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6日新增破百!香港最新規定:禁止堂食,不戴口罩最高罰5000港元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香港第三波疫情仍然十分嚴峻,近期疫情明顯反彈高發,連續6天每日確診個案百宗以上,社區爆發一觸即發。

目前,香港疫情防控處在緊要關口,疫情拐點尚未出現。有專家認為,香港的病毒傳播率可能已高於今年初武漢封城之前的水平。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朱麗娜

編 輯丨和佳、李欣夷、張楠

部分內容來自人民日報

圖 / 視覺中國

自今年2月以來,香港在第一波及第二波疫情的衝擊中,防疫表現可圈可點,一度被視為全球抗疫的典範。

但進入7月以來,香港疫情出現第三波大規模暴發,以本地病例為主,其中相當大比例病例源頭不明。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7月26日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近期香港新冠肺炎疫情高發,高度關心香港同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將隨時應特區政府請求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發言人指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始終高度關注香港疫情和香港同胞的健康安全,協調了大批口罩和其他防疫物資來港,全力保障民生物資供應,緩解香港燃眉之急,並大力協助滯留內地和國外的港人返港。

近期香港疫情明顯反彈高發,連續6天每日確診個案百宗以上,社區爆發一觸即發,香港疫情防控處在緊要關口。

為了應對香港疫情大幅反彈,中央明確表示,將支持香港提高核酸檢測能力、協助建設「方艙醫院」等。只要特區方面有需要,中央將在醫用物資、醫療設施設備等方面提供大力援助。

根據中央領導指示,國家衛健委7月24日還與粵港澳三地政府舉辦特別視頻會議,加強技術交流和經驗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區政府27日公布最新防疫措施:

餐飲業界全日禁止堂食;

市民必須於所有室內、室外公共場所佩戴口罩,違例者即屬犯法,最高可判處罰款5000港元;

體育設施、遊泳池、遊戲機中心、健身中心、卡拉OK及夜店等14類處所必須關閉;

相關規例由本月29日零時起生效,暫時為期7天。

第三波疫情發展脈絡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自7月5日至7月26日,香港累計新增940宗本地確診病例,本地個案已連續5日超過100宗,累計確診個案達到2634宗。

剛剛,香港特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香港新增145例確診病例,連續6日單日新增過百。其中142例為本地病例,累計病例達2779例。

同時,疫情涉及多個餐廳、養老院、住宅小區、醫院、學校等群組式集體感染,迅速蔓延至各個地區,反映出社區傳播已廣泛存在,情況令人十分擔憂。

由於前段時間疫情已得到控制,香港市民出現「抗疫疲勞」,即使近日疫情來勢洶洶,市面人流並未明顯減少,據記者觀察,香港各個超市、餐廳、菜市場等,人流仍絡繹不絕,某些沙灘周末甚至人滿為患。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日前形容,不少確診者在感染前的活動「多姿多彩」。

圖 / 視覺中國

香港前兩波疫情以輸入病例為主,僅出現零星本地個案,然而,第三波疫情的反彈力度明顯高於預期,目前已大規模進入社區,大量無病症、無源頭個案出現。

據《財經》雜誌,有專家認為,香港的病毒傳播率可能已高於今年初武漢封城之前的水平。香港人口密度居世界第三,一旦疫情出現幾何級上升,後果將不堪設想,特區政府應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

防疫措施四度收緊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一波疫情,特區政府在短短三周內已經四度收緊防疫措施。

7月9日,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收緊防控措施。

7月11日凌晨起,餐廳的用餐人數不得超過六成,不得多於8人一桌;酒吧酒館不得多於4人一桌;健身中心、派對房、卡拉OK等場所每個房間的人數上限由16人收緊至8人;電影院及現場表演場所不得飲食。

自7月8日起,加強對豁免檢疫人士的監測,所有經機場抵港的機組人員、船員都要留下深喉唾液樣本。

本地新增病例持續大幅上升,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7月13日晚宣布,香港已通過新規例,要求高風險地區的來港人士在登機前出示病毒檢測呈陰性的證明。

自7月14日凌晨起,健身室、遊戲機中心等12類處所關閉7天,並進一步加碼管制餐飲業,未來7天相關場所每日下午6時至第二日5點,不準堂食,只能經營外賣。

所有搭乘公共運輸的人士,必須在公共運輸工具上佩戴口罩;禁止4人以上人群聚集,為期14日;關閉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

