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魚草缸工作室 | 肥魚
我的個人分享 大家可以糾正和補充
主要的就是這麼幾款
水下葉
半水(我自己起的名)
水上葉
無菌杯
因為這4種形態確實不同
所以我這麼分類
下面來詳細的談一談我的購買和養殖感受
我發現大家有點盲目的抵制水上葉、半水
所以我特地寫了這篇文章,分享下我的觀點
有不正確的地方,還請私信我,或者留言
公眾號回復「加群」,有我的聯繫方式
後期結合大家的觀點應該會出成視頻
在開始養草之前
你應該具備良好的燈光條件
底床條件
二氧化碳條件
(這樣基本所有的水草你都可以養)
要不然下文對你來說可能不適用
推薦指數:
簡單總結:養殖較為簡單 出狀態快 但價格高 注意除藻
若為新手或多金或者擔心種不好 則推薦此種
這種是大家最常見的了,就是草房裡的水草,全部都是在魚缸裡養的,因為養殖難度限制,所以規模不會很大。養殖的成本比較高,水費、電費、設備、底床、人工維護打理等等,機械化養殖無法實現,一般都是人工養殖維護。
因為其純水下葉的特質,消費者購買後,一般都可以成活,出狀態也比較快。所以會降低草缸的養殖難度。
但因為其養殖成本的原因,水下葉水草,價值不菲,都是按「根」來計算。
一般陽性草一根在0.5元到2元左右,陰性草價格比較亂,除了莫斯,基本沒有太便宜的,長得慢,自然價格高。一般像黑木蕨這樣的,一小把就得50元!矮種黑木蕨、叉葉鐵等的就更貴了,不再贅述。
但是沒事可以逛逛貼吧、論壇、泡泡、南美或者微信群,有很多草友自己草打頭了,就便宜賣的,價格確實便宜,就是想湊齊自己想要的草比較麻煩,自己不想要的發過來,種上不好看,扔了可惜,經常這樣糾結心累哈哈,你應該懂的…
種植的時候如何選擇數量呢
打個比方,如果一個40的缸想荷蘭景(全部都是水草的景觀),使用水下葉全部種滿的話,需要300根左右,花費應該在300-400元。
但是如果用水下葉,還想省錢。還是拿40缸的例子,可以買50元的草,養養打頭再種,就像是播種與收穫一樣,體會農民伯伯的樂趣,這樣成景慢點,一般3個月才能成景,需要耐心啊!
另外購買的時候一定注意無藻無螺,有點雜螺還沒啥事,但是如果有一些高級藻類(剛毛、黑毛、鹿角、絲藻,其它常見藻類基本都是低級藻類,工具魚蝦就可以控制)的話,就得注意了,慎買。執意購買的話,在入缸之前一定要處理,但很有可能處理不乾淨!所以在購買之前一定問清楚,不管是草房還是草友。
如果處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高級藻類泛濫成災,水草的長勢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注意,「高級藻類通過生物除藻法、減光減肥換水大法去除」都是扯淡,基本上是沒效果的。只能下藥、換水、下藥、換水、下藥、換水、下藥、換水、下藥、換水、下藥、換水……直到藻類得到根本性的抑制!下藥可用除藻酵素、52、雙氧水,按照用量添加,魚蝦沒事,但珍珠類水草耐藥性差,容易黃!
還有一點補充,相較於半水和水上葉,它的保質期明顯要短,也更為脆弱,大家可以剪下一根自己缸裡的水下葉水草,放在桌子上,看看多長時間水草會變幹。我這瀋陽,冬天天氣乾燥的情況下,20分鐘多一點就能幹透,幹的透透的,你們可以實驗一下,看看幹透的質感!所以長途運輸水下葉水草,保溼是很關鍵的。
夏天和冬天,溫度也是個麻煩事…
推薦指數:
簡單總結:價格便宜,庫存充足,多數品種養殖較為簡單
缺點是需要篩選,去掉畸形草
前期(開缸1-2周)養殖最好打氧
下面我來詳細的說明一下,為什麼它的推薦指數比水下葉高。
首先大家先要能夠辨別哪些水草屬於「半水」。
我給大家幾張圖片。
其實現在水族市場上能見到的水草,類似於這樣包裝的都是「半水」。
但是比較尷尬的是,有時候也會混雜水上葉(這種情況很少),所以還是買的時候看清楚。很簡單,在水族市場上問問老闆這草是什麼草,然後百度一下,看看草友缸裡的是什麼樣子,就一目了然了。
但是水榕類的水草,還有一些前景的杯裝草就是水上養殖的了。轉水的過程中,要加大碳,並且打氧,來提高轉水成功率,一般的還是比較好轉水的。
給大家從網絡上找了幾張照片
下面我們來詳細說一下「半水」
這種水草到底是怎麼養殖的?為什麼它的狀態介於純水下葉和純水上葉之間?
