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人們肉眼可看到的星體大約有6000多顆,其中有恆星行星等多種類別。銀河系內的星體總數大約有4000億顆,目前已知,類似銀河系模樣的星系有幾千萬個,宇宙中的星體總數大約有六百兆顆以上,絕大多數隱藏在肉眼看不到的遙遠和黑暗的虛空中,這是人們對宇宙天體在空間上的感覺。
時間上,我們這個宇宙,目前的科學推算已存在了150億年左右,地球歷史大約50多億年,在6500萬年前,統治地球的遠古生物恐龍滅絕了,此後留下了將近6000萬年的未知歷史空白區。在距今400多萬年前,人類誕生了,在經歷了300多萬年的形體進化發展,大約在40萬年前,才出現智能的苗頭,在約4萬年前人類進入石器時代,開始會使用工具,並在約1萬年前產生出文字,人類從此正式進入文明時期。我們對歷史的了解,絕大部分來自於文字對歷史的記載,其中有科學書籍也有宗教經傳,其中人類智慧不同於地球其他物種的跳進式飛躍,始終是個謎!
《黃帝內經》的上古天真論,記載著黃帝與天師岐伯的一段問答對話,「帝問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段古文對話,提供了大量的上古信息:上古人類社會的大環境中,存在著一批有知識的「知道者」群體,他們知道宇宙運行規律並使用數術數學來闡述,食物作息時間有規律,身體健壯精神飽滿,從而都能享盡天年,百歲之後才逐漸離世。
《黃帝內經》的成書時間,據考證是在幾千年前,那個最接近神的上古時代。黃帝問話中提及的「上古之人」,對現代人而言,便是「上古的上古之人」。對話中「不妄作勞」這句,信息量更多,若付出的每一份工作勞動均有回報,這必須是人人平等,並且具有勞動保險和組織機構作為保障的社會才能做到。就是說「上古的上古之人」生活在道德高尚、組織完善的社會中。而且,研究過《黃帝內經》的人都知道,天師岐伯的淵博宇宙知識和精湛醫術,也是由他的先師,代代傳承下來的。可見,黃帝之前的那個上古時代,絕不是課本說的「草裙獸皮」原始人類,在我們這個文明開始有文字記載之前,至少已經存在過一個燦爛的史前文明。至於那個文明,是人類在地球恐龍時代結束之後自然形成的,還是由外星人或菩薩來傳授的,給後人留下了千古之謎。
《妙法蓮華經》第二十四章的《妙音菩薩品》就有關於外星人來地球感召人類的記載,只不過名稱不一樣,叫菩薩。
在宇宙佛國的那一邊,偉大的妙音菩薩坐定瞑想的一剎那,妙音菩薩還有八萬四千個修行者的菩薩團隊隨同他一道肉身消失;在娑婆世界(地球這邊)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壯觀景象:在釋迦牟尼說法附近,出現八萬四千個祥瑞的七寶蓮花座,蓮花座徐徐下降,成百成千的天樂自動演奏起來,諸位菩薩以人類肉身的形像出現在地球上。
有人推測這些蓮花座可能是佛國的小飛碟,隨著大型太空母船飛來地球;也有人認為,蓮花座是一種形體轉換儀器,能夠把龍形或異形的外星智慧生物,轉換成人形,不會嚇到剛剛被啟蒙的地球人,看起來和娑婆世界的人沒什麼兩樣,便於給人類偉大的感召。移動宇宙空間的念力輸送原理,目前地球人類尚無法理解,所謂念力輸送,是藉著想像的速度,由甲地出現在乙地的能力,是超光速的量子糾纏。念力輸送的步驟是強烈的心力,先將肉體在一瞬間分解成原子或更小的粒子,然後很快被看不到的電磁波包圍住並融合成波動,憑藉波粒二象性的天體經絡力量,到達目的地後變換成當地的頻率,再組合回來。
這就是意味著在浩瀚的宇宙天體間旅行時,必須震動某種波動帶,在宇宙移動之際,能共鳴於宇宙間的無數波動帶中的某一種,才能以近乎於超出光速的速度移動,這種波動帶就是電磁波之外的波。《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降臨地球,沒有人演奏,天鼓天樂卻自動鳴奏起來,宇宙之震動等現象皆指各種波之共振。存在宇宙中的物質的種類非常繁多,這些物質雖然各有其分子,可是這些分子不外是金木水火土等五大元素,換句話說,就是由宇宙的五種基礎原素能量,組合成各種物質形態,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狹義物質元素。藉著這五大基礎原素能源的變化,能將固體變成液體,氣體變成固體,能量態變成物質態。
由於宇宙太古老,地球歷史空白期太長,人類所知甚少,任何可能性都會發生。遠古時代的宇宙天使,來地球拜訪的情形是容易理解的。我們也可以這麼認為,高度進化的宇宙前輩們,一再前來我們的地球拜訪感召,或多或少會給現代人留下一些蛛絲馬跡,在所有的佛教和其他宗教經典中,我們都可以找到許多類似的記載。佛國也好,娑婆世界也罷,各個世界都有一定的震動振動頻率,都有特定的「時空」頻率,從高頻天體降落到低頻天體,不能保持固有的身體頻率,必須將來訪天體的頻率配合身體的頻率降低下來,同理,人類若要飛向更遙遠的星際,也必須提升綜合頻率,這是宇宙不變的經絡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