7月19日,香港新增病例創下單日新高。林鄭月娥當日宣布,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公務員居家辦公、餐廳晚六朝五不準堂食的措施再延長7日、擬通過法例要求市民在所有室內公眾場所佩戴口罩等。

7月以來,已有約30位機組成員和船員入境香港後確診,社會各界要求收緊豁免人士檢疫的呼聲高漲。

特區政府於7月26日宣布,7月29日起暫停所有客船及未在港處理貨物裝卸的貨船船員換班,直至本地疫情受控為止。同時,收緊來港進行貨物裝卸的貨船換班船員、機組人員及其他獲豁免檢疫人士的檢測和檢疫安排。

圖 / 視覺中國

梳理香港第三波疫情發展的脈絡以及特區政府的應對措施,可以看出特區政府的疫情防控思路是跟隨疫情變化而應對,不斷升級收緊防疫措施,但疫情複雜多變,香港未能有效從源頭阻斷隱形傳播鏈,在疫情防控中搶佔先機。

一直以來,香港採取「精準抗疫」為主要方針,以「追蹤高危群組」等精準方法去應對,儘快找出感染源頭。

然而,隨著本地疫情進入大規模暴發階段,特區政府需要調整抗疫策略,「長痛不如短痛」,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指出:

「香港早前採取的策略是「應症就診」,而不是迅速擴大檢測,開展大排查和普篩。

這背後是基於香港將病情控制在「低水平」而非「清零」的理念。」

自1月以來,香港疫情已持續長達半年之久,失業率不斷攀升,「封關」導致旅遊、航空、零售、餐飲等各行各業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

張文宏坦言,這樣的措施,「雖然對於短期醫療資源的耗費是相對少的,但是由此帶來的疫情長期波動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可能會更高。」

疫情源頭何在?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是亞洲主要交通樞紐之一,這亦為香港抗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特區政府需在平衡經濟活動與嚴防輸入個案之間取得平衡。

多位政府專家顧問均指出,第三波疫情暴發的源頭極大可能與豁免檢疫入境人士有關。

特區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指出,部分患者體內病毒的基因排序顯示,第三波疫情最少有3個源頭,並非較早時本地個案群組的殘餘隱型傳播鏈,最有可能是源自多宗輸入個案,估計為獲得豁免檢疫的機組人員、海員等,乘計程車時將病毒傳給司機,司機再經餐廳交叉感染,導致病毒在社區蔓延。

6月初,香港開始有限度恢復轉機服務,而機組成員和船員等則是香港防疫措施中免檢的主要人群。

根據香港的《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須往返香港與外國地區履行其職責的機組人員、客船及貨船船員,以及須履行與政府相關運作政府人員等等,可豁免接受強制檢疫。

今年2至7月,接近30萬人次豁免強制檢疫入境香港,而近兩月則最少有7.2萬人次。事實上,自7月8日起,特區政府收緊豁免人士入境檢測以來,輸入病例顯著上升,這亦從側面驗證了此前豁免人士入境安排中存在巨大漏洞。

圖 / 視覺中國

張竹君日前透露,目前有六艘貨船因船上各有1位船員確診,特區政府將其他船員在海上隔離14日,船員國籍包括菲律賓、印度、俄羅斯、黑山。資料顯示,這些貨船分別在7月11日至17日陸續抵港,並在7月12日至21日開始隔離。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表示,2月8日至6月21日期間,獲豁免強制檢疫的貨船船員類別人士約有8000人。

據了解,目前亞洲地區僅香港、新加坡及日本等允許船員下船換班,但新加坡、日本相對限制較多,於是船員紛紛湧到香港換班。

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目前海員的檢疫安排存在漏洞,雖然船員入境後便要前往機場採集唾液樣本,但無需在亞博館等待病毒測試結果便可離開,在此期間仍能自由活動,存在極大的防疫漏洞。

居家檢疫缺乏社區支持

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的居家隔離無需小區封鎖,而是主要靠隔離人士自覺遵守以及政府的執法行動。

由於人力嚴重不足,目前香港居家隔離人士須佩戴監察手帶,在14天隔離期內,特區政府僅是派人進行突擊抽查。由於居家隔離人數激增,抽查比例嚴重偏低。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居家隔離人士的家人行動不受限制,可在社區自由出入,不排除居家隔離人士的同住家人將病毒帶到社區,或成為暴發的間接源頭。

