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工作、哄了孩子睡覺,好不容易有一點私人時間,卻還有很多家務等著你!聰明的辣媽們早就用上掃地機器人啦~
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辣媽和家庭主婦們,希望通過智能家電來緩解家務負擔。
而掃地機器人,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之一。
但許多家庭卻不太了解它,在購買的時候只是盲從地跟著廣告入手,而不知道真正的選購技巧,往往買回去後卻發現效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理想。
本篇文章,大仙就分享一份關於掃地機器人的選購攻略指南,希望能幫大家選購到心儀的掃地機器人。
全文比較長,列出內容目錄:建議使用本文方法:
1、本文第七個章節有關於掃地機器人的具體型號推薦,但是建議先不要看具體的型號推薦,而是按照我的章節目錄,每個知識點都具體看一遍,做到對掃地機器人的選購有一個科學正確的理解。
2、為保證本文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我會每個月都更新一次,如果您想了解最新的選購知識和攻略,可以點讚收藏一下,確保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
3、當然,如果實在不想看長篇大論的,也可以直接將文章拉到末尾,點自己需要的掃地機器人購買。
一、掃地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掃地機器人是通過滾刷將灰塵異物掃起,再通過真空吸口吸入灰塵,整體就是掃+吸的清潔(掃地)過程。
掃地機器人在清掃過程中通過自動導航系統實現自動清潔的功能,無需人工幹預控制,實現「機器人」的功能。
二、掃地機器人優缺點分析,掃地機器人VS吸塵器掃地機器人:智能吸塵,解放雙手,懶人改善型產品,非剛需
優點:掃地機器人定位於家庭地面日常清潔,屬於智能產品,主打的是無人地面清潔,只需要設置好程序,就能夠自動打掃,更適合懶人使用。掃地機器人只能算是改善型的清潔家電產品,不能代替吸塵器。
缺點:只能打掃地面,對於房屋深度清潔無能為力。
吸塵器:用途廣泛,清潔徹底,家庭清潔剛需產品,必選品
優點:吸塵器定位於全方位深度清潔,清潔效果好,使用範圍廣泛,搭配不同吸頭,可以完成不同清潔工作,可以清潔地面、床褥、縫隙、天花板等等。
缺點:還是需要人來操作,無法擺脫雙手
選購建議:掃地機器人作為清潔機器,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當然就是清潔能力了。畢竟帶它回來,就是讓它來掃地拖地的。
清潔能力包含三個部分:吸力大小、清潔方式、智能程度。
1、吸力大小:
吸力決定了一款掃地機的最終體驗,一般廠商都會對吸力大小予以標註,一般用Pa來表示,建議在1500Pa以上。
吸力的大小,電機的性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有物理常識的都知道:吸口越小,產生的吸入壓就大,吸力也就越強,但狹窄的吸口卻很容易被垃圾堵塞;反之吸入口越大,空氣流便會相應較大,雖然不太擔心被垃圾卡住的問題,但是壓力低了,吸力也就小了。所以在這一個平衡的設計上,電機的性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電機也分為有刷與無刷兩種。
無刷電機——直流電機
無刷電機的特性是轉速高,壽命長。普遍工作兩萬小時,普通家庭正常使用個7到10年不是問題。並且它更能省電相較有刷電機,耗電量僅為其三分之一。家裡地面面積較大的適合採用這種電機方式的掃地機。
