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威」或為1949年來一手登陸遼寧最強颱風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北上颱風特點
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要來了。
據中央氣象臺預計,颱風「巴威」將於8月27日上午在我國遼寧省莊河市到朝鮮平安北道一帶沿海登陸(颱風級,12—13級,33—38米/秒),登陸後逐漸轉為北偏東到東北方向移動,穿過東北三省,強度逐漸減弱。中央氣象臺於26日18時發布颱風紅色預警。
與其他天氣不同,颱風總是自帶光環,「巴威」更是格外引人關注。「主要原因在於,它或將成為1949年以來『一手』登陸遼寧最強的颱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說。
高拴柱介紹,颱風直接在東北地區登陸比較罕見,從1949年以來的70多年間,以熱帶風暴以上強度「一手」登陸東北地區的只有一個,就是1964年第10號颱風「海倫」,於當年8月4日登陸遼寧省大連市莊河市,中心最大風力為9級,風速達到23米/秒。從強度來看,北上颱風多是「二手」或「三手」,這是因為它們一路北上,海溫逐漸降低,等走到東北時能量已基本耗盡,所以登陸時的強度普遍在熱帶風暴級,個別可達強熱帶風暴級。
「而對於『巴威』來說,由於目前我國東海、黃海南部海域海溫條件不錯,普遍在28℃以上,所以對於它強度的維持比較有利。從最新預報來看,預計它可能將以颱風級別登陸遼寧。」高拴柱說。
在人們印象中,颱風更偏愛南方,那麼,北上颱風「性情」如何?對此,專家介紹,北上颱風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隨著北上颱風不斷向北移動,北上途中可能會與冷空氣結合,冷暖空氣交匯引發強降水;第二,北上颱風有可能會經歷一個「變性」的過程。「變性」是指改變性質,一部分北上颱風會由熱帶氣旋變為溫帶氣旋。颱風在北上過程中受冷空氣和海面的水溫降低影響,其中心溫度場不再呈暖心結構,低壓中心隨高度變化由垂直變為傾斜,所以它的性質已經發生改變,由熱帶氣旋本身帶來的暖溼空氣轉變為與冷空氣相結合產生的降水。第三,由於我國東部海岸線較長,一部分北上颱風的路徑是沿著我國近海北上,可能會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帶來影響,相對在華南地區登陸的颱風,波及的省份會比較多。
資料顯示,相比我國東南沿海,東北地區直面颱風襲擊的次數較少。翻看歷史數據,近年與「巴威」情況相似的颱風有兩個,即2012年的「布拉萬」和2019年的「玲玲」,它們都給東北地區造成了嚴重影響,尤其是「布拉萬」,致使東北地區農作物大面積受災。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郭安紅提醒,目前東北地區玉米、大豆、水稻等秋收作物正處於產量形成關鍵階段,「巴威」對東北地區影響時間長,需防範強風雨引起的農作物倒伏和農田積澇。
專家建議,相對而言,北方地區防颱風經驗相對少一些,公眾應採取安全防禦措施,及時關注預報預警信息,做好應對大風以及強降雨的準備。(付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