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們在將視線聚焦到光伏行業時,總會有一個疑問,光伏發電什麼品牌好?選擇靠譜的企業和產品才能夠保證投資效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看看佔據2017年光伏行業頭條的熱點企業都有哪些?他們都做了什麼?
一、隆基股份
2017年,對於隆基股份是收穫滿滿的一年。
2月18日,隆基股份現場宣布與5家單位籤署合作協議。其中包括北京鑑衡認證中心、中科院電工所2家科研單位,北控清潔能源、江蘇比高、中機國能等三家重量級合作客戶。
3月,隆基對外宣布,為了促進行業發展,幫助全球單晶產品解決初始光衰的問題,隆基願向行業公開其全球領先的單晶低衰減技術——LIR(光致再生)技術。此次宣布共享的LIR技術將完美解決P型單晶LID現象,通過對於衰減的控制,幫助光伏電站在系統端累計提高1%左右的發電收益,對於投資收益率影響十分顯著。
8月底,數據顯示隆基樂葉戶用光伏組件出貨超過200MW,行業佔比超過10%,被市場看作戶用光伏組件第一品牌。
10月17日,隆基宣布公司單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達到22.71%,創下新的PERC電池世界紀錄。僅僅10天之後,隆基宣布再次打破該紀錄,將單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提升到23.26%,一舉突破了行業此前認為的PERC電池23%的效率瓶頸。
根據規劃,隆基股份2017年單晶矽片產能達到12GW,在2019年將達20GW。資料顯示,截止目前隆基已擁有約2GW的PERC電池產能,江蘇泰州的產線1GW,安徽合肥的產線0.5GW,馬來西亞還有一條0.5GW的產線。預計到2018年上半年,隆基將把所有的電池產線改造為PERC電池,到下半年將擁有3.5-4GW的自主PERC電池產能,再通過外部戰略合作的方式,總共擁有約8GW的PERC電池供應能力,屆時隆基下遊組件生產能力將達到8-10GW,缺口部分通過市場採購獲得。
財報方面,2017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2.76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12.36億元,同比增長43.60%,綜合毛利率達到35.11%。
二、協鑫集團
保利協鑫:穩居多晶矽產業龍頭
2017年3月,保利協鑫正式對外宣布成功完成了對美國SunEdison的收購案。該收購案的完成標誌著保利協鑫將獲得電子級矽烷流化床顆粒矽技術及資產、第五代CCZ連續直拉單晶技術及資產等「乾貨」。保證了企業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
2017年4月21日,在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宣布公司無償轉讓TS產品成熟的黑矽制絨技術,以促進這一細分市場的發展。TS黑矽片在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降低成本,反映到組件上的降本幅度可達0.1元/W。
2017年8月11日,保利協鑫與天津中環訂立框架協議,擬在單晶用多晶矽料生產、單晶矽棒生產、單晶矽片加工、光伏電站開發等環節開展全面合作。目前,雙方已經共同投資組建了內蒙古中環協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天津中環已經完成了對新疆協鑫多晶矽項目的4.5億元投資。經過保利協鑫、天津中環、內蒙古中環共同增資,內蒙古中環協鑫註冊資本已增加至30億元。
根據公告,2017上半年保利協鑫營收達到人民幣114億元,較2016年下半年環比上升18.6%,毛利約37億,較2016年下半年環比上升33.7%;毛利率達到32.8%。從財報的數據可以看出,保利協鑫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一直在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在多晶矽市場繼續位列全球第一。
此外,根據公開資料,保利協鑫在今年發布了6萬噸的擴產計劃,預計到2020年,其擁有的多晶矽產能將達11.5萬噸。
協鑫新能源:新晉電站開發、運營商
據了解,2017年上半年,協鑫新能源國內擁有的光伏電站數目從去年同期68個增加至128個,遍布全國26個省份。總裝機量達約5079兆瓦,包括國內4987MW及美國、日本共92MW,較去年同期攀升86% 。總電力銷售約23.68億度,較去年同期大幅攀升103%。
業績方面,協鑫新能源在2017年上半年光伏能源業務收入飆升95%,達到18億元人民幣,股東應佔溢利分達4.81億元,暴漲188%。
協鑫集成:光伏和儲能協同發展
作為「協鑫系」旗下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平臺,協鑫集成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2017年1月19日,朱共山正式擔任協鑫集團董事長,得以協鑫集團掌舵人、「世界矽王」親自掛帥,協鑫集成在2017年的發展也是有聲有色。
相比於保利協鑫與協鑫新能源的跨步發展,協鑫集成今年在不遺餘力的推廣多晶PERC電池以及黑矽技術。今年6月,協鑫集成成功在多晶PERC電池的基礎下疊加黑矽技術,使電池的轉換效率突破20.6%,創下多晶電池的新紀錄。
協鑫集成研發團隊主管張淳表示,在多晶PERC電池上疊加RIE黑矽,平均效率已達20.5%、最高20.8%,預計2017年能提升到21%。
在組件端,協鑫集成2017年上半年實現組件出貨量2.2GW。而且已經在國內外共建立了2.6GW的上遊電池組件產能,其中600MW的產能在越南設廠。
而除了光伏業務,協鑫集成還極有遠見的發力布局動力電池+儲能市場,打造雙主營業務協同發展戰略規劃。
目前,協鑫集成已擁有漁光互補光伏電站、農業大棚光伏電站、鑫陽光戶用系統等產品。而在儲能方面,協鑫集成自主研發生產了「E-KwBe」戶用儲能系統。