有刷電機——碳刷電機
有刷電機由於造價比較低廉的緣故,工作噪音相對要大一些,耗電量還不小,不少採用這樣配置的掃地機器人價格都會比較低一些,還是那句話,對於預算不是太多的朋友們,或者是僅想先買一個作為過渡的朋友可以考慮採用了這種電機的掃地機器人。
2、清潔方式
每個家庭的地面狀況(主要說鋪設的地面材料)各不相同,那麼針對不同材質的地面其實需要的清潔方式是不同的。
目前市面上掃地機的清潔方式主要有兩種:
吸口式:
吸口式的清潔方式類似於傳統的吸塵器,在吸口的地方沒有安裝其他裝置,所以主要是利用機體內的吸力吸走地面的髒物。這樣的清潔方式能夠輕鬆吸走毛髮、灰塵,不用擔心纏繞問題。吸口式還分為以下兩種。
固定吸口:固定式吸口指的是吸口的位置不變,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固定式吸口和地面的距離就會比較遠,清潔效果並不好。
懸浮吸口:懸浮式吸口指的是吸口的位置會隨著地面的起伏變化,吸口貼合地面,和地面的距離拉近,清潔的效果會更好。
滾刷式:
滾刷式的清潔方式指的是在吸口的位置安裝了滾刷,同時還會在底部側邊安裝邊刷,利用360度旋轉的滾刷和邊刷將地面的髒物掃起,吸+掃的模式能增大清潔面積,清潔效果也會更好。滾刷還分為下面兩種。
S型滾刷:S型滾刷的橫向呈S造型,它能實現環繞式清掃,通過輕柔的力度將髒物捲入吸口。S型滾刷更適合清潔地毯這樣的柔軟材質,不易產生毛髮纏繞的問題。
V型滾刷:V型滾刷的橫向呈V字形,它能實現聚攏式清掃,通過強勁的力度將髒物吸入吸口,清潔效率大幅提高。V型滾刷更適合瓷磚、木地板這類硬質的地面。
選購建議:3、智能程度:規劃方式和障礙感應系統
規劃方式:
很多人選到一臺傻缺掃地機器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選對路徑規劃,智能程度太低了。
而決定掃地機器人清掃能力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擁有的一套智能化的路徑規划算法。
掃地機器人最主要的路徑規劃分為:隨機式和規劃式
隨機方式:不建議選購
此類清掃方式大多出現在價格較低或早期的掃地機器人產品當中。依靠碰撞來感應前方的障礙物來改變方向,常常被吐槽為傻瓜掃地機器人。
特點:隨緣,掃地機器人在啟動後便會漫無目的地「滿屋亂撞」,毫無規律可言,碰到障礙物便會換個方向繼續清掃,工作效率極低。而且因為總會重複掃一個地方或是髒的地方不掃,最終的清潔效果也只是依靠時間的堆砌,如果不計時間長短是可以達到100%覆蓋率的。
規劃方式:
利用導航定位系統記住起點和清掃路徑的坐標,同時採用傳感器構建家居地圖。它們的工作方式為先對全屋進行導航測距,製成大致清掃地圖,隨後計算出清潔路徑進行清掃,並在清掃過程中對清掃路徑進行優化。
特點:此類清掃方式相比於上述隨機方式而言,清潔覆蓋率高,重複率低,工作效率更高,然而價格也會更高。
掃地機所使用的導航系統相當於它的眼睛和大腦,一方面可以幫助其定位,讓掃地機知道自己在哪;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其規劃清掃路線,確保能夠清掃覆蓋到家裡的每個區域,避免遺漏。目前市面上掃地機常見的定位導航有三種:雷射導航、視覺導航和慣性導航。
雷射導航:配備雷射導航的掃機器,可以利用雷射掃描家中環境,通過計算反射回來的時間描繪整個環境的輪廓,從而達到定位和構建地圖的能力。
視覺導航:採用視覺導航的掃地機通常配備有攝像頭,可以拍攝周圍的環境和物體,再輔以圖像識別技術實現定位功能。
慣性導航:慣性導航則是利用陀螺儀、加速度計等慣性傳感器進行定位,路徑規劃基本隨機,嚴格來說這種方式並沒有什麼導航效果。