公開數據顯示,由6月7日至7月6日的確診個案中,分別有16人和6人來自菲律賓及印尼,其中有5人是強制居家檢疫期間確診的。

同時,香港家庭住戶的人均居所樓面面積中位數僅為15平方米,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衛生間,居住空間狹小,這意味著,居家檢疫人士必須與同住家人共用廁所,並不具備居家隔離的條件。

外界普遍認為,社區支持是中國抗疫成功的一大優勢,但香港由於缺乏社區、街道等基層組織,實施封閉社區管理將面臨基層支援服務不足等困難。

自疫情暴發以來,香港餐廳、超市、菜市場、商場等多個公共場所,一直未實施嚴格的測量體溫、佩戴口罩、控制人流等措施。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目前香港出現擴散式社區暴發,甚至有跨家庭感染、更難追查感染來源的第三代傳播,但香港難以做到小社區管理。

據記者了解,以疫情最嚴重的黃大仙區為例,截至7月24日,有多達94棟住宅大廈有確診患者,其中慈正邨、慈民邨、慈樂邨等多個公共屋邨甚至一棟大廈內有多人確診,但受制於隔離設施和社區支持不足,特區政府僅是對大樓進行消毒,而非將整個大廈進行封閉式隔離,或將所有居民撤離並送往檢疫中心。

破解病毒檢測瓶頸

北京、新加坡等地的第二波抗疫經驗表明,迅速採取針對性的大面積病毒檢測是其中一條制勝之道,十分值得香港借鑑。一直以來,香港病毒的低檢測量飽受詬病。

事實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在數月以前已提倡增加每日檢測數至7500個,但特區政府一直未能積極探討不同方案,大幅增加檢測數量。

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新冠病毒檢測數據,6月份檢測數目為109388(平均每日3646);至7月出現社區暴發,截至7月21日檢測數目為177535(平均每日8454)。

香港私營檢測機構每日檢測能力約為每日3000-4000個。

由於檢測能力不足,多個公立檢測機構超負荷運行,員工連日加班,甚至出現檢測結果對調的「烏龍」事件。此外,多個有確診患者的大廈住戶均表示,遲遲未能進行檢測,人心惶惶。

以香港750萬人口計算,每日檢測量每百萬人口只有1000個,不到北京當時檢測量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澳門的人口僅為香港的十分之一,但目前每日病毒檢測量達6000,澳門政府之前更表示若有需要,隨時可提升至一萬。

圖 / 視覺中國

為何香港在提高病毒檢測量方面舉步維艱?

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香港特區政府認可15家私家醫院和私營化驗所做病毒檢測,費用在1000-3000港元不等,高昂的價格讓很多市民望而卻步。

相比之下,澳門市民及外傭首次接受檢測免費,之後每次收費也僅為180澳門元(約174.7港元)。

據了解,香港檢測費用高昂,主要是因為這些私家醫院和私營化驗所均採用進口試劑,平均成本為600港元。

業內人士表示,香港私家醫院並非抗拒使用內地試劑,而是由於這些試劑無香港官方認證,建議特區政府或大學帶頭使用。

人員短缺亦是一個主要瓶頸。

根據香港衛生署在2017年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預測,2020年香港醫務化驗師缺口達201人。

由於近期香港疫情急劇惡化,人手短缺問題雪上加霜。

截至今年2月,香港有大約3800名註冊醫務化驗師,其中約80%受聘於醫管局,但化驗師分四大科目,分別為臨床生化學、血液學、微生物學、組織病理學,而只有隸屬微生物學的才有資格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透露,特區政府已接洽了兩家內地大型私營檢測機構,首階段將主要針對高風險的40萬人提供免費檢測。據悉,這兩家公司為:由華大基因設立的華升診斷中心、中國檢驗集團開設的中國檢驗有限公司。林鄭月娥透露,預計每次測試費用將低於1200港元。

醫療資源緊缺

香港第三波疫情仍然十分嚴峻,連續三日本地新增病例超過100例,疫情拐點尚未出現。特區政府必須做好疫情最壞評估,備好應對預案,尤其要確保抗疫醫療資源供應充足。

隨著病例數字急劇增加,重症床位、輕症床位、醫療物資、醫護人員都會捉襟見肘。

7月25日,香港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在疫情記者會上透露,香港14家公立醫院目前已接收835名新冠肺炎患者,649間負壓病房和1207張負壓病床的使用率分別為82.6%和78.9%,公立醫院的隔離設施面對巨大壓力。醫管局承認逾百名確診者未能入院,並呼籲他們在家耐心等候入院通知。