根據協鑫集成的2017年半年報,其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83億元,淨利潤3,133.25萬元,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01.27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資料顯示,2017年,協鑫集成上半年高效電池已達產900MW,預計全年將達2GW產能,其中基於金剛線切割的多晶矽片的黑矽PERC電池已經量產,量產平均效率達到20.4%,為行業領先水平。
未來,協鑫集成還將對多晶高效電池技術、N型接觸鈍化技術、高密度疊瓦組件技術、新型雙玻組件技術、智能高效分布式電站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繼續加大科研投入,為企業差異化產品路線提供戰略支持。
三、通威集團
2017年,通威股份在全國各地密集布局。1月初,通威股份通過旗下控股子公司永祥股份,聯手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在雲南麗江設立新公司,建設年產5GW單晶矽棒項目(下稱「麗江項目」)。 根據公告,三方成立「麗江隆基矽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合資公司』)」,註冊資本8億元。其中,隆基股份擬現金出資4.8億元,持股60%;天合光能擬現金出資2億元,持股25%;通威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永祥股份擬現金出資1.2億元,持股15%。麗江5GW單晶矽棒項目預計總投資約21億元,預計2018年上半年陸續投產。
1月22日,成都雙流區政府、通威太陽能(合肥)有限公司在成都舉行4GW高效晶矽電池項目籤約儀式,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建成投產後,通威太陽能電池片產能將達到7.3GW,預計每年新增營業收入約70億元。
3月份,通威發布通告計劃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矽及配套新能源項目,預計投資總金額80億元。預計5萬噸多晶矽項目建成投產後,通威股份多晶矽產能規模將達到7萬噸,產能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江蘇中能,具有明顯的規模優勢,也將進一步強化通威在光伏新能源產業鏈上的核心競爭力。
9月20日,正值通威35周年之際,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與嘉賓共同啟動了世界首條工業4.0高效電池生產線投產亮燈儀式。這條以「智能製造新引擎,綠色發展中國夢」為主題的生產線的投產標誌著通威集團由此開啟了屬於通威的「光伏+工業4.0」新時代。
11月27日,通威股份宣布在合肥、成都雙流區各投資建設年產10GW,合計20GW的高效晶矽電池生產項目。
以上可見,在整個即將過去的2017年,可以說是通威股份密集加碼投資的一年。
另外在財報方面,通威股份也表現不俗。財報顯示,通威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96.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4.95%;歸屬上市公司的淨利潤為15.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53%。
四、晶科能源
2017年2月,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晶科能源)宣布向美國最大的私營公用事業太陽能電站運營商sPower提供106.4 MWdc的光伏組件。該項目工期緊急,為確保如期進行,晶科能源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向該電站提供超過330,000塊高效多晶組件。
2月底,晶科能源為華南最大的高鐵站分布式光伏屋頂項目--廣火新能源·廣州南站提供7MW Eagle 系列高效組件。
5月,晶科能源與阿布達比水電局、丸紅株式會社(「丸紅」)的合資企業Sweihan Solar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Sweihan」)以及由多家國際和當地銀行組成的財團籤署了關於阿布達比Sweihan光伏獨立發電項目的債權和股權融資財務協議。這意味著這家去年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一的中國光伏龍頭將參與打造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站。
6月14日,晶科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戶用分布式光伏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在光伏組件、光伏方案解決、光伏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攜手促進分布式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技術進步。
7月,晶科能源強勢登陸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
10月,晶科宣布其研發的實用面積(245.83平方釐米)P型多晶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高達22.04%,創造新的世界紀錄。這是晶科能源自去年10月以來第二次打破此項世界紀錄。此次破紀錄的太陽能電池採用了高質量工業級硼摻雜多晶矽片,將陷光、鈍化技術及抗光衰等先進技術統一集成在PERC技術框架下,電池效率達到了22.04%。這是全球P型多晶PERC電池光電轉換率首次超過22%,為研發高效產品指引了方向,整個製造鏈由低成本的工業生產過程組成,將逐步轉移到批量生產中。
