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yuán)鼉(tuó)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網罟(gǔ)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出自《荀子·王制》,講的是魚類產卵的時候,漁網毒藥不能投入到湖澤中,不能扼殺它們的繁衍生長,不能導致它們滅絕。在自然環境還算很好的戰國時期,荀子便已經認識到了動物的生存規律、自然的發展規律。提出這種方法,倡導大家要保護環境,適度的索取,與大自然共存。相比荀子的循循善誘,此前西周頒布的《伐崇令》:「毋壞屋,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則是對保護環境更嚴厲的執行法令,這也算是我國較早的保護水源、動物和森林的法令。如今,歷史已經走過很多年,在關注自然、保護環境上,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在地球外圍的太空上,漂浮了數千顆人造衛星,其中隸屬美國的就佔了一半以上,每一顆衛星都有實時監控地球的作用,因為數量眾多,美國的衛星更全面的檢測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此前,美國的衛星就監測到了地球的異常。
▲地球的外邊已布置了許多衛星
衛星畫面顯示,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上,竟然多了一個新大陸,面積足有140萬平方公裡,而香港的陸地面積為1106.66平方公裡,這相當於1000個香港了。如果這是可以生存的新大陸,就意味著人類的生存面積又增加了,那麼就能緩解一部分的土地緊張問題。
▲漂浮在海洋中的垃圾
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的樂觀,科學家們將衛星的畫面不斷拉近後,才清楚發現,這是成千上萬的垃圾漂浮在海上,匯集成的「新大陸」。
地球上海洋面積是相當大的,有3.6億平方公裡,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這些垃圾多是來自於陸地,來自於人類。或許你曾就聽說過,有人直接將垃圾排向海底,以為這樣就能神不知鬼不覺了,其實這樣會給地球帶來更大的傷害,人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去處理。
▲被廢棄垃圾口袋纏繞的海龜
這些垃圾主要有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快餐盒、玻璃瓶、化工產品殘餘物等,其中往往含有鉛、汞等有毒重金屬、有機農藥等,會抑制海類植物的生長,會進入魚、貝殼類動物體內,最終破壞海洋的生態系統的健康。垃圾或沉入海底,或漂浮在海面。
▲熱鬧的海鮮市場
漂浮在海上的垃圾,隨著海水的運動而移動,會給沿海地區的人們帶來極大的影響。靠海吃海,沿海居民會利用許多的海資源,捕撈魚蝦等海產品,自己食用或轉向市場,一旦它們被汙染,那麼其所攜帶的有毒物質、病菌等便會在人類間傳播。
此外,海洋垃圾也會影響海洋景觀,對安全航行造成威脅,對海洋經濟造成負面後果。如今,地球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不僅僅是海洋垃圾,想必你也聽說過冰川融化、氣候變暖、霧霾嚴重、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固體廢物汙染、蝗災、極端天氣等問題。
▲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崩塌
大自然已經在一點點反噬人類曾經給予它的傷害。此時我們更需要行動起來,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於道,壞己之境,必自亡也。
▲正在進行植樹造林活動的人們
唯有念長遠之道,方可保萬世之福祉也。」人,本就是在天地間形成的,若違背天地自然運行的規則,破壞自己生存的環境,這必然是自取滅亡的做法,只有遵循長遠發展的理念及做法,才可以為自己、為後代子孫謀求福祉。
作為在地球生存的一份子,保護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大家常說「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這便要求我們要守護綠色家園,守護藍天白雲。現在國家也在提倡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我們應該積極響應,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實實在在的踐行此事。不僅僅是在垃圾的處理方式上,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仍然需要我們注意,可以儘量低碳出行,節能減排。可以隨手關掉不用的電器,節省耗能。可以減少使用塑膠袋和一次性用品的頻率。不要因為經濟越來越好,就隨意的浪費資源。雖然只是一點點小事,看起來似乎作用並不大,但環保行為就這樣一點點形成了,環保的成果也是這樣集大眾的力量一點點日積月累的,希望大家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為保護環境多出一份力量。
參考資料:
《伐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