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的有「第六感」?信息素能促進建立兩性間信任關係

2020-12-07 海外網

摘要:大家都知道人有五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儘管犁鼻器在人類中已經退化,但是有實驗表明,信息素受體蛋白在人的嗅黏膜中有表達。心理學及醫學研究表明,信息素對於人的性心理學及性功能都有調解作用,可促進建立兩性之間的信任關係。

文章來源: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大家都知道人有五種感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

感覺,是人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媒介。但是人是否有第六種感覺呢? 不妨讓我們先把視線移到其它動物和昆蟲身上,看看它們是否有第六種感覺。

紛繁複雜的自然界中,動物們都能準確地找到同類的異性進行交配,而傳遞信息的不僅是氣味,聲音,還有信息素,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第六種感覺」。

氣味對於動物和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所有的生命體都能夠釋放氣味,人類可以探測到數百上千甚至上萬種氣味,這種揮發性的小分子物質,可以使動物迅速找到食物,並且躲避捕食者和危險(如火災)。

而信息素,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費洛蒙(也叫外激素素)。它與一般的氣味不同,是由同類之間傳遞的,能夠引起特定行為或者內分泌改變的物質。舉個例子,樹和花的香氣會引發人的生理反應,但是這並不是信息素,因為它不是同類之間的傳遞信息的物質。

信息素的研究起初來自於昆蟲中揮發性性信息素的鑑定,但其後定義有了一定擴展。信息素與氣味不同之處在於其不一定為揮發性或者有氣味的物質,其作用一般為兩類,一類稱為「警報激素」(signal pheromone),使動物能夠識別捕食者,引發快速的生理逃避反應,;另一類被稱為「性信息素」(也叫啟動信息素,primer pheromone),使動物能夠識別有生殖能力的異性,促使異性性成熟,壓制同性的性發育,或者促進母親和嬰兒的聯繫。

氣味和信息素是如何被感知的呢?如此眾多的氣味和信息素,人類和動物是如何識別的?

20世紀中葉就有科學家提出「受體理論」,每種氣味都有和其結構匹配的受體進行識別。在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終於發現一個大的基因家族,編碼氣味受體(olfactory receptors),基本證實了「受體理論」。氣味和信息素由嗅覺系統的嗅覺神經元進行識別,將氣味的化學信號轉為電信號傳遞到大腦的嗅球(olfactory bulb)中。

而信息素的受體則和氣味受體截然不同,具有不同的蛋白結構,化學結構多種多樣,有小分子的有機物質、肽段或者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可存在於尿液,汗液或者陰道分泌物中。其表達的位置及投射到大腦中神經元的位置也不同。

比如:昆蟲主要有兩個嗅覺器官,觸角和下顎須(觸鬚)。哺乳動物嗅覺神經元一般位於鼻腔嗅覺上皮細胞中,而哺乳動物中,如嚙齒類動物(鼠類等),有第二個嗅覺系統,稱為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位於鼻顎管的底部靠前的位置。但是犁鼻器在靈長類(猴子,猿和人等)中退化了。

現在重點來了,在人類中是否有信息素存在呢?

儘管犁鼻器在人類中已經退化,但是有實驗表明,信息素受體蛋白在人的嗅黏膜中有表達。並且在嗅球發育不良的病人中,也發現了性器官發育的障礙,提示人類中可能存在信息素,並且信息素對於性器官的發育有著一定的影響。

信息素的合成在人類中主要集中於頂泌汗腺(apocrine glands,又稱大汗腺),該腺體主要分布於外生殖器和腋下,在青春期發育成熟,可分泌類似於性激素睪酮或者雌二醇的信息素。同時在尿液中也發現有一些短鏈的脂肪酸也具有信息素的作用。

這些信息素對人的生理功能有何影響呢?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同宿舍的女生經常會有同步的月經周期(這一點和群居動物中的現象類似),研究表明,女性汗液中的一種類固醇物質會影響月經周期。另一些有趣的實驗顯示,如果志願者「聞到」信息素(因為信息素實際上並沒有氣味),相對於沒有「聞到」信息素的志願者,他/她們的下丘腦會被激活,體內的腎上腺激素水平更高,對同一件事物會有更積極的評價,情緒也會更好。

