裡爾斯,是英國探險家、作家、主持人。曾服役於英國第21空降特勤團,2000年出版了《面對》一書,2004年出版第二本書《面對冰封的海洋》。2006年主持了《荒野求生》的節目,而該節目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因其在節目中食用的食物太過驚人,被人成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貝爺在大自然中的表演徵服了很多觀眾
可以說貝爺主持的節目,其實就是在玩命,我們可以在節目中看到他獨自一人穿越沙漠,又獨自一人潛入熱帶雨林,我們在節目中可以看到他為了生存,品嘗的各種「美食」,雖然這些食物在我們看來難以下咽,但對於一位深陷困境中的人來說,那便是救命的美食。貝爺為觀眾展示了如何在大自然中生存的技能,而他的展示徵服了所有的觀眾。
貝爺為什麼會這樣玩命?
我們其實可以用「不按常理出牌」來形容貝爺主持的節目,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貝爺的節目很另類,他不是在與明星們猜字謎,更不是靠賣萌耍賤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是實打實的用生命來進行主持。他為什麼這麼玩命?我想也只有他這樣的玩命節目,才能從眾多的節目中脫穎而出。那麼,他的節目是否具有教育意義?這個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因為,在當下很少有人會在野外落單成為迷路者,我們僅能在貝爺的節目中,尋找到那種野外生存的刺激。
貝爺的節目真的是在大自然中求生嗎?
我們知道貝爺的節目,並不像中國的網紅,拿著一部手機翻山越嶺。而是又專業的攝像師,跟隨拍攝。而貝爺的節目也一定評估了所在區域的環境,貝爺的節目都是做足了功課採取拍攝的。但這並不能降低貝爺野外求生節目的含金量。在我看來貝爺並非是在大自然中求生,而是在螢屏上求生。因為明星沒有「常青樹」這樣的概念,如果不去努力,很容易便會被後來人所淘汰,所以貝爺必須做一個只能屬於自己的節目,那便是《荒野求生》。
大家是否還記得《跟著貝爺去冒險》這一檔節目?
記得前幾年,我們中國也推出了這一檔野外生存真人秀的節目,雖然貝爺在節目中擔任駐場主持,但這一檔節目,卻真真切切地被我們的明星們玩成了真人秀。作為貝爺的粉絲,我都在為貝爺打抱不平,因為這一檔節目,明星的表現著實讓觀眾受不了,甚至為他們感到難堪。從明星們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出,貝爺的節目是為活著而玩命,而我國的明星們則是玩命地活著。兩者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
我們在享受中國經濟騰飛帶來的安逸時,是否喪失了曾經擁有的危機意識?
估計很多朋友會認為,我這樣說是在上綱上線。因為無論是哪一種節目,都是為了起到娛樂的效果。但我們可以從中外的節目中,尋找到差距。為什麼貝爺會拍攝這樣的節目?為什麼我們卻不能有貝爺這樣的團隊?記得在《跟著貝爺去冒險》的某期節目中,我國的某位明星因不滿貝爺節目的安排,竟然說出了「真的沒必要」這樣的話。其實,說出這種話是一種悲哀。
大家還記得韓國女星張娜拉嗎?她曾在節目中說出了這樣一句話」缺錢了就去中國賺「。這一句話引發了中國網民的強烈不滿,張娜拉的演藝之路也就此止步。為什麼中國網民會對張娜拉的這句話感到憤慨?那是因為當時還有一句話被我們廣為流傳,那便是」人傻錢多「。其實,這句話用在當下的明星身上,最為合適,他們擺出幾個造型就能賺錢,賺錢太容易了,就像前段時間的」收禮門「事件一樣,很多明星都因此事翻車了。
因為明星賺錢相比於普通人來說太容易了,而我們所看到的節目,大多都是出於娛樂,很少有像貝爺這樣玩命的節目。正像那位中國明星說的那樣」他們沒必要,也不值得這樣做「。出去接一兩個廣告,做一檔嘉賓主持,就能收穫比這次節目多得多的收益,何必要跟著一個老外這樣玩命?
不知道諸位如何看待貝爺?我們中國為什麼拍不出貝爺這樣的節目?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