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震越來越多,打造防地震床有沒有必要?

2020-12-03 天地逍遙恪

在網上看到有很多人為了防止地震時逃不出去(尤其現在很多人住高層,地震那十幾秒幾十秒估計連門都衝不出去,尤其是老年人),特意在臥室打造了地震床,緊急情況下一個翻身就能滾入床中,這時整張床就成為一個厚鋼板打造的大鐵盒子,床中備有可供幾天或者十幾天的食物和水,還有對外聯繫裝置,總之應該有的大約也不缺啥。

有的人目光短淺,「淨扯淡,哪來那麼多地震。」--貌似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老天也沒跟你商量告訴你具體時間吧!

所以,有備無患,如果有閒錢,我覺得你的命肯定比錢重要,如果沒錢,聽天由命。這就是兩個主題:

一,你的命重要還是花點錢保住命重要?

二,你敢保證你居住的地方永遠不發生地震嗎?

但是個人認為網上的打造防震床沒多大用,主要就是空間太小。本人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你的臥室變成防震屋,很簡單,用每根直徑十釐米以上的鋼柱(住高層的更需要粗的,最好再備有高空索降繩,這種繩索淘寶有的是賣的)將自己的臥室房間焊接成一個具有強大支撐力的屋子,沿著居住的那個臥室房間的角線焊接成一個帶門的大鋼屋,有一個避難屋就夠,鋼柱與鋼柱之間間距30釐米即可,人可以鑽出去,樓板和牆壁還砸不進來!這僅僅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裝修,將防震屋用柔軟而又防火的材料裝修起來,一定要防火的材料,裝修完整個屋子就看不出有什麼異常。

第三步就是準備用品,一個屋子可以裝很多,一定時期一換,新的沒拿進來,舊的堅決不撤掉。防震屋裡面的箱子柜子必須牢牢焊接固定在鋼柱上,否則屋子傾斜就容易砸成重傷害,同時落鎖,防止他人亂動。