據了解,由於確診人數激增,用於接收密切接觸者的檢疫中心已接近爆滿,導致一些密切接觸者延遲多日才能入住隔離中心。

截至7月23日9時,香港5個檢疫中心共提供2124個房間,共有2183人入住其中的1367間房間,除了正在維修或消毒的房間,僅有225間可立即使用。

圖 / 視覺中國

事實上,早在今年二、三月,已有專家呼籲特區政府提前做好最壞打算,儘快建立方艙醫院,用以治療輕症者。

除了中資企業在鯉魚門建立的香港版「火神山醫院」、提供300多個隔離單位外,特區政府遲遲未有動作,從而造成今日病床短缺的局面。

除了鯉魚門度假村的社區隔離設施,特區政府正在研究把亞博館改為俗稱「方艙醫院」的社區治療中心,接收病情穩定的新冠患者。但醫管局表示,在使用有關設施前需解決醫療物資、儀器和人手等多項問題,啟用的時間及可提供病床數量均仍未有定案。

然而,疫情告急之際,香港多家私立醫院卻紛紛選擇「自保」。養和、仁安和浸會醫院等多家香港知名私立醫院要求,入院病人需要先通過病毒檢測,且持有三天內發出的無感染證明才可以入院求診。

此舉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公立醫療系統服務壓力。

本期編輯 南瓜,實習生思純

相關焦點

  • 林鄭月娥向中央請求協助香港檢測,為何香港連續5日新增破百?檢測...
    香港特區政府27日公布進一步收緊防疫的措施。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中央高度關心香港,香港如有需要,國家一定支持。據香港中通社報導,張建宗說道,香港有國家作為後盾,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已向中央請求,希望協助加強檢測能力;同時,她也希望中央協助在亞博館建立方艙醫院,以及內地如成功研發疫苗可提供香港。  連續5日新增破百!檢測費用高昂!
  • 全民戴口罩的香港,為何還防不住新一波疫情?
    @中國新聞網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香港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22日晚通報,過去14天(11月8日至21日),香港累計新增196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當中有90宗為本地病例,更有40宗屬源頭未明病例。單計11月21日(截至22日零時零分),香港新增68宗確診病例,為8月16日以來的單日新高,其中本地病例61宗,包括11宗源頭未明病例。
  • 對標「復工指引」,符合規定的餐飲企業即日起恢復堂食!
    對標「復工指引」,符合規定的餐飲企業即日起恢復堂食!▼3月8日,小布在太倉萬達一塊七的門口看到,一份疫情期間餐飲店鋪的堂食告知十分醒目,上面要求顧客要佩戴口罩、出示蘇城碼,並且配合測量體溫。同樣,本素酸菜魚萬達店負責人也表示,他們對標「復工指引」相關要求,已經為顧客進店堂食做好了所有準備工作。
  • 新疆日增破百!內地馳援香港!病毒影響將持續幾十...
    疫 情 速 覽 今天,2020年8月1日,星期六。截至30日,中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連續7天呈上升態勢,其中28日-30日,連續3天單日新增突破百例。
  • 義大利連續3天新增確診超5000 恢復疫情例行記者會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義大利緊急民防部11日報告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5456例,死亡26例。迄今義大利已連續3天單日新增確診病例超過5000例,當地時間11日,意總理府新聞辦公室表示,義大利將恢復每日新冠疫情例行記者會。
  • 濟南逐步開放堂食!餐飲服務單位可有序向社會開放,間距1米,分餐分食!
    3月6日,記者在濟南市商務局獲悉,濟南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餐飲行業疫情防控措施促進餐飲企業堂食經營的指導意見》,按照山東省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表,濟南市為低風險地區,全市餐飲服務單位可有序向社會開放,有條件的可逐步向社會開放堂食。
  • 全面進入「強制口罩令」,大部分州不戴也無懲罰,「強制」體現在哪裡?
    4月27日,德國累計感染病例數157770例,痊癒121555例,死亡5976例。 從本周開始,德國將成為全國強制戴口罩的國家之一。生活菌還依稀記得,幾周前報導華人因為在公共汽車上戴口罩而被強制下車時,評論區的憤慨。
  • 香港陡增!迪士尼關閉!一患者曾獻血!百分之一美國人陽性!
    香港防疫「加碼」:食肆晚6時後不準堂食 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須戴口罩 昨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召開行政會議後會見傳媒,宣布收緊多項防疫措施,如食肆每日下午6時後至翌日上午5時期間不準堂食,並頒布兩項新規例,包括強制所有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人士佩戴口罩等。
  • 達美航空禁止約250名拒絕戴口罩的乘客