有研究發現,哺乳期婦女身上的信息素會被嬰兒識別,從而使得嬰兒可以準確快速地識別自己的母親。不同性別的人類對一般氣味反應並沒有性別差異。而與一般氣味不同的是,不同性別及性取向的人對信息素的反應有差異性,比如有同性戀傾向的男性的下丘腦能夠被類似睪酮的信息素激活,而異性戀男性的下丘腦會對類似雌二醇的信息素有更強的反應。

心理學及醫學研究表明,信息素對於人的性心理學及性功能都有調解作用,可促進建立兩性之間的信任關係。

其實對於信息素的作用的研究還遠未透徹,需要科學家們繼續探索。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其它哺乳動物來說,人的嗅覺在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中的作用,以及調節排卵、交配等勝利過程中的作用,要弱很多。人的大腦高度發達,所以視覺、聽覺、觸覺、以及意識、認知等對於人的影響佔主要地位,人的內分泌系統甚至可以調節嗅覺系統。所以,儘管有商家推出「信息素香水」,其功用還需要嚴格的實驗證明,是不能被過分誇大的。作者:王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擁抱促進人際信任的心理學解讀
    以往研究表明,與他人有更頻繁擁抱行為的個體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其背後的重要原因是擁抱行為提高了雙方的信任程度。結合擁抱與信任關係的實證研究,可以從生理、心理和身心結合三個角度分析擁抱行為促進雙方信任水平背後的機制,以揭示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
  • 戀愛或兩性交往中,讓你想不到的冷知識有哪些?
    男男女女都認為談戀愛,或者在兩性交往中,自己能通過實踐了解很多,談了一兩場戀愛,或者多交了幾個異性朋友,就有些自信,自我感覺良好,對兩性關係和戀愛經驗都能說上幾句,但其實別人常遇到的感情問題,你在之後的戀情和兩性交往中也仍然能遇到,可能犯的錯誤仍然會接著犯,跟你之前有多少感情經歷,好像也沒多大關係,反而是那些在感情中受過挫折,或者說對感情有清醒認知的人會更理智些
  • 人類的磁性第六感首次被證實,第六感能預知未來嗎?
    那這些奇妙的經歷,究竟是巧合,還是人們真的有預測未來的能力?科學家把這種直覺稱為第六感。第六感的學名是超感官知覺,又叫心覺,也就是說,除了我們現有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外,身體還能利用其它的感官來收集信息,並預知即將要發生的事情。
  • 你真的了解你的大腦嗎--第六感之謎
    古希臘科學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很久以前就認為,人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昧覺和觸覺。隨著現代科學,尤其是心理學的發展,人們開始對「直覺",或者「第六感」的存在發生興趣。那麼,「第六感」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會對人類生活產生何種影響呢?
  • 「第六感」真的存在,人能對磁場產生感應,為什麼我們感應不到?
    很多人還會非常信任自己的第六感,這種不存在的感覺非常的玄幻。科學家們也曾經對人類的第六感進行過非常多年的研究,如今也終於得出了結論。我們傳說中的第六感其實是人類對於地球磁場產生的一種感應。我們也可以將這種感覺稱之為磁感。
  • 氣味信息素主導雄果蠅間進攻行為
    信息素是昆蟲分泌以刺激同種昆蟲的一種化合物。
  • 為什麼會發生兩性吸引?費洛蒙之謎!
    如果去百度一下,或許有很多的答案。比如說,長的帥的或漂亮的,有幽默感的,有共同愛好的,喜歡音樂的,會跳舞的,或者是喜歡自己的人,當然,這些或許都是我們看到的表面現象。 今天呢,我們就從生物學的角度上去分析一下,有一些先天的因素或許是導致我們發生兩性吸引的基本原因。
  • 人的大腦能感應磁場的變化,「第六感」被證實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選擇,而且這些選擇往往是沒有對與錯的,所以有時只能憑感覺來做出決定,很多人經常會將這種感覺稱為「第六感」。為什麼會叫為「第六感」而不是第四、第七感呢?因為大多數的生物都有味覺、嗅覺、聽覺、視覺以及觸覺,五大感來感受外界的刺激。
  • 人的大腦也能感應磁場的變化?「第六感」或是真實存在的
    相信很多人知道這麼一回事,但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是因為鴿子具有感應地球磁場的能力,這體現在它們能夠辨別方向。那麼人類是否也具有類似的能力呢?21世紀,人類通訊技術空前發達,現在的人們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實現遠距離的信息傳遞,而這一切的技術基礎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和通訊技術的發展。
  • 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原標題: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來源:新浪科技我有話說  一條雌性的短髭樹須魚。  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來源:新浪科技我有話說  一條雌性的Chaenophryne quasiramifera。從淺海到海底深淵,生存著超過300種極其多樣的鮟鱇魚。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能利用誘餌來捕食獵物。
  • 教你幾個小技巧,偷偷提升良好的兩性關係和親子關係。
