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做一怪夢,夢中作一預言詩,41年後預言成真,夢境成現實
佛家喜歡論「境界」,按照儒家的說法叫「胸次」。王陽明講,做人應當「胸次悠然」。王陽明是個性情中人,平生主張盡性而為。在他看來,一切本該順其自然。太過糾結在意,反倒成了內心的障礙。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過去事放不下,未來事想不通。胸次漸窄,人也就走進了死胡同,是謂「著相」。
詩人兼有政治家和學者等多重身份者並不罕見,但像這樣行走在思想和政治的場域中,百鍊身心,優入聖域,而且經綸參贊,才有所縱,有明一代,一人而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詩歌創作的光華。其實,王陽明在詩壇上也建起大將旗鼓,自成一家氣象。
王陽明是心學宗主,卻也是一位實幹家。在他看來,任何成就都不是憑空想來的。要想取得一番大成就,必得先下一番苦功夫。如果做得不夠好,一定是功夫下得還不夠深。只要工夫深,把該做的事都做好了,一切便會不求自來。
俗話說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晚上做夢每個人都歷經,有的人甚至於每一天都是會做夢。夢實際上是一類密境,但我國自古以來就對晚上做夢有套理論,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周公解夢」。
古代人覺得夢鏡能夠預兆著將來的在歷史上兇吉,在歷史上也確實有周公解夢的人應驗了那些事,例如朱元璋曾有過1個噩夢,劉伯溫就為他周公解夢說不久後會出現喜事產生,果真3天後張士誠投降,夢鏡講解應驗如願以償。
實際上,不但劉伯溫預言了朱元璋的夢,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心學,在15歲時曾有過1個怪夢,夢中作一預言詩,41年後預言如願以償,夢鏡成現實。
王陽明心學,又稱王守仁,幼時時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聽說王陽明心學出世之前,他的奶奶晚上做夢神仙架著彩雲將手上環抱的嬰兒贈送給她,醒來時後兒媳婦產下一位男嬰,這時王陽明心學出世了,因此取名字叫王雲。
5歲時王雲受高僧指導,更名為王守仁;王守仁28歲考到進士後惹惱官宦劉瑾貶官至貴州龍場,王陽明心學在貴州龍場悟道,創建「心學」,布道講學,因此世人多稱之為「陽明先生」。
王陽明心學自小便非常聰慧,被左鄰右舍稱之為神童,且王陽明心學自小,理想便和其它小孩子不同。另一家的孩子讀書為了更好地考到功名,王陽明心學則是自小志向做聖賢。
因此王陽明心學不但飽讀私塾中的詩書,還對《孫子兵法》、《史書》等書籍尤其很感興趣。到明朝晚期,太監亂政,邊疆蠻人肆無忌憚入侵土地,天地老百姓痛苦不堪。
那時候的王陽明心學感受到官府的衰落,體恤老百姓的疾苦,在他15歲那一年便讓生父王華幫自身給官府上書,稱自身想要領兵出關,為國靖難。結果王華把兒子訓斥一通,叫他努力學習,不必想其它事。
但「做聖賢,為國靖難」的種子早已深深埋在了王陽明心學的內心,遭受生父的抵制後,王陽明心學悄悄跑到居庸關調查,回家後性情大變,從之前的儒雅秀才氣場,變成了俠客一樣的威勢強悍。
從關外回家後,王陽明心學便做了1個怪夢。他在夢中夢見了自身崇拜的東漢大將馬援,還在夢裡拜見了謁伏波,並寫了一首詩。
卷甲歸來馬伏波,早年兵法鬢毛皤。雲埋銅柱雷轟折,六字題詩尚不磨。
「卷甲歸來」是指馬援平定交趾叛亂後勝利歸來,當時,馬援在邊境立了一根銅柱,上面寫了六個字——「銅柱折,交趾滅」。
這首詩不僅看出王陽明志在四方,似乎還預言了王陽明晚年平定思恩、思州叛亂之事。
1527年,思恩、思州兩地的頭領盧蘇、王受起兵謀反,總督姚鏌無能何以平定,嘉靖帝命王陽明為左都御史,帶兩湖、兩廣兵馬,前往平定叛變。
王陽明在行軍道上時,盧蘇、王受就聽到王陽明熟讀兵書,並在江西就曾用奇計平定盜賊和寧王叛變,因此兩個人方寸大亂,未起兵就自主撤退。
就是這樣,王陽明節節勝利,嘉靖帝震其震懾,讓王陽明在廣西待在家裡。王陽明抵達廣西之後不但水土不服情況,還舊疾復發,僅6個月時間病況就加劇,頂不住的王陽明決策先斬後奏,一面回家一面向朝廷說明。
1528年的10月,從廣西回到抵達南寧時,經過伏波寺前灘,岸上有伏波將軍廟。王陽明了解後趕快靠岸,前往伏波將軍廟拜謁;四十一年以前,他在夢中和伏波將軍相會,並拜謁大將,想不到四十一年後夢境成為現實,他在現實生活中拜謁伏波將軍。
在此情景,回想到當初他在夢中做的那首詩,還記憶猶新,更為詫異的是,他走入伏波將軍廟看了,廟中的場景竟和四十一年以前在夢裡的場景一樣,人生道路有多少事兒,竟會這般湊巧?
之後,王陽明在歸家的道上過世,徒弟問起有什麼臨終遺言,他面帶微笑著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如今王陽明雖然已經遠去,但他創建的「陽明心學」卻風靡海內外,影響至今。王陽明心即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已經深入眾人之心,並且當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導下,創造了不菲的成績。
王陽明心學高揚的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初心,灑脫的胸懷,從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意義,讓疲憊脆弱的內心重新獲得強大的力量,在浮躁的氛圍中獲得內心的寧靜,是修身養性良好的指導思想。
人這一輩子,就應當讀讀王陽明。
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王陽明的思想折服了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章太炎、以及西鄉隆盛、稻盛和夫等無數中外名人。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加起來才75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