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行了《三疊紀海怪》4D首映。 邵思翊 攝
中新網杭州6月1日電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邵思翊)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行了《三疊紀海怪》4D首映。記者了解到,這部時長15分鐘的影片是根據近十年的科研成果改編的原創性科普電影。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陳瑤表示,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進行電影首映,是給全世界小朋友獻上的一份獨特而又生動有趣的節日禮物。
電影創作代表、影片主要科學顧問李淳博士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古生物資源大國之一。在雲貴高原的三疊紀地層中,海怪化石異常豐富,是全球侏羅紀之前的海怪化石代表性產出地點。
李淳告訴記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浙江自然博物館作為國內最重要的三疊紀海怪研究機構,館藏了豐富的三疊紀海怪標本,近年來成果更是引起全球學術界關注。《三疊紀海怪》影片正是基於兩家單位近十年的研究成果進行製作。
「全部都是根據化石和研究,然後用電影形式復原了當時生活在雲貴高原三疊紀大型爬行類的生活面貌。」浙江省自然博物館研究員兼影片科學顧問趙麗君介紹,影片時長15分鐘,將中國古生物原創研究資源通過先進的傳播手段表現出來,讓觀眾(特別是小朋友)在娛樂時獲取科學知識。
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陳瑤表示,在六一國際兒童節進行電影首映,是給全世界小朋友獻上的一份獨特而又生動有趣的節日禮物。
她認為,這部原創性影片將遙遠時空的靜態記憶,通過現代新媒體技術,轉化為栩栩如生的動態影像,這是一種創新。將信息呈現多元立體,人們能更輕鬆愉悅地對此加以解讀與認識,獲得新知,這就是創新的意義所在。
不少觀影的小朋友和家長對此深有感觸。帶著女兒前來的家長李嬪告訴記者,孩子正在學習遠古動物的相關內容,電影內容情節豐富活潑,激發了孩子的探究意識,讓她更主動地來學習。
現場的葉踰喬小朋友看完電影很是興奮,對著記者講起了影片內容。「一會兒有泡泡冒出來,一下子椅子在搖晃,比博物館裡的化石好看多了。」葉踰喬說,他非常喜歡這樣的科普方式,既有趣不枯燥,又增長了知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