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新時期消費者權益保護研討會系列專題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成功舉辦,本次系列專題講座共分三場,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主辦,陝西省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陝西許小平律師事務所、尚公(西安)律師事務所協辦。這次系列講座,多位學術界、實務界人士以及該校數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到會聆聽了講座。
第一場:「《民法典》制定中的法律焦點」
2020年12月18日16;00至18:20,第一場專題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校務樓二樓報告廳進行。本次專題講座特邀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會長河山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民法典>制定中的法律焦點》。陝西省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秘書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田靜婷副教授為主持人,陝西省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會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鄭豔馨教授為與談人,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處王雙元副處長以及陝西豐東律師事務所李鵬律師等嘉賓出席講座,該校教師及研究生150餘人現場認真聆聽了講座。
講座伊始,主持人田靜婷老師對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會長河山教授做了簡單的介紹,同學們以熱烈的掌聲對河山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
主旨演講階段,河山教授以「學會民法,受益終生」作為講座的核心,指出民法在社會主義法學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強調民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河教授介紹了我國民法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演進過程和背後的故事,使與會人員對民法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還講述了頒布《民法典》的重要意義,並重點講述了《民法典》制定過程中的法律焦點,包括總則、物權編、合同編等各編的法律問題和爭論點,鼓勵在座的同學們深入研究,提高自身的學習鑽研能力。
與談環節,鄭豔馨教授首先對河山教授的主題演講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探討了《民法典》體現的民法和經濟法融合、互鑑與共進關係。
在回答問題環節,河山教授解答了與會同學關於民法與經濟法無法融合的問題,強調從二者的淵源出發,確定二者的調整範圍,梳理經濟法的宏觀調控範圍,協調民法和經濟法之間的關係。
同學們在認真聆聽講座
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本次講座,使得同學們對《民法典》制定中的法律焦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加深了同學們對《民法典》的理解,鼓勵同學們深入學習、研究《民法典》,對於該校經濟法學院的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場:「數字經濟條件下包容審慎監管反思與反壟斷法的因應修訂」
12月18日19:30至22:20,第二場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校務樓二樓報告廳舉行。本次講座特邀中國法學會商業法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大學競爭法與競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導孫晉教授做《數字經濟條件下包容審慎監管反思與反壟斷法的因應修訂》的主題演講。本次講座由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王瑩瑩副教授作主持人,陝西省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會副會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薛亮副教授作與談人,該校百餘位同學積極參會,認真聆聽了講座。
演講伊始,王瑩瑩副院長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主旨演講階段,孫晉教授首先介紹了數字經濟時代對市場經濟秩序造成的新挑戰和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表現出來的特徵,然後從以上兩方面說明了數字經濟時代反壟斷規制所面臨的困境,指出修訂《反壟斷法》的迫切性與重要性。隨後,孫教授在重點分析了《反壟斷法》修訂的主要內容後,指出反壟斷法基本上能夠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制度供給,即《反壟斷法》無需大改,只是在具體的競爭分析過程中需要將數字經濟的特徵納入分析框架,並對競爭分析工具進行一定程度的革新。孫教授指出,修訂《反壟斷法》需符合其立法宗旨,應堅持謙抑性監管原則。同時,孫教授認為包容審慎不應被拋棄,該原則主要應該體現在立法之中,在執法之中應有所不同,對網際網路平臺從嚴監管,不是限制數字經濟和平臺企業發展,恰恰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與談環節,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薛亮對孫晉教授的觀點表示了認可,同時提出,不僅僅是在商業當中,在城市公共事業領域中也應融入數位化因素,在管理中將其與反壟斷配合起來最終實現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增加消費者的福利的目的。
互動環節, 孫晉教授與同學們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認真解答了同學們的問題。22點20分,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這次專題講座,積極回應了數位化經濟下審慎監管與反壟斷法修訂的熱點問題,引發了同學們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對推進該 校經濟法教學和人才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第三場:「經濟法對「雙循環」的可能回應」
2020年12月19日19:30至22:00,第三場講座在西北政法大學長安校區校務樓二樓報告廳進行。本次講座特邀湖北省法學會競爭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法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寧立志教授發表主題演講《經濟法對「雙循環」的可能回應》,陝西省法學會房地產法研究會會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義海忠教授擔任此次講座的主持人,陝西省法學會經濟法研究會副秘書長、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講師李軍波老師為講座與談人,該校教師及研究生150餘人參會,認真聆聽了講座。
講座伊始,義海忠教授對寧立志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希望同學們珍惜此次機會,認真聆聽講座。
主旨演講階段,寧立志教授從「雙循環」的概念入手,通過高通反壟斷案,向大家說明了提出「雙循環」的原因及其必要性。根據目前的國內外形勢,寧教授指出,「雙循環」的重點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充分運用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特別是消費,來促進國內大循環,開拓國內大市場,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和發展。寧教授還提到了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認為「雙循環」必須同時做好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篇文章。但相較於需求側,供給側的作用更大,他主張從產品供給、要素供給、制度供給、文化供給四方面出發,解決我國供給存在的問題,提高供給的質量和市場化程度,引導我國「雙循環」的進一步發展。
與談環節,李軍波老師從三個方面談了他的感受,強調了經濟法對「雙循環」的回應性,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把小制度放在大格局中,從全局出發,同時要重視法條之間的內在法理邏輯關係,以便提高學習效率。
12月19日22時,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此次講座,加深了同學們對「雙循環」的理解,並且還為大家的學習、思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對該校經濟法學院的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三秦都市報全媒體#唐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