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今年的「在世最性感男士」出爐,獲得冠軍的是33歲的豹弟Michael B. Jordan,中國粉絲暱稱的「麵包機」。
他也成為大本、喬治·克魯尼、錘哥、小賤賤、金剛狼、Idris Elba之後,又一個扮演過超級英雄並當選這一頭銜的男演員。
2013年還只是被該雜誌看好的「年度值得關注的表演新人」之一,七年過去,他沒太大難度就拿下這個重要頭銜。可放眼望去,沒得獎又配得上這分量的,暫時還真找不到其他人。
豹弟的獲獎感言也很簡單:「這感覺很酷,之前別人會開玩笑說我肯定沒戲,因為這是眾所周知的good club。」
Michael B. Jordan的表演生涯用三兩句話就可以概括:童星出身,出演過美劇《勝利之光》、兩部《奎迪》合作史泰龍,在漫威的《黑豹》裡扮演大反派Erik Killmonger;如今是製作公司老闆,對事業有更多掌控力。
但我對豹弟的印象是扁平且模糊的,他外形完美,但很難讓我這個直女產生「邪念」,因為他沒有緋聞,不會犯錯,完美得幾乎不真實。
什麼叫真實,可以看看美隊:他戀愛,他會犯錯,他有脾氣,如此血氣方剛哈哈哈。
怎麼講,或許是來自於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成名之後,麵包機一點一點把自己錘鍊成完美主義者,再不允許人生絲毫偏差了吧。
1987年出生在加州的聖安娜,Michael B. Jordan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麵包機的父親名叫Michael A. Jordan,他的中間名「B」意思是「Bakari」,斯瓦希裡語是「崇高的承諾」的意思。
小時候曾在新澤西的紐瓦克(Newark)住過一段時間,那時候家裡並不寬裕,曾經在冬天,全家人躺在廚房地板上開著烤箱睡覺。
麵包機的媽媽2018年一起接受《名利場》採訪時就提到一個細節,早上起來打開門,街道上常常有碎玻璃和保險套。
即便經濟上不寬裕,父母非常重視三個孩子的教育,閱讀是一項家庭傳統,麵包機中學時也在母親工作的紐瓦克藝術高中上學。
對此,他非常感恩:「我的父母為了撫養我們三個犧牲了很多,他們對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包括讓我知道我是誰,我該如何度過人生的每一天,真的很感激他們。」
麵包機的姐姐Jamila今年剛剛當上母親,弟弟Khalid曾是霍華德大學的橄欖球運動員,目前在華納地平線電視(Warner Horizon Television)開發部門工作。
在當演員之前,麵包機當過一段兒童模特,1999年,他開始了自己的演員生涯,在喜劇《Cosby and The Sopranos》中短暫亮相。
2001年,他迎來自己第一部電影作品,是基努·裡維斯主演的《硬球》。
2002年,他在HBO電視劇《火線(The Wire)》第一季中扮演了一個名叫Wallace的小角色,慢慢有了知名度。
「一開始我和其他孩子一樣迷惘,不知道未來自己想幹什麼,只是當模特和演員讓我早早地離開了學校,有機會走進大城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對了,麵包機和黑豹Chadwick Boseman其實很早之前人生就發生了交集:兩人都曾經被美劇《All My Children》選中出演,但當時只有26歲的Boseman直言不諱向製片人表達了他對角色的擔憂:他認為,自己扮演的青少年幫派成員是一種對黑人負面刻板的印象,結果也因此被解僱。這個角色隨後被16歲的麵包機得到。
後來兩人一起接受《TheWrap》雜誌採訪,Boseman 的立場依舊很堅定:「當我得到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就很確定這不是我想演的。」
麵包真正的走紅是從2009年開始的,在NBC電視臺劇集《周五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中扮演四分衛文斯·霍華德(Vince Howard),他在劇中扮演了兩季,知名度迅速攀升。
2013年,麵包機迎來他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作品,在黑人導演Ryan Coogler的處女作品、傳記電影《Fruitvale Station》中扮演現實中被警察槍擊身亡的黑人男孩奧斯卡·格蘭特(Oscar Grant)。