其實這種水草,也是在水下養殖的,所以也可以稱之為「水下葉」,但其狀態卻與咱們缸裡的水下葉有別。主要原因還是其生長環境不同導致的。
一般養殖的草場規模能達到上百畝,一般都在南方的廣東等地。那邊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能夠大大降低水草的養殖成本,廣州的花地灣花鳥魚蟲市場也是全國最大的。水草一般就是在一個個水池子裡養殖,靠陽光給予能量,有露天的,上面加個遮陰罩子啥的。定期加藥,來除藻除蟲。我覺得應該就是陽光和水體比較大的原因,讓水草杆莖長的比較粗壯。
首先拿我們最常見的宮廷為例,「半水」的宮廷也是在水下養殖的,依靠太陽光提供能量。玩家級的水下葉都是比較纖細的,但這種「半水」的宮廷,杆莖卻格外粗壯。「半水」下的紅宮廷顏色特別豔麗,到咱們缸裡種下,會感覺有點假。「半水」和純水下葉還是比較好辨別的。
再比如說紅雨傘水草,它的「半水」和水下葉就更直觀了
說完了辨別,再說一下價格
它的價格一般在5元-8元一杯,像下面的圖,一包是5杯,便宜的地方賣20元左右一包。像宮廷,一杯的數量在40-50顆的樣子,去除畸形的也得有40顆左右,我是一顆一顆數的,都差不多這個數量。
但是像比較粗的水草,例如紫三角,一杯能有十幾顆。比較細的水草,比如蝴蝶,一杯多的可以達到上百顆,所言非虛,種過好幾次蝴蝶了,平均在60顆左右吧。
我專門用來向大家展示「半水」水草的40缸,一共用了11杯水草,所以市場價在70元左右。其實我種的時候,幾乎沒有前景的地方了,理論上40缸8杯左右就夠了。所以50元開缸種的滿滿的,真的不是夢!
這也是我向你們推薦「半水」的主要原因。
再說下養殖方面
首先所有的實體店開缸用草,都是這種,主要因為便宜。除非店裡缸裡的水下葉太多。
所以絕大部分的「半水」水草養出狀態是沒問題的,要不然人家實體店裡的景就不好維護,不好賣了啊。
要養的好,開篇說的三大件少不了啊,光、碳、底床,當然也得有好的過濾系統,北方的話再加個純水機,滿足這些條件,絕大部分的草,你都有了養好的基礎條件。
滿足以上條件之後,我開始說怎麼養。
要養的好,首先得種的好,有的新手朋友,種的時候就不規範,水草怎麼可能長好呢。
像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錯誤示範。
其實這麼種水草的大有人在,這麼種的彈幕扣1 。
不對,這是文章,沒有彈幕,騷瑞。
首先這麼種太稀疏不好看、容易掉葉子心煩,也影響水質、容易飄、生長狀態打折扣。
正確的種植是:
1.挑選狀態好的水草,扔掉狀態不好的,畸形的
2.將水草剪斷,留下食指那麼長的芽端部分就好,其它扔掉
3.將水草根部的3-5對葉片去掉,有利於長根
4.將根部用鑷子插入底床,插的深一點,露個頭就行了
5.種的密集一點,成景好看,也有利於水草集群生長,長的好
這麼種,水質再控制的好(過濾合適,勤換水)基本也不會掉葉子和溶葉。
剛種下去的時候葉子七扭八歪屬於正常,很醜,兩天之後,規律的光照會使葉子的朝向整齊劃一,就好看了。
還有就是剛種下一定得有CO2,並且如果是全部種滿的「菜園子(荷蘭景)」要保證光照,不用聽什麼人云亦云的「第一周4小時,第二周5小時,第三周6小時…」,這是對所有人講的,不是針對你的缸講的,自己的缸自己把握。(還有什麼時候放魚蝦一說,同理)
我的缸,開缸上來就一天8小時,但我用的泥是一年的尼特利老泥,這可能是和你們不同的地方。但是我用新泥也會開8小時,如果藻類長的快(我覺得不會),再觀察調整。
我大功率開8小時所以才長的快,出狀態也快,水草種的滿,基本沒有藻,就是缸壁上零星的綠斑藻,幾天刮一次,魚蝦也就吃了。基本不會帶高級藻,這也是「半水」的好處,進缸不用消毒處理,反正我是沒做過,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勤快換水,我三天換水1/3,有時看著水面油膜比較多也換,換1/4 。勤快一點,缸裡的水質就好一點,水草也就好一點。
一般的自來水養殖應該是沒問題的,家裡的缸一開始就是用自來水,沒什麼問題,現在為了追求更好的狀態,我都是用RO機了。為了保險起見,推薦大家用純水機。軟水樹脂效果不穩定,也麻煩。
另外可以在開缸的前兩個星期用除油膜器或者氧氣泵給水草打氧,尤其是晚上,可以開著。讓缸裡的環境更像是大氣環境,水草更容易出狀態,更容易轉水成功。但不知這個辦法是不是有科學依據,我還沒有做對比實驗。不過我感覺用「半水」的水草的話,不打氧也沒事。