這三種導航的技術排行大致是:雷射導航>視覺導航>慣性導航。
障礙感應系統
障礙感應系統顧名思義就是感應障礙的,一般分為:紅外線障礙感應系統、超聲波障礙感應系統。
紅外線障礙感應系統:優點是成本和技術門檻比較低,缺點是感應能力偏弱,對於魚缸、玻璃門等材質,紅外線會直接穿透,對於深色材質,則會吸收紅外線光線,從而無法有效產生障礙感應的效果。
超聲波障礙感應系統:採用的仿生超聲波技術技術,感應能力比紅外線強,識別度更高,反應更靈敏,定位也更加精準。
選購建議:這塊說的就是使用體驗感,包括:續航時間長不長,集塵盒有多大,是否具備自動回充和斷點續掃功能,是否具備掃拖一體功能,噪音大不大,機身有多高。
1、續航時間
續航時間不長必然會影響清潔效率,所以續航時間對於我們的清潔體驗很重要。建議續航時間在120min以上。
掃地機器人的續航能力與電池的優劣息息相關,電池容量越大續航越強。
選購建議:2、塵盒
塵盒容量:
容量的重要性在於我們不用經常在清掃的中途更換。不論掃地機性能多強,沒有一個包羅萬象的胸懷,也是做無用功。
對於普通70-90平的家庭來說,一次清掃客廳,市面上普遍300ml容量的都能夠滿足。
對於90-120平中大型家庭來講,掃地機器人的塵盒容量建議在600ml以上。
塵盒材質:
塵盒優先選用透明材質的,因為透明的塵盒能方便我們觀察灰塵的容量,免去多次打開檢查。
選購建議:3、噪音
掃地機器人本身也是一款小型的吸塵器,所以自然是逃不過會有噪音的弊病。
噪音大小直接會影響到你的心情和身心健康,一般的普通吸塵器噪音是80分貝左右,但對於掃地機器人來說會好很多,噪音建議維持在60分貝左右。
通常來說,吸力較大噪音自然就偏大,如果是上班族,平時白天外出後才讓掃地機器人自行工作,那麼對於噪音方面你可以不必看得那麼緊,可以選擇吸力大的掃地機,增加工作效率。
選購建議:4、掃拖一體
即掃地機器人上搭配了水箱,既可以掃地,又可以進行溼拖,非常符合我們日常的清潔習慣,選購掃地機器人的時候建議具備這個功能。(ps:不要輕信「拖地無用」論,即便只是打溼地面也能提升清潔效果)
水箱一般分為:電控水箱和物理控水水箱。
電控水箱:能控水,適合木地板等對溼度有要求的地面。缺點是不好拆卸,清洗不方便。
物理控水水箱:不能控水,水箱不取下來會一直出水。缺點是易拆卸,清洗方便。
選購建議:5、自動回充與斷點續掃
自動回充:掃地機器人依靠電力工作,如果工作到一半就斷電還得等它充電,然後再重新開始清掃,很不方便。尤其是對較大面積的房子來說,自動回充功能十分關鍵,它能自動檢測電量,當電量不足時會自動回歸充電樁進行充電。
斷電續掃:與自動回充功能配合,等電量蓄滿會直接回到剛剛被中斷打掃的區域,繼續按規劃好的路徑進行清掃,避免重複工作。
6、機身高度
很多人會忽略這一點。如果家裡床、沙發比較低,對掃地機器人高度會有要求的,選購之前一定要留意。
五、掃地機器人選購因素:功能選擇1、防跌落功能
地機器人畢竟是一臺機器,但凡機器就怕摔落,而防跌落設計正巧可以保護掃地機器人不受跌落損壞,可以讓掃地機器人感應到靠近樓梯的時候便不再前行掃。
2、防纏繞功能
對於地上的電線、布條等雜物,擁有防纏繞功能的掃地機器人可以輕鬆應對,避免因被纏住而「動彈不得」。
3、越障功能
家中如有地毯、地板壓條等「障礙物」,那麼擁有越障功能的掃地機器人便可輕鬆越過進行清掃工作。
4、APP控制
能智聯wifi,利用手機等智能設備進行操控,可實時設置清掃區域,自定義清掃方式,同時實時了解掃地機器人的清潔進度和狀態。
5、語音控制
如果家裡老人不會操作,就用語音控制,說幾句話即可。
6、地毯增壓
能夠識別並適應地毯環境,在地毯上面工作時能夠自動增壓,以增加在地毯上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7、APP虛擬牆
這個功能很實用。它能夠限制並定向規劃掃地機器人的清掃區域。譬如清掃的時候限制進入小孩玩耍區。
