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上用摺疊屏的Mate X掀起風波之後,華為北京時間昨晚總算在巴黎發布了今年華為的全新消費級旗艦P30系列。整場發布會強調的主題只有一個:攝影攝影攝影。
餘承東在發布會上也「自然而然」地再次搬出了DXOMark手機拍照排行榜,其中P30 Pro獲得了創紀錄的112總分,在「拍照」子項目中更是創造了119分的全新記錄。在華為一向落後的「自拍」環節中,P30 Pro也將分數提升到了89分,目前排在第四名。
除了攝影能力之外,P30系列還進行了一系列其他改進和提升。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仔細看看。
高倍數光學變焦降臨消費級手機
早在今年2月,OPPO就曾在今年MWC上分享了「10倍混合光學變焦技術」,當時OPPO採用的是「2個定焦主攝+1個潛望式變焦主攝」的方案。
這次華為在P30 Pro上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案。主要的區別在於,華為這次是真的把潛望式鏡頭塞進了主流旗艦機機身內,光學變焦的倍數略微低一點,假如加上數字變焦,最高支持50倍混合變焦。
潛望式鏡頭和另外兩顆主攝都位於機身背面左上角,從上到下分別是2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焦距16mm、光圈F2.2)、4000萬廣角鏡頭(焦距27mm、光圈F1.6)、800萬像素潛望式鏡頭(焦距25mm-125mm、5倍光學變焦、光圈F3.4)。在4000萬超廣角鏡頭的旁邊,還有一顆專門用來做ToF探測的感應攝像頭(56mm)。
相比之下,P30則沒有搭載潛望式鏡頭,鏡頭的素質也比P30 Pro弱一點:超廣角鏡頭像素從2000萬降到1600萬;廣角鏡頭光圈從1.6降到1.8;因為不需要變焦,長焦鏡頭的光圈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DXOMark對華為P30 Pro的測試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窺見」P30 Pro究竟是如何使用這幾個鏡頭:
P30 Pro使用華為稱為「視場融合」的系統,將光學變焦和由算法驅動的數字變焦相結合,可根據所選放大係數切換攝像頭。在3倍以下的變焦距離內,該手機不會使用遠攝鏡頭進行變焦,而是通過一種超解析度算法實現所有變焦。
使用5倍變焦係數時,該攝像頭完全仰賴遠攝鏡頭來實現變焦,而在使用3到5倍之間的變焦拍攝時,則通過合併主攝像頭和遠攝攝像頭的圖像數據來產生圖像,畫面中心的最佳細節圖像數據來自5倍遠攝鏡頭,而其邊緣「丟失」的圖像區域則由主攝像頭的圖像數據來填補,然後利用人工智慧予以潤飾,這是一種深度學習算法,可以改進精細圖案和紋理的細節。
從描述來看,其實這套系統跟OPPO之前提出的「接棒式變焦」工作原理基本一致。主要都是通過兩個大解析度、大廣角的定焦主攝保證基礎成像能力。然後通過體積更小,擁有獨立光學變焦能力的潛望式攝像頭來實現更高倍數的變焦。在幾個攝像頭工作焦段之間,則通過軟體技術互相進行協調。
從DXOMark提供的圖片來看,放大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至少DXOMark並沒有像餘承東一樣把月亮作為拍照對象。更沒有在宣傳片中把月亮明顯是10倍的數碼變焦一下子誇大到50倍。
尤其還是在華為另外放出的一張月亮照片和上述廣告宣傳相差巨大的時候。
說完高光學變焦倍率的特點之後,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華為一項比較強的暗光拍攝。一個媽媽哄小孩睡覺的場景,在相似的參數下,簡直各種吊打蘋果、三星。
但世界上真的存在「豬隊友」這種東西,DXOMark在對華為P30 Pro進行拍照測試的時候,也進行了暗光場景的測試(1勒克斯=1根蠟燭在半徑1米球面上的亮度)。華為的成像效果的確要好不少,但就沒有發布會上相差那麼大就是了。
然後就是再次重出江湖的「拍銀河」,依舊是和蘋果和三星對比,之間P30系列美輪美奐,友商們漆黑一片。造成這麼大差異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拍照的參數,肉眼可見地,兩臺P30系列機器的曝光參數明顯比蘋果和三星高上好幾檔。