    有的人,特別是異性之間,看到時,突然會有怦然心動的感覺(外表並不一定是突出),而有的人,看到時就感覺這人很彆扭,甚至搭理都難得搭理。等等。 根據我的這些描述,你一定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否能建立,完全是靠感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不可能用理性推理,去和一個人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
  • 超感官知覺'第六感'的科學
    4.常會有很正確的預感。5.有時身體會有奇異的感覺,例如皮膚或體內器官的刺痛或有螞蟻爬的感覺。6.在電話鈴響之前,能預知它就要響。7.曾經想到一個很久未見的人,果然在兩天內就與他相遇了。8.曾經想到一些生理反應,如窒息感,全身乏力等,不久就發生了災禍。9.曾經做過一些色彩繽紛的夢。
  • 一個人的第六感到底有多準?
    聰明如顧佳,這個集美貌、才華、情商於一身的完美女性不僅能幫老公解決煙花公司的「爛攤子」,員工福利、客戶維繫都不在話下,又能回歸家庭,將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目前看來,顧佳的段位比起許幻山高的不是一點半點,許幻山那點沾花惹草的小心思其實早就被顧佳的第六感捕捉到了。
  • 大腦磁場感應真的是「第六感」嗎?| 新京報專欄
    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資料圖,圖文無關。圖/視覺中國文 | 張田勘當下,很多人都相信人有第六感。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在eNeuro上的一項研究,似乎對第六感覺給出了答案:人們不僅能感應到磁場,並且大腦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就是第六感。不同學科專家,有不同的「第六感」發現對於第六感,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解釋。
  • 通過教育與交流促進中美關係
    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Julia Chang Bloch)在會上表示,無論國際關係如何變幻,教育交流都是國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幫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溝通。    張之香1942年生於山東煙臺,父親張福運是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的第一個中國人,曾任中國海關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 Lavilin拉芬林專 利淨味,防止異味幹擾「信息素」,讓社交不受限
    與氣味共處多年,你真的了解氣味嗎?和指紋一樣,我們每個人的氣味不同。它是由400多種成分組成,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苯、醛、酮類等。我們身上的氣味,是可以傳達信息的。這種擁有傳遞信息特質的分子,叫信息素。信息素可以傳達我們的情緒(喜怒哀樂)給周圍的人,還能散發吸引異性的信號!它是大自然賜予的秘密語言。氣味可以識別身份!
  • 大腦磁場感應真的是「第六感」嗎?
    即便證明動物和人都有感應磁場的能力,但把這種感知稱為第六感,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及相關學科的大多數專業人員的認可。3月1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團隊發表在eNeuro上的一項研究,似乎對人們歷來相信的「第六感覺」給出了答案:人們不僅能感應到磁場,並且大腦會對磁場變化作出強烈反應,這就是第六感。所謂第六感,就是除現有的五種感官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之外的另一種感覺。對於第六感,一直以來有不同的解釋。
  • 人類有第六感嗎?第六感是對磁場的感應嗎?還是直覺?
    人類有五感分別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是沒有爭議的。可是人類有第六覺嗎?人類先不提,有些動物肯定是有第六感的,比如一些鳥類,就可以通過磁場來分辨方向。那麼人類有這種能力嗎?反正我是沒有,至少我沒有感覺到,有些科學家說有,還設計了一些實驗來證明。也許人類真的對磁場有反應,只是反應微乎其微,我們無法察覺。既然我們都無法察覺,人類對磁場的感應有資格成為第六感嗎?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第六感,那我肯定支持直覺。直覺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往往我們做的一些選擇,都是靠直覺來決定的。直覺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積累。
  • 你的第六感到底有多強,要是有過這些,就可以預知未來
    我們總是恍惚間出現一些讓自身難以捉摸的感覺或者場景,面對這些有人認為自己可能是生病了,或者休息不到位導致錯覺出現,但完全是因為自身的那個第六感在作祟。不同的人第六感的深度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第六感太強以至於可以預知將來發生的事兒,有的人也可能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