一般有兩種設置方法:APP設置、購置實體硬體設備
APP設置虛擬牆很方便,現在很多掃地機器人都有這個功能了。
購置實體硬體設備來設置虛擬牆,區劃劃分更加精細。缺點是便利性不好,而且還得額外花費。
六、掃地機器人品牌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種類繁多,但是還是建議選購知名品牌的機器人,無論是質量、保障和使用體驗都更有保障。
國內傳統家電品牌:美的、海爾
國內創新品牌:科沃斯、石頭、360、浦桑尼克、追覓、小狗、雲米
國外品牌:iRobot、戴森、鯊客、松下
其中,重點推薦科沃斯,產品多,性能強,性價比高,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非常高。
當然,我也一直認為:拋開產品本身,僅僅從品牌來判定產品好壞,是一種耍流氓的行為。品牌只能作為產品選購的一個考慮因素,但不應該是唯一的因素。
所以,選購掃地機器人,還得從產品本身出發。
七、高性價比掃地機器人推薦1000元以下
其實1000元以下的掃地機器人,我是不太推薦的。如果沒有必要,還是不要買這個價位的掃地機器人。
美的R1-L083B
很明顯,這款掃地機器人不建議購買。吸力小,續航時間短,隨機式的規劃方式,機械撞板的障礙感應系統,懸浮吸口的清潔方式,連最基本的掃地機器人配置都不具備。即便價格再低,也不建議購買。
松下MC-8R76C
相比之下,這款掃地機器人擁有最基本的掃地配置,800pa的吸力,陀螺儀的規劃方式,紅外障礙感應系統,120min的續航,能基本滿足掃地需求。但是沒有配備水箱,拖地功能不理想。
美的i50Pro
這款掃地機器人價格接近1000元了,擁有基本的掃地配置,以及電控水箱的拖地功能,越障功能、自動回充等基本功能也配置了,算是一款入門級的掃地機器人。
另外提醒一下,不要看這款美的的掃地機器人吸力非常大,足足有4000pa,就覺得這款掃地機器人非常優秀。其實,選購掃地機器人,吸力大並不是第一因素。吸力再大,機器不智能也是白搭。
1000-2000元:
科沃斯DE53
採用了LDS雷射導航,規劃能力還是不錯的,而且也擁有APP虛擬牆功能,缺點在於拖地功能採用的是物理水箱,而且只有80ml的容量,拖地功能沒用幾下就得加水了。不過畢竟只有這個價格,性價比還是蠻不錯的。
美的i6
吸力不錯,拖地功能使用了電控水箱,清潔方式配置也蠻好的。不過規劃方式採用的單目視覺規劃,而且沒有APP虛擬牆功能,智能程度欠缺。不建議購買。
科沃斯DN33
這款掃地機的配置算是中規中矩了,雷射導航,電控水箱等等,算是一款不錯的掃地機了。而且價格也不貴,性價比還是蠻不錯的。唯一要考慮的是高度有10.2cm,算是比較高的了。
小狗R55 Pro
這款掃地機吸力配置有2000pa,同樣是雷射導航,清潔能力還是可以的,而且還配置有地毯增壓功能,對地毯環境也挺友好的。不過,這款掃地機竟然配備的是物理水箱,容量還只有60ml,15mm越障能力也稍顯遜色,價格也不便宜。相對科沃斯DN33來說,性價比不高。
科沃斯T5 Power
算是科沃斯DN33的升級版本,相對於DN33,吸力提升了500pa,續航時間提升了100min,而且擁有地毯增壓功能,針對地毯環境會更加友好,當然,價格也提升了不少,如果科沃斯DN33不能滿足你的需要的話,這一款值得考慮。
石頭T6
這一款掃地機吸力還是蠻大的,有2000pa,但是清潔方式只有浮動滾刷+單邊刷,障礙感應系統還是物理防撞,拖地水箱也是物理水箱的,這個配置相對於這個價位,個人不推薦。
2000-3000元
美的M7 Max
這個掃地機採用了超聲防撞,相比紅外防撞,避障能力更加強大,而且水箱採用了振動水箱+電控水箱的組合配置,不但能掃拖一體,而且使用振動水箱對於頑固汙漬的清潔能力比較強大,配上4000pa的大吸力,可謂是相得益彰。