    8月27日,達美航空宣布已禁止大約240乘客搭乘他們的航班。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達美航空公司執行長埃德·巴斯蒂安(Ed Bastian)的內部聲明說:「雖然很少見,但我們仍將不遵守戴口罩規定的乘客列入我們的禁飛名單。」
  • 東京警戒調至最高級別!
    國家衛健委通報,7月14日新增的6例確診病例,均是境外輸入病例。當前,本土確診病例已連續9天零新增。「新發地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但近期多地出現的強降雨天氣帶來防範疫情和洪澇災害的雙重壓力。
  • 全球日增病例連續4天創新高 歐洲多國迎「第二波」疫情
    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攝  世衛組織稱全球日增病例連續4天創新高  世衛組織12日發布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稱,上周全球新增2268892例確診病例,為單周新增病例數最多的一周。其中48%的確診病例和55%的死亡病例均來自美洲區域,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是該區域新增病例數最多國家。
  • 男子不戴口罩被趕下TGV
    今日熱點提要 2020年08月18日 1, 法航巴黎北京直航航班即將啟動 2, 馬克龍呼籲法國面對疫情要團結 3, 沒戴口罩一男子被火車趕下車 4, 歐冠杯半決賽今晚巴黎對萊比錫沒戴口罩男子被驅逐下火車周日,在巴黎開往尼斯的火車上,一名男子因沒有按照要求乘車佩戴口罩而被驅逐下車。
  • 新增確診再破百,來自6個地方!武漢北京大連疫情發現同一個問題,鍾...
    7月3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截至7月29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7月2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3例(廣東1例,雲南1例,陝西1例),本土病例102例(新疆96例,遼寧5例,北京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上海)。
  • 香港金管局連續3日出手 買入超過130億港元
    摘要 【香港金管局連續3日出手 買入超過130億港元】5月17日,港元與美元匯率再次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這已是港匯自15日以來連續三日走低。金管局在紐約交易時段再度入市買入19.63億港元,共計3日已買入超過130億港元。
  • 【3分鐘看今日大事】香港新增30宗本地個案、內地逾200條河流水位...
    今天是7月12日,星期日。 環顧世界,今日國際看點有這些: 01 香港新增38宗新型肺炎確診 其中30宗屬本地個案 香港新增38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至今累計1469宗確診。
  • 夜間在市區施工擾民 最高擬罰5萬元
    《遼寧省環境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昨二次審議  夜間在市區施工擾民 最高擬罰5萬元  垃圾廠和汙水廠選址 遠離居民住宅區  夜間在市區噪聲敏感建築物集中區產生噪聲汙染,從事妨礙居民休息的建築施工作業的,擬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 香港通關最新消息:時間延長至9月7日
    今日(7月22日),香港政府公布,內地入境香港強制隔離14日再延一個月,至9月7日。同時,政府還宣布限聚令的有效期將會持續至12月31日,也即為全年。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宣布政府新的入境檢疫措施:指抵港人士如當日登上從香港以外到達香港的飛機,或之前14日內曾身處任何指明地區,包括孟加拉、印度、印尼、尼泊爾、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美國9個地區,相關到港人士必須提供72小時內的陰性核酸檢驗結果以及在香港預定酒店的確認書,租住時間不少於14天。有關規定將在7月29日零時零分生效。
  • 堂食恢復首日,實拍溫嶺各大美食街,看貪吃鳩們有沒有憋壞……
    對以上美食的想念,溫小聞已經不需要標點符號都能一口氣準確無誤地讀出來!,溫嶺發布發出對有條件的社會餐飲服務單位恢復堂食經營。今天是有序恢復堂食第一天,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時分,溫小聞在溫嶺幾條美食街逛了逛。開放堂食第一天,餐飲店的情況是這樣的……方城路、北門街一帶中午12時左右,剛好是午飯時間。溫小聞在方城路和北門街一帶逛了逛,發現有個別餐飲店已開放堂食,但吃飯的人非常少。
  • 新規:不戴口罩需醫生證明
    最新確認的航班為於7月31日從今天,聯邦政府再次更新航空限制規定,對那些無法遵守強制口罩規定的旅客提出新的要求除了嬰兒以及一些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取下口罩的人可以不戴口罩之外,其他拒戴口罩的旅客必須出示醫生證明,以證實他們由於醫療原因不能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