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貝魯特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未曾想過,全世界竟以這種方式認識了它。」8月5日晚,定居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的周女士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周女士是廣西人,目前是貝魯特的一名漢語老師,今年是她來黎巴嫩的第六年。
當地時間8月4日傍晚,一場突發爆炸讓這個亞洲西南部的國家成為世界焦點。據新華社報導,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4日18時10分左右,爆炸地點為貝魯特港口。當時,正在家中的周女士聽見一聲巨響,「趕緊打開電視,才知道爆炸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爆炸接連發生兩次,導致多棟房屋受損,玻璃被震碎,天上升起紅色煙霧。
截至當地時間5日21時,爆炸已造成至少135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另有數十人失蹤。貝魯特省長馬爾旺·阿布德表示,爆炸造成30萬黎巴嫩人流離失所。目前,救援行動仍在繼續。
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已宣布8月5日為國家哀悼日。
黎巴嫩新聞部長瑪娜勒·阿卜杜勒受訪時表示,政府已組建調查委員會,對爆炸原因展開調查。有黎巴嫩政府官員指出,可能是由於易燃易爆品引燃了2700多噸硝酸銨。
在家中聽到一聲巨響
「我們家離(爆炸)港口大概15公裡左右,我當時在家,聽到一聲巨響,然後打開電視,才知道爆炸了。」周女士向記者回憶。
貝魯特位於地中海邊狹長的平原上,是黎巴嫩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此次爆炸地點貝魯特港口就是黎巴嫩主要港口之一。資料顯示,貝魯特港現有貨櫃及集散貨碼頭14個,承擔著黎巴嫩八成以上的進出口貨物運輸量。
15公裡外都可以聽見巨響,有媒體介紹此次爆炸「當量約為廣島原子彈爆炸當量1/10」。「如果真是2700多噸硝酸銨爆炸,從它的爆炸影響力和影響範圍來講,和目前我們看到的狀態和結果,應該是相吻合的。」8月6日,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副總工程師郝軍對封面新聞記者說,「如果現場的硝酸銨真的如媒體報導的堆砌在庫房裡,那就很集中了。一旦爆炸,所有硝酸銨都會在一瞬間爆炸。」
周女士告訴記者,目前,貝魯特的醫院已人滿為患。我國外交部官網資料顯示,黎巴嫩共有醫院161所,床位約13516張,醫護人員共約2萬人。
「有人當時在(爆炸)現場,因為呼吸進了一些氣體,然後出現咳嗽的症狀。現在大家都建議,不要到事發地附近,也儘量少出門,在家把門窗關好。」周女士說到。
「沒想到全世界以這種方式認識貝魯特」
周女士有一個短視頻平臺的帳號,記錄著一家人在貝魯特生活的點滴,這個帳號已有25萬多粉絲,爆炸事故發生後,一些粉絲給周女士留言,她都很報了平安。
「貝魯特是一座很美的城市,『內戰』之前有『中東小巴黎』的美譽,在這裡,不同宗教相融合在一起,大家也基本是和平共處。」周女士介紹,「在貝魯特可以看到現代建築,也可以看到幾千年歷史的文化古蹟,人們穿著也非常時尚,並不像其他中東國家一樣『保守』。」
在周女士看來,這裡的人們對華人也很熱情友好,「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覺得特別心痛,更沒想到全世界以這種方式認識了貝魯特,認識了黎巴嫩。」
「其實,黎巴嫩本來也已經歷了太多事情,比如疫情,還有經濟危機,給這裡的人們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很多人的生活都陷入困境,現在再加上爆炸,30多萬人可能無家可歸,真的是非常難,雪上加霜。」周女士說。
如何保障硝酸銨安全?
專家:遠離火種 控制倉庫儲存量
這次事故讓硝酸銨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據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官網介紹,硝酸銨是一種常用化工原料,主要用作肥料和軍用炸藥,也可用於生產殺蟲劑、冷凍劑、氧化氮吸收劑、笑氣、煙火等。
郝軍表示,純硝酸銨在常溫下是穩定的,對打擊、碰撞或摩擦均不敏感,「但它的危險特性在於不耐高溫。從化學反應來看,基本上160℃就開始分解,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劇。」
「我們要吸取事故教訓,根據硝酸銨的危險特性,在風險管控方面,一是生產上避免高溫儲存,避免火源,防止高溫分解爆炸。二是在控制能量上,嚴禁超量存儲,嚴禁和其他易燃物品混放。三是硝酸銨具有一定的鈍感,嚴禁與爆炸物進行混放,這樣還是能夠保證安全的。」郝軍說到。
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介紹,在我國,硝酸銨屬於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被列入了2010年發布的《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名錄》以及2020年5月應急管理部等四部門發布的《特別管控危險化學品目錄(第一版)》。2019年發布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導則》中,也明確要排查硝酸銨的特殊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並附有單獨的檢查表,明確了十方面檢查重點內容。
此前,國務院安委會曾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記者注意到,硝酸銨的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等情況被納入整治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