滿足以上的條件之後,我的「半水」都適應得不錯,溶葉現象幾乎沒有,狀態出得也快。
接下來我們就耐心等待成景就行了。
這是正面圖,當然這還沒有成景,但是實際上人站立看向這個缸的視角是這樣的
這些照片除了上邊一張發藍的照片以外都是原圖,沒有修過,上文中的也是,有的手機拍的,畫質好的就是相機拍的。
下面我來說一下養殖中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水草的生長狀態不統一。
因為這種「半水」的水草都是大批量養殖的,不會像咱們玩家一樣精心呵護。「因為一兩根水草長不好,都會成為你的煩惱,恭喜你,是一名合格的水草玩家,哈哈」,開個玩笑。
所以咱們買來了半水之後第一步就是挑選,第一遍挑選就是選擇品相好的種下去,不好的扔了,放心,不會淘汰很多的。
第二步就是在養殖中會發現一些水草生長不良,比如葉片扭曲、縮頂等,可能是它本身的問題,也可能是沒適應剛改變的環境所致。不過不用過於擔心,長長根之後,直接打頭就行了。蝴蝶是比較容易生長不良的,就算是水下葉也白搭,這種草剛種的時候就是容易出問題。
買到草的質量,有時候也跟運氣有關。這次我就比較倒黴,這次綠宮廷發現大片的生長不良,反倒血宮廷啥事沒有。廠家說這批苗子不好,它們沒養好,哈哈。我全打頭了,看上邊照片也能看出來,綠宮廷越長越矮了,因為被我剪光了。新發出來的芽,我看正常多了,再養養看吧,應該能夠解決問題。一般遇到問題,一言不合就是打頭啊,因為其它配置和水源、燈光、碳、肥都沒啥問題,所以就得出應該是水草本身的問題,於是果斷打頭。
其實這些基礎的草養起來都很簡單,丁香類、宮廷類、虎耳類、牛頓類、大小紅梅、大小寶塔、紫三角、紫百葉等等的,都沒什麼難度。就是市面上常見的水草都是比較好養的,因為不好養的草,草場也養不好…
把草缸設備準備好,按部就班,學會等待,一步步成景,草缸其實門檻不高的。就是造景方面確實是個人天賦和經驗積累的結晶,哈哈,慢慢來,先養好草,再考慮造景吧。
推薦指數:
簡單總結:價格便宜 轉水之後側芽較多 容易長密
但純水上葉不好買 坨草比較多 價格高 轉水慢
可做坨草水上景觀或水陸缸、雨林缸
很多水草的水上葉和水下葉的形態都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宮廷的水上葉是圓的,虎耳水上葉是綠色油亮的小葉片,紫紅丁香、卵葉丁香、火焰丁香等的丁香類水上葉都長的差不多。
也有很多用水上葉去直接轉水入缸的,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我就插過幾根宮廷的水上葉,所以對這個並沒有什麼發言權。看人家的水上葉種植視頻,感覺轉水問題應該也不大。
缺點是市面上純水上葉大部分都是坨草,坨草比上文的杯裝草貴很多。
但是坨草造景其實很不錯的,因為簡單,不費錢。低配版的就是弄個缸,放個坨草,用水浸過土坨,然後等待成景就行了,不用CO2,因為葉片是裸露在空氣中的。也可以不用過濾和燈,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沒事換換水就行了(抽水可以用個CO2氣管)。
我宿舍這個就放陽臺上,長的可好了。裡面有對葉、大葉丁香、虎耳、青葉、血心蘭,三個混合小坨。5分鐘造景完畢,就每天噴噴水就行了,簡單的很。
等它長出缸來,給大家拍個視頻看看。
大家也可以自制坨草,從網上買幾個土坨,把打頭草插裡面,一個坨草就完成了…也可以買個好看的玻璃容器,放上點基質,水草泥、顆粒土都可以,把打頭草插裡面,然後倒入淺水,慢慢水草長出水面就是水上葉了,就是一個小盆景了,挺好看的。
看看下面的圖片,又帶你入坑了,不謝…
推薦指數:
簡單總結:無藻無螺 庫存充足 價格不算高 需要轉水
無菌杯現在市面上非常常見,但是一般都是前景和中景,後景草沒有無菌杯的。也算是一種半水下的狀態,所以還是需要轉水的。
講究的話,轉水的時候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採用無水開缸法(網上帖子很多,大家有興趣的自己搜吧,我就不做展開了),慢慢的循序漸進的加水,等待其根長定,那轉水也就簡單很多了,並且注意,缸加滿水之後打氧,以提高成活率,防止爛葉現象。用純水就更好了。
不講究的話,就直接種在缸裡,頂多就是稍微溶溶葉,前期長的慢點,也就慢慢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