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玩手機維護一下客戶關係就能賺到60元佣金,加入代理商後賺取差價那還不得「日進鬥金」?前陣子,鄧女士在網上尋找兼職時一步步落入騙子設好的陷阱——幫5名「客戶」墊付1.47萬餘元貨款後,她就再也聯繫不上這些「客戶」和上家了。接到報警後,義烏警方趕赴河北端掉一個網絡詐騙團夥,抓獲12名團夥成員。原來,這些「客戶」和上家都是一夥的。
嘗到甜頭成為代理商「入套」
鄧女士是四川人,租住在義烏稠江街道。春節後,因為要在家裡照顧孩子,她沒法出去找工作,就打算找一份兼職。「我在網上下載了一款找工作的軟體,填寫了一些個人資料。」鄧女士說,大約半個月後,一個網名叫「依依送人脈」的人就添加了她的微信。
「依依送人脈」自稱是一名電商,在做一款「私護凝膠」產品。「這種凝膠每盒售價198元,我可以幫忙推薦客戶,客戶跟我直接交易,你只需在家裡動動手機維護好客戶關係就行。每成功銷售一盒,我會給你30元佣金。」他告訴鄧女士。
得知坐在家裡玩玩手機就能賺取佣金,鄧女士動了心。很快,她就收到「依依送人脈」通過微信推薦來的幾名客戶。鄧女士跟這些客戶聊了沒多久,「依依送人脈」就發來一張轉帳截圖,稱其中一名客戶已購買了兩盒凝膠。接著,鄧女士的微信收到對方轉來的60元佣金。
「只靠維護客戶關係賺取佣金的錢不多。」「依依送人脈」告訴鄧女士,可以花398元成為這款凝膠的代理商。「成為代理商後,你的工作還是維護客戶關係,不用直接交易。但是,你拿到凝膠的價格是每盒98元,每賣出一盒就能賺100元。」「依依送人脈」說。
墊付「貨款」被騙走1.47萬元
聽說錢這麼好賺,鄧女士毫不猶豫地轉帳成為代理商,「依依送人脈」也很快就推薦來5名客戶。聊了不久,鄧女士就發現這些客戶都很「優質」。「有人一次買了25盒,最少的也買了10盒。」鄧女士說,「依依送人脈」和這些客戶都給她發送了支付、收取定金的截圖。
這時,「依依送人脈」表示公司必須收到全款才能給這些客戶寄貨。「貨款必須要由你先行墊付,等這些客戶支付貨款後,我們會全款退回給你並支付每盒100元的差價。」聽了「依依送人脈」的話,鄧女士沒多想,隨即分多次通過支付寶和微信將貨款轉了過去。
轉帳後,鄧女士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接收退款和盈利,但遲遲沒有等到「依依送人脈」的回音。「三四天後,我去向他催錢。結果他說這些客戶沒維護好,最終沒一個人購買凝膠。我要求退錢,他不同意,也沒把貨發給我。」鄧女士說。
鄧女士又去聯繫5名客戶,結果沒有一個人回復,這時她才意識到可能上當受騙了。2月29日,鄧女士匆匆趕到義烏市公安局稠江派出所報了警。民警統計發現,鄧女士共墊付了70多盒凝膠的貨款,先後共向「依依送人脈」轉帳1.47萬餘元。
警方趕赴河北端掉詐騙團夥
接警後,義烏警方立即展開偵查。「在刑偵、網警等部門的配合下,我們很快查明『依依送人脈』是河北沽源一名楊姓男子。」稠江派出所民警朱凌濤說。同時,警方發現鄧女士負責維護的5名客戶中的絕大部分也來自河北沽源,且與「依依送人脈」有頻繁聯繫,「這很明顯是一個騙局。」
3月25日,義烏警方趕赴河北沽源,並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展開偵查。經查,去年7月底,楊某和朋友任某在當地成立了一家「樂盟商貿有限公司」,先後招募了會計、老師、業務員等10餘名員工,假借做電商銷售「私護凝膠」「女媧神草」及「百歲芳」等產品,實際實施網絡詐騙。
4月1日下午,義烏警方發現抓捕時機成熟後展開收網行動,先後在「樂盟商貿有限公司」等地抓獲嫌犯12人。據朱凌濤介紹,僅今年1月初至3月底,「樂盟商貿有限公司」就非法獲利50餘萬元。目前,楊某、任某等12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
「一開始成立這家公司,我們就是做詐騙的。」楊某落網後交代,介紹給鄧女士等受害人的「客戶」均是他們用微信小號扮演,所謂的定金轉帳截圖也都是PS的。「那些(受害)人都以為天上會掉餡餅,哪裡有那麼好的事?」楊某說。
警方提醒
謹防各類兼職詐騙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不少行業已經復工復產,但仍有部分市民因各種原因留守家中。這時,小部分人會想到兼職賺點零花錢。
不管是傳統刷單兼職還是升級後的「拉人頭」套路,騙子一般都會先給一些蠅頭小利,引誘受害者投入更多資金,最後讓受害者血本無歸。要規避這類詐騙,就要拒絕網上類似「足不出戶,日進鬥金」「輕輕鬆鬆賺錢」等兼職刷單信息或廣告,一旦發現自己疑似被騙,保存好對方的電話號碼、QQ、微信、聊天記錄等資料,及時報警。
義烏警方提醒市民,千萬不要因為一點蠅頭小利就就被衝昏頭腦,應牢記任何要求墊資或充值的兼職都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