因為這些範例圖片沒有展示拍照過程,我們不妨假定兩種情況,第一種是4臺手機都是用手動模式設置參數進行拍照,最終「拍不出來」那就完全是人為的了。第二種情況是4臺手機都是使用相機App直接、或者經過簡單的模式設置之後進行拍照。結果華為檢測出是拍攝夜空,所以採用了更高的參數。
但這真的可能麼?我們以iPhone XS Max的圖片為參考,這個參數可以說是一般手機夜景拍攝時常用的曝光參數,但實際上畫面漆黑一片,假如華為真的能在這種環境下檢測出夜空拍攝場景,未免太厲害了一點。
全新的ToF(結構光)鏡頭則明顯是為了人像模式而來的,在ToF鏡頭旁邊有一個專門用於ToF技術的閃光燈,它可以發出極短的閃光,並且被旁邊的攝像頭所接受。旁邊的攝像頭會分析哪些位置的成像是近處的,遠處的是那些,然後選擇性地將遠處的場景模糊化。精準度比原來基於二維圖像特徵的分析肯定要高不少。
最後值得吐槽的還有鬼畜的ISO宣傳,P30支持最高204800,P30 Pro最高支持409600。華為官方將高ISO支持能力直接等同於黑暗場景拍照能力強,這其實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已經算是誤導。高ISO必然伴隨著大量的噪點,拍出來的照片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壓根不能看,即便多幀降噪也是如此。
整體而言,華為P30系列的拍照技術的確在上一代P20、Mate 20的基礎上又進了一步,只不過競爭對手真的沒有華為說的差距那麼大。
而DXO在對P30 Pro進行檢測之後給出的結果是:
華為P30 Pro及其創新變焦系統的摺疊式鏡頭和超解析度算法,讓我們終於能夠在智慧型手機上實現可用的10倍變焦。而且該攝像頭也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中表現得非常出色,圖像細節和噪點水平在所有光線水平下都非常出色,而且該攝像頭也可以在視頻模式下錄製高質量的影片。雖然在色彩和偽像方面仍有改進的餘地,但都是相對較小的缺點,大多數用戶都可以忽視這個問題。
還有其他哪些亮點?
華為現場將P30系列手機的邊框數據直接列了出來,並且直接和iPhone XR、iPhone XS Max對比,這種幾毫米的差別很可能大多數消費者即便上手都不會發現,但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證明華為的工程能力。
存儲組合上,標準版P30將提供6GB+128GB版本,而P30 Pro則為8GB+128GB起步,同時還有更高的8GB+256GB和8GB+512GB規格可選,兩者均支持華為此前推出的NM Card擴展存儲卡。
P30 Pro內置了4200 mAh電池,並支持40W超級快充和15W的無線快充;P30則內置了3650mAh 電池,支持22.5W快充。兩者均支持反向無線充電功能。
最後才是售價:
手機攝影競賽進入新平臺期?
今年的手機競賽中,攝影能力一直是最重要主線之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手機行業的「木桶效應」在作祟。手機不斷更新換代過程中,必須不斷讓消費者感覺到「差異」,他們才會放下現在手頭自己的手機,再用真金白銀來換代。
在手機平臺大小限定、系統趨於穩定之後,手機中從處理器、到指紋識別、再到全面屏等基礎組成元素其實已經無法通過更新帶來更多的「填短板」之後的喜悅感。也無法對普通消費者形成足夠的吸引力。
相比之下,攝像則是一項非常有趣的功能,它的本質是傳感器從外部獲得數據,再對數據進行處理,最終得到圖片。手機廠商在不斷對數據處理、拍照經驗進行積累的同時,想到了增加攝像傳感器的「好主意」。
多幾個傳感器總比一個傳感器收集到的數量多,然後基於更多的數據,結合合適的算法,自然能夠得到更好的成像效果。於是乎手機攝像頭跟有絲分裂一樣,越變越多,甚至已經開始不滿足於定焦攝像頭,現在已經能夠在消費級產品裡面放下5倍光變的攝像頭。
在這股攝像頭越來越多的浪潮裡,手機的平均成像能力得到了高速的增長,所適用的拍攝條件也越來越多。這次華為的P30 Pro其實就象徵著手機攝像即將進入的一個新時代,一個你都懶得使用手機以外的設備去拍照的「大平臺期」。
屆時,攝像也將不再是區別手機優劣、進而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的那塊「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