在財報方面,晶科2017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為64.2億元(人民幣,下同),超出華爾街預期7.65億元,較2016年第三季增長20.4%。報告顯示,晶科今年三季度太陽能電池組件總出貨量為2374MW,較2016年第三季度的1606MW上升了47.8%。截至2017年9月30日,晶科內部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分別為7.0GW,4.5GW和8.0GW。
目前,晶科能源在上饒經開區的投資不斷擴大,並在浙江和新疆建設了分廠,在南非、葡萄牙、馬來西亞投資建設了海外工廠。在全球建設了八大基地,實現了從「全球銷售」向「全球製造」、「全球投資」的轉型跨越。
五、天合光能
2017年初,曾盤踞全球最大光伏組件製造商寶位兩年的常州天合光能也加入了押注單晶矽的大潮中,與隆基股份、四川永祥籤訂《合資協議》,在麗江建設年產5GW單晶矽棒項目。
2月9日,天合光能與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在南京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充分利用各自企業在交通基建和光伏產業的獨特資源以及領先技術,開展以「光伏+交通」為特色的深層次、多方位合作。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能源結構,又有利於光伏應用的推廣,為交通基建項目提供更好的光伏技術和清潔能源解決方案。
3月5日,天合光能在石家莊成功舉辦了「2017年天合光能家用光伏系統招商大會暨新品發布會」,正式進軍家用光伏市場,並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PICC)籤署安裝工程一切險、家用光伏系統財產綜合保險、家用光伏系統質量險、家用光伏系統財產責任險四項戰略合作協議,為家用光伏系統保駕護航。
3月7日,天合光能與華為在深圳宣布建立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並籤署全面合作協議,標誌著全球領先的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將聯合發力全球光伏市場。
3月14日,天合光能宣布就私有化交易與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終協定和併購計劃。合併之後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家全資子公司。中國光伏企業在美股上市的公司不少,但近年來接連傳出有公司打算退市,且由領導廠商天合光能開了第一槍。
自美股退市之後,全球太陽能理事會聯席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長兼執行長高紀凡表示,會首選在中國市場再上市。十年前在美國上市,再到如今主動退市回國,主要是從自身發展和資本市場的協同效應考慮。
3月底,天合光能出了其PERC雙核組件。PERC雙核組件是天合光能PERC單晶雙面發電電池技術和雙玻技術的完美融合,擁有PERC單晶和雙玻的雙重優勢,是PERC單晶組件的升級產品。
5月,天合光能自主研發的大面積6英寸全背電極太陽電池(IBC)效率超過24%,達到24.13%,開路電壓超過700mV。經過日本JET的第三方測試認證,高效電池的研發又達到了新的裡程碑。
11月15日下午,天合光能與西門子在常州總部籤署了能源網際網路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技術及資源優勢在智能微網、分布式能源、能源網際網路和綜合能源管理項目中展開深入合作。
11月底,天合光能上榜工信部公示的第二批製造業冠軍名單。
財報方面,今年第三季度,天合光能盈餘增加25%,因歐元兌美元走強獲得外匯收益。雖然銷售額因平均銷售價格下跌而下降,但是盈餘連續上升,超出華爾街預期。
六、晶澳太陽能
2017年2月6日,晶澳太陽能宣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SINOSURE)提供出口買方信用保險,向跨國能源公司ENEL S.p.A在巴西開發的項目出口300MW晶澳太陽能光伏組件,保險總額為1.45億美元。晶澳太陽能成為首家獲得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信用保險的光伏企業。
6月,晶澳太陽能宣布為全球最大漂浮式太陽能電站提供全部組件。這個40兆瓦的漂浮式太陽能電站坐落於中國安徽省淮南市的一個水塘上,該項目2017年5月併網,產出電力將足夠滿足附近一座城市大部分的照明和空調需求。
7月31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晶澳入圍。
11月,晶澳太陽能同意以全現金交易的方式被一家投資者團體收購,該投資者團體包括公司董事長兼CEO靳保芳。根據私有化條款,每股普通股可換得1.51美元現金,每份ADR可換得7.55美元現金。與6月5日的收盤價相比該價格溢價18%,6月5日正是該公司宣布「私有化」方案的時間。晶澳方面表示,目前還沒有國內上市的計劃。
12月,晶澳宣布其研發的60型單晶PERC組件功率突破325瓦,刷新世界紀錄。組件實際功率經由權威檢測機構TUV南德實驗室驗證,功率達到326.67瓦,成為目前全球60型單晶PERC組件最高功率。
財報方面,2017年晶澳太陽能第一季度營業利潤為8000萬元人民幣(1180萬美元),2017年第二季度為2.551億元人民幣(3760萬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為1.698億元人民幣(2550萬美元)。
七、陽光電源