這是就事論事臨時看到的網絡新聞想到的點子,經常發生地震的地方可以考慮。

相關焦點

  • 逆天神器「地震保命床」你見過嗎? 有這還怕像青海的午夜地震嗎?
    然後小編突發奇想上網搜索有沒有類似防地震的床,喲呵!還真的有!據說是德國人的又一逆天發明!地!震!保!命!床!而且是很成熟的經過測試的產品,價格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 怎麼說呢~~這東西就像一個超大的戒指盒,躺在床上的人就像那個戒指,一旦遇上地震,造成房屋大幅擺動時,熟睡中的人們可以被很好地保護起來,如果你恰好沒有睡覺,你也可以選擇防震床為快速躲避災難的工具,藏匿其中。
  • 有了這張床,再也不怕山體滑坡和地震了
    來自國內的一位發明家最近就向媒體展示了自己設計並精心優化的「防地震床」,據發明者說,這張床能夠在最危急的時刻保住你的小命,雖然長得有點滑稽。發明人 Wang Wenxi ()早在2010年就取得了「地震自動救生床」的專利,專利通過後他一直在對地震救生床進行改進以便在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保護的同時,也能儲備更多基本的救生物資:
  • 地震不用怕,概念安全床,裡面氧氣罐都有!
    地震被譽為史上最殘酷的災難之一,它的殘酷在於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它什麼時候會發生,總是來得那麼突然,像一陣風猝不及防。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人們最為害怕,那時候的人們正是熟睡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地震,傷亡的人數會大大的增加。
  • 地震來了 可躲進這張「救生床」
    床箱內,兩個籠子裡裝了8隻相思鳥,它們作為試驗品,要驗證抗震床的效果。選擇這個時間進行,並非刻意為之,這一天早日到來,是他的夢想。為了研發抗震家具,任小輪花費了30多萬元,已經歷時了近3年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後有7項研發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 面對地震,防震床是一個好選擇嗎?
    我國是個多震的國家。多起特大地震所造成的創傷,至今都無法被抹去。地震目前科學依舊無法預測,人們能做的只有防備。地震多發國日本,總結出的經驗是從建築物本身進行防震措施,其次從針對震後的生存預案機制。而我國的整體防範意識與措施則落後許多。
  • 地震床炫酷堪比「變形金剛」 地震來襲時人和床墊將掉落到箱子內
    地震床炫酷堪比「變形金剛」 地震來襲時人和床墊將掉落到箱子內時間:2015-12-21 18:42   來源:百戰軍事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震床火了!世界坍塌也能讓你安然無恙?來源:百戰軍事網 地震床火了!什麼是地震床?近日,中古一名老人發現了一種防地震神器受到了關注。
  • 中國大爺發明「地震救生床」,遇地震一秒逃離,只因床下別有洞天
    中國大爺發明「地震救生床」,遇地震一秒逃離,只因床下別有洞天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帶給人們的傷害是巨大的。而在凝聚幾千年中國智慧結晶的土地上,有著這麼一位老大爺用他的聰明才智幫助人們在地震來臨時去更好地保護自己。這位大爺自行研發了一種「地震救生床」,可以在地震來臨兩秒之內迅速逃離,給人們逃生留足充足的時間。
  • 中國大爺的智慧,發明地震自動保護床,引起聯合國關注!
    地震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是天災,因為它不好預測,發生往往很突然,並且每次傷亡都很慘重,不過人們既然是人,就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隨著科學的發展,也在一直找尋著能在地震中求生的辦法,這不,一個石家莊的老大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設計創造出了一款神器:地震自動救生床。
  • 專為應對地震危害設計的安全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現在因為一些自然的影響,好多地方都會出現一些自然地災害,就比如是一些地震,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人類可以 做到的事情是非常的有限的,尤其是地震的預測和久遠的時候,非常的讓人舉得無能為力,因為在面對這種絕對的力量的時候,我們人類的力量實在是太小太脆弱了,就我們現在了科技水平來講,人類是沒有辦法來很準確的預測的地震的到來的
  • 中國大叔發明地震逃生床,地震中可以做到自保
    導讀:中國大叔發明地震逃生床,地震中可以做到自保近些年,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屢見不鮮。5.12汶川大地震相信很多人至今還是沒能忘記,它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多少無辜的生命就此隕落,多少可憐的孩子們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園。
  • 雲南5.0級地震 學生必知的校園防地震安全知識
    而在群眾手機拍攝的畫面可以看到,部分房屋開裂,屋頂房簷磚瓦掉落,有些地方水管爆裂,一些山路有碎石墜落路面。  地震發生後,當地立即啟動地震應急救援預案,疏散安置群眾,巧家縣消防救援大隊調派2車13人正趕赴震中救援,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隊也已出動增援。目前已知震中小河鎮埡口村有一棟房屋倒塌,有2人被困,尚未接到其他人員傷亡的報告。
  • 地震逃生安全床概念設計
    騰訊家電訊(Newsboy)地震,人類的最大的敵人,當它來臨時,瞬間會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帶來不可估量的財產損失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還會奪走很多人的生命。儘管目前地震監測技術和設備已經很先進,但是由於地震來的太快,並且太過「兇猛」,讓人們往往躲之不及,通常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的地方去尋求庇護。
  • 中國大爺發明地震「逃生床」,設計十分得體,價格卻很昂貴
    說起地震都聞聲色變,我國經歷了兩次強力的地震,對經濟還有人們造成了巨大傷害,不少人在地震中妻離子散,讓人心痛不已。如果有種防止地震傷害的儀器那該多好,可以大大減少傷害程度。有位中國大爺就發明了地震救生床,這位大爺就是王文錫,在他的努力下救生床成功的申請了專利。
  • 老人發明地震自動救生床 地震時組合成箱體(圖)
    「遇到大地震,就算住在低層樓房的住戶逃出樓外,有時也難以倖免,何況住在高層的住戶呢?」王文錫老人說,他經歷過邢臺、唐山地震,對此深有體會,「汶川、玉樹地震的傷亡也很慘重,我就想,能不能在家裡就能避免地震造成的傷害?『地震自動救生床』就是這樣琢磨出來的。」
  • 花都小地震網友呼床搖
    原標題:花都小地震 網友呼床搖時間:4月8日0時17分33秒 震級:1.9級小地震廣州日報訊 (記者黃寬偉)大家感到搖晃了沒?剛才是發生地震了嗎?昨日凌晨,廣州花都區有不少市民突然感到一陣短暫而持續晃動,網友們紛紛發上微信、微博進行求證。住在高樓層的市民多數感覺到明顯震感,朋友圈一時被刷爆了。
  • 長寧地震多地有震感,居民:床晃時以為是自己「太胖了」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王瑞文 王洪春 康佳 周世玲 李一凡 倪兆中 見習記者 劉浩南 )6月17日晚間,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地震,據國家地震臺網正式測定,當地先後發生6級地震和3.6級地震。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川渝多地居民表示有震感。
  • 大學生發明「地震逃生床」,在10級地震面前,也絲毫不用慌!
    大學生發明「地震逃生床」,在10級地震面前,也絲毫不用慌!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一些自然災害會突然的發生,讓人們料想不及,其中地震就為人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倘若是在睡覺時發生地震是很難逃脫的,為此一名大學生發明了一種「地震逃生床」,在10級地震面前,也絲毫不用慌!
  • 臺灣地震!關於地震的知識,你必須知道!
    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   室內安全提示   如果地震發生時,你碰巧在室內,此時要繼續待在室內。
  • 有沒有「地震安全三角區」?
    ■培養科學的應急自救觀念、提高應急自救技能,應成為社會公共管理領域亟待強化的部分不久前,網上流傳一則關於「地震安全三角區」的帖子,說地震後房屋倒塌時,床、沙發等大物體邊上會出現一個相對安全的三角區域,人躲在那裡可以增加倖存機率。可不久,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正確的做法應當是「伏地、遮擋、手抓牢」。究竟哪種做法才對?
  • 防地震安全知識
    防地震安全防範知識地震避險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識地震來臨如何避險?1、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抱頭、閉眼,儘量彎曲身體,迅速躲在各自桌子下。2、在行駛的電車或者汽車內避震,應抓緊扶手,以免摔倒或者碰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3、在戶外避震時,應就地選擇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