360 X90
這款掃地機器人配置相對比較中規中矩,比較有優勢的點在於採用LDS雷射+超聲波導航,智能程度還是不錯的。
iRobot Roomba891
這款掃地機器人的優缺點都非常的明顯。優點在於採用了雙滾刷的清潔模式,防纏繞和清潔性能非常不錯,其iAdape情景導航能對重汙垢地區進行探查從而重點清潔,集塵盒容量也很大,足足有600ml。缺點在於沒有拖地功能,也沒有地毯增壓功能,清潔地毯的時候會稍顯遜色,也沒有斷點續掃功能。
這款掃地機相對來說,比較適合灰塵、毛髮比較多的家庭。
石頭T7
這款掃地機器人配置比較中規中矩,基本功能和配置都是比較可以的,性價比還是蠻高的。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障礙感應系統還是採用的機械式的,不是特別理想。
石頭T60
容量提升了一點點(20ml),但是拖地功能採用了物理水箱,容量也只有140ml,吸力還下降了500pa,噪音方面倒是低了9db。但是價格還更加貴,說實話,石頭的這款機子定位有點尷尬。
科沃斯N8pro
這個價位強烈推薦的一款掃地機器人。吸力大,有2600pa,智能程度高;全局規劃+飛行測距的規劃方式,3D紅外避障系統。續航時間、塵盒容量、拖地電控水箱等配置,都非常不錯。不過要注意的是沒有地毯增壓功能。
3000-4000元
石頭T7 Pro
這款掃地機器人智能程度很高,雷射導航+雙目立體視覺避障感應系統,配合2500pa的大吸力,清潔能力非常不錯。而且也擁有297的電控水箱,掃拖一體。其餘的諸如續航時間、塵盒容量配置也都還可以。性價比非常高,推薦。
小狗R60 pro
這款掃地機器人也不錯,吸力超大,規劃方式是雷射+視覺導航,障礙感應系統是超聲防撞,智能程度也很不錯的。不過拖地水箱容量偏小,高度也偏高,不過影響不大,總的來說,這款掃地機也值得推薦。
科沃斯T8 AIVI
這款掃地機器人是科沃斯的人工智慧旗艦版。搭配有人工智慧,智能程度非常不錯,而且擁有強擦功能,續航、塵盒容量都還不錯。不過吸力偏小了點,只有1500pa,而且也沒有地毯增壓功能。
科沃斯T8 Power
這款掃地機器人是科沃斯的性能旗艦版,相比科沃斯T8 AIVI,智能方面要遜色一些,障礙感應系統採用的是3D結構光,而不是AIVI人工智慧視覺識別,但是性能方面要豐富一些,擁有地毯增壓等功能。其它方面兩者相差無幾,個人更推薦科沃斯T8 AIVI一些(智能最重要)。
iRobot Roomba i7
iRobot不愧是國外品牌,與國內掃地機器人的定位完全不一樣,優缺點太明顯了。
先說優點,自動集塵技術,使用方便,清潔方式是雙膠滾刷+單邊刷,清潔能力強,防纏繞能力非常不錯。缺點也明顯,續航時間特別短,還沒有拖地功能。
這款掃地機器人比較適合家裡養寵物的家庭。不過有一說一,自動集塵功能真的很不錯。
4000元以上
科沃斯T8 AIVI+
這個價位的掃地機器人首推這款。科沃斯的至尊旗艦版機器,對標的是前面講過的科沃斯T8 AIVI,但是在科沃斯T8 AIVI的基礎上增加的自動集塵功能,使用更加方便。整體性價比很高。
iRobot Roomba980
這款掃地機器人可以對標iRobot Roomba i7,而且解決了iRobot Roomba i7這款機器的的最大短板,續航時間提升到了120min,一般家庭基本夠用了。同樣,還是沒有拖地功能。
iRobot Roomba s9+
這款掃地機是iRobot的頂級版本,同樣也是整個掃地機器人的頂配版本,對比iRobot Roomba i7的10倍吸力,這款掃地機器人是40倍吸力,吸力和電機明顯升級。續航時間也提升到120min了,一般家庭基本夠用了。同樣,還是沒有拖地功能。如果預算夠高,買它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