為了更深刻浸入角色,他專門在主人公居住地呆了一個月,和Oscar的家人交流,為拍攝做充分準備。「我一直在心裡為Oscar祈禱,希望他能陪在我的左右。演槍擊那場戲的時候,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死亡的臨近,那種感覺真的非常讓人害怕。」
電影引起巨大反響,麵包機的表演也獲得好評,《好萊塢報導》甚至評價他「有年輕的丹澤爾·華盛頓的影子」,他也因此被大批媒體評為年度新星。
2015年的《神奇四俠》算是他的職業「汙點」,爛番茄僅有9%,但他很快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跑道,在洛奇系列續集裡扮演奎迪二代。
為了這個拳擊手角色,麵包機簡直拼了,不但進行了一年嚴格的體能訓練,同時嚴格遵守低脂飲食,在拍攝過程中,他甚至沒有替身,受了一身傷。
兩部奎迪都獲得巨大成功,其中《奎迪2》2018年的首映周末票房達到3,530萬美元(五天總票房為5,580萬美元),成為感恩節期間上映的真人電影首映票房最高的影片。
有了代表作,也意味著他在好萊塢的腳步越扎越穩。終於,2018年,他等到了漫威全黑人主題超級英雄電影《黑豹》。
《奎迪》和《黑豹》的成熟和成功,證明去詮釋一個觀賞性極高的角色對麵包機來說已不是難事。和其他野心勃勃的演員一樣,他成立了製作公司Outlier Society Productions,希望將作品的掌控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
「每件事都有一個最佳的時間點,我也在等待一個最好的時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創造我們想要看到的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自科恩嫂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Frances McDormand)在奧斯卡獲獎感言中呼籲好萊塢片場更加多樣化之後,麵包機是第一個正式宣布他將在他所有的影片中加入「inclusion riders」條款的公司,根據該條款要求,他製作公司製作的電影演職人員必須男女各佔一半。
今年8月,他在社交媒體上悼念Boseman時寫道:「我16歲開始演員生涯,是你們為我鋪平了道路,教會了我如何變得更好,更重視目標,為後人創造遺產。不管你是否知道,我一直在觀察、學習,並一直被你的偉大所激勵,我多希望和你來日方長啊。」
2020年已經帶走了科比和Chadwick Boseman,這世界的運行規則早已徹底改變,一片混沌中,Michael B. Jordan成為一個一絲不苟的存在,成為這漫長一年裡閃爍的微光。
他給自己定下的十年目標,是慢慢淡出表演工作,多嘗試當導演和製作人。「我希望十年後能有一個自己的家庭,我想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一定影響,不僅僅是通過我所扮演的角色。」
原定今年9月上映的新作《Without Remorse》因疫情原因推遲到明年上映,麵包機扮演前海豹突擊隊成員、精英反恐部隊指揮官約翰·克拉克;
接下來,他會和Ryan Coogler在兩部《奎迪》、《弗魯特維爾車站》、《黑豹》之後第四度合作,拍攝以亞特蘭大公立學校作弊醜聞為藍本的電影《Wrong Answer》;
也將出演偶像丹澤爾華盛頓執導的電影《Journal for Jordan》,講述被派往海外大兵留給自己新生兒子日記的故事;
還有大導演David O. Russell的未命名新片,合作Christian Bale 和Margot Robbie。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繁的時代,他就這麼被推上了歷史的舞臺。無所不在的狗仔隊,沉迷於社交媒體的人們,對少數族裔文化的誤解……於是他的「枯燥」、「不真實」都顯得理所當然起來,因為這註定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本就是野心勃勃的孩子,使命擔在肩上,他已沒有回頭路。
歡迎關注「天使愛米粒」,本訂閱號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