陽光電源作為全球光伏逆變領跑者,已為全球用戶提供數十萬套戶用光伏系統,最早的戶用電站已安全運行15年。目前陽光電源逆變器已成為戶用光伏電站的最強大腦,在全球戶用光伏市場廣泛應用,產品故障率遠低於業內平均水平。2017年,陽光電源可謂是碩果纍纍。
3月,陽光電源儲能電池櫃SBP4K8從全球近600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摘得iF工業設計獎。這是陽光電源繼斬獲德國「紅點」設計獎之後,再次登頂最受矚目的世界設計舞臺。
3月14-16日,陽光電源戶用光伏解決方案發布,陽光電源戶用光伏解決方案全球首創先進控制算法,可以自動適應弱電網環境,確保系統不脫網,延長發電時間;此外,產品轉換效率高達98.1%,大幅提升發電效率。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一行來到合肥市高新區,視察並聽取了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多家企業關於項目建設、產品研發、市場運營等情況。
4月19-21日,陽光電源面向全球發布了最新研製的中國首款戶外集中逆變器SG1500。此外,還面向全球震撼發布了解決限發及調壓、調頻問題的中國首款直流1500V高壓大型儲能系統PowCube 8000。其中儲能逆變器SC1000HV,功率為1000kW,採用三電平技術,最高效率99%。產品支持最多6臺直接並聯,具有多種充放電模式以及虛擬同步發電機VSG模式,滿足能量搬移、微電網、電力調頻等多種應用場景,並提供能量管理系統EMS實現能量管理,控制和調度,電池監控,系統故障在線診斷分析等。
7月28日,陽光電源入選工信部發布2017第一批綠色工廠公示名單。
11月28日,陽光電源在「心築綠色 聚力共贏」 20周年慶典上,重磅發布了組串逆變器SG15/17/20KTL和PowMart綜合能源服務平臺等多款新品。系列新品轉換效率高達98.6%,為業界最高,具備兩路MPPT,適應各種複雜屋頂安裝環境,顯著提高系統發電量。此系列產品具有超強的過載能力,適應雙面組件需求,可最大化提升發電收益。
12月8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公布3.75GW逆變器中標結果,陽光電源憑藉強大的研發創新實力和久經考驗的產品品質,獲得共計1200MW組串逆變器和集中逆變器標的,佔比32%,成為最大贏家!
財報方面,陽光電源在2017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66.4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5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93%。
八、阿特斯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是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光伏企業,是世界領先的太陽能光伏組件製造商和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縱觀2017年阿特斯的戰略布局,是比較全球化的。
4月3日,阿特斯宣布與高盛日本有限公司(Goldman Sachs Japan Co.,Ltd)籤訂在日本的第二次綠色債券私募配售協議,此次創新型雙重綠色債券發行所得的54億日元(4700萬美元)將為阿特斯在日本群馬縣的19.05 兆瓦群馬阿拉木基太陽能電站提供資金。新的融資機制讓投資者的效益最大化,同時為電站提供了長期融資支持。
5月5日下午,鹽城市與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在鹽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千億光伏產業,為聚力創新、建設產業強市集聚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7月,阿特斯陽光啟動了旗下日本最大規模光伏電站群的商業運行,總規模為52.5MW。
8月8日,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和法國電力集團新能源公司(EDF Energies Nouvelles)共同宣布,公司位於巴西的191.5兆瓦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霹靂波一期(Pirapora I)」,獲得巴西開發銀行1.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92億元)項目融資。阿特斯位於巴西聖保羅州的組件工廠年產能近400兆瓦,主要支持阿特斯在巴西市場的電站業務發展,同時滿足巴西開發銀行(BNDES)的當地成分要求。
12月11日,阿特斯發布公告宣布其董事會收到董事會主席兼總裁兼CEO瞿曉鏵博士的建議函,瞿曉鏵博士將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於瞿曉鏵和其夫人張含冰女士的在外普通股,此份建議函成為阿特斯將從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的重要標誌。
2017年以來上漲近42%的阿特斯股價在盤前交易中已經停止。據最新公開數據顯示,該公司市值為10.29億美元。目前,瞿曉鏵和張含冰為最大股東,約佔23.5%。阿特斯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的淨收入為9.122億美元,環比增31.8%,比去年同期的增幅為38.8%,第三季度利潤為1330萬美元。
雖然業績並不差,但由於美國股市已與A股發生較大市值差異,投資者認可度低,對於阿特斯今後的發展十分不利。雖然2016年阿特斯組件出貨量達到5232兆瓦,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阿特斯就虧損1330萬美元。
