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26日訊(記者楊楓 通訊員黃險峰)武漢市武昌首義中學的不少學生都知道,學校有一位名叫張媛的物理老師會「特異功能」,不僅經常在課堂上表演,還鼓勵學生們跟她一起表演。空手取物、氣功掌斷報紙卷、頭頂開磚、表演沸水中取硬幣……這些聽起來很玄妙的「特異功能」竟然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物理的熱情,孩子們在課堂上也以「破解」張媛的「特異功能」為樂,這也成為了孩子們靈活應用物理知識的一個良好渠道。
物理老師張媛。
「表演『特異功能』確實是每次上章節新課時的常規趣味活動。」張媛笑說,其實就是班級的小型「走近科學」欄目,引導學生們用物理知識來破解這些其實不存在的「特異功能」。每當學生們接觸一例「特異功能」事件時,他們會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思考,而老師再適當加以引導就很容易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原來所謂空手取物,是在手中藏了一個塑料吸盤,利用的是大氣壓強。掌斷報紙卷的秘訣在於將報紙卷捏出一個稜,利用減少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以確保表演的成功。頭頂開磚恰恰與此相反,是利用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少壓強。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探討都得到了結論。
張媛說,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到並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眾多「特異功能」中,最使學生感興趣的是沸水取硬幣,也是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張媛將溫度計放入正在沸騰的液體中,眼尖的學生很快地喊出「只有四十幾攝氏度」「怎麼回事」。最後張媛告訴學生,表演用的液體不是普通的水,是用一半清水一半醋兌成的,它的沸點只有四十幾攝氏度,所以表演的同學不會被燙傷。「所謂的特異功能是不存在的,我們一定要相信事實、相信科學,遇事不迷信、盲從,運用我們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張媛的學生說,這樣的物理課讓他們意猶未盡。
物理學科在八年級開設,而且教材第一冊和第二冊難度跨度較大,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實驗能力等的要求較高,很容易讓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吃力。又正逢學生的青春叛逆期,因此採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引領學生步入學習物理的大門,並讓他們持續地保持濃厚的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投入到物理學習中,是張媛一直持續思考的問題。
除了「破解特異功能」的學習方式,張媛還將物理遊戲引入課堂。例如在講「力的三要素」時,就讓班上力氣最大的男生和班上一名柔弱的女孩進行推門遊戲。男孩站在教室內推靠近門軸的點,女孩站在門外推門把手處,全班猜測比賽結果,然後開始比賽,大家一起當裁判!這個遊戲極大程度地幫助孩子們理解力的作用點影響了力的作用效果。她還將有趣的故事融合生澀難懂的物理概念來講,將一些枯燥的書面作業轉變成小實驗、小製作、觀察自然現象、參加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勞動……這些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物理的熱情。
在課堂上,張媛嚴格要求學生,課下她還經常會關注到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一定的肯定,而且會參與到他們的課餘生活中,籃球、拔河、運動會……各項比賽她都會抽出時間為所帶班級的學生吶喊助威,文藝匯演或春秋遊時她也會幫孩子們捕捉精彩瞬間,課下張媛每天都會輪流面批面改學生的作業,讓學生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
【編輯: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