如阿特斯能儘快完成交易,將成為繼常州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之後,第三家在華擁有生產基地的重要光伏企業的退市。但由於其並非中資控股,瞿曉鏵先生為加拿大籍,因此後續是否會轉移至A股還有待確認。
九、漢能
2017年1月23日,香港證監會於公布了漢能復牌的兩大必要條件,專家分析認為,滿足了證監會的兩大要求,漢能復牌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2017年1月9日,漢能旗下的德國公司Solibro Hi-Tech GmbH研發的玻璃基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冠軍組件,以16.97%的全面積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刷新世界記錄。該轉化率得到了著名的德國科隆TüV Rheinland測試機構驗證。
1月13日上午,漢能攜手廣東肇慶政協打造光伏扶貧產業基地,160千瓦光伏扶貧項目工程通過試運行檢測驗收,正式發電出效益。
2月28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在北京發布了可攜式薄膜太陽能產品,包括面向不同市場需求的太陽能薄膜發電紙、發電包、發電背包、儲能燈以及小型離網發電系統。
4月20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與歐洲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究聯盟Solliance籤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建築和基礎設施等領域,共同研發一體化光伏解決方案。第一個目標產品為大型一體化光伏公路,這將是世界第一條將陽光轉變為電力的公路。
5月,漢能與摩拜單車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移動能源領域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包括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研究移動能源與能源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等。移動能源更貼近民用市場,也符合國家推動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政策,有望加速新能源的民用步伐。
7月5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攜其自主研發的12款薄膜太陽能產品亮相。其中以「漢瓦」最為吸睛,白牆黛瓦間,房屋上鱗次櫛比地排列著曲面薄膜太陽能「漢瓦」,古典傳統美與科技功能性完美結合,代表了綠色建築的發展方向。
8月,漢能宣布與全球頂尖車企奧迪牽手,共同研發集成薄膜太陽能車頂的奧迪樣車,這意味著,漢能汽車戰略邁出裡程碑式的一步。牽手奧迪是漢能薄膜太陽能技術與全球量產高端汽車品牌結合,雙方憑藉各自優勢共同尋求市場突破,打造真正的「零排放」太陽能汽車。
8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對於是否要取消漢能薄膜發電前主席李河君和四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董事資格,並對李河君實施長達12年的禁令一事進行了聆訊。
9月4日,漢能復牌有了新進展,包括李河君在內的幾名高管得到處罰,李河君面臨8年禁令。只要滿足香港證監會的第二個條件,漢能復牌將成大概率事件。
12月15日,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在北京總部發布了「綠色中國——漢能生態城市綜合解決方案」,並與北汽新能源、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六〇五研究院、海爾、浪潮、中元國際、鄂託克前旗水洞溝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十二家合作夥伴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財報顯示,漢能薄膜集團2017年上半年錄得收入2,853,914,000港元,較2016年同期之3,296,461,000港元下降約13%。本年度毛利由去年同期之2,065,430,000港元減少至1,092,507,000港元,減幅約47%。盈利方面,漢能薄膜集團於期內錄得244,797,000港元盈利,相較去年同期錄得820,835,000港元盈利,下降約70%。
十、國電投
2017年6月,國電投在山東魯麗木業產業園的40MW「屋頂分布式」項目成功併網。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單體屋頂分布式項目,主要利用廠區內10個標準車間屋面安裝光伏組件,項目採取分片發電,就近集中併網的技術方案,所發電量全部用於上網。
8月31日,隨著國家電投黃河公司青海海南州太陽能生態發電產業園區100兆瓦地面光伏電站併網。至此,國家電投集團公司已投運的光伏發電裝機已達到1002萬千瓦,穩居全球第一,進入「千萬千瓦」裡程碑式的發展階段。
截至8月底,國家電投光伏產業已覆蓋全國27個省區市,並走出國門落戶日本,光伏發電裝機總量繼續領跑全球,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
光伏產業的發展,推進了國家電投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目前,國電投清潔能源裝機佔比44.34%,遙遙領先於國內同類發電企業。新能源板塊裝機已超過水電裝機,成為國電投「彎道超車」的重要引擎。預計到2020年,國家電投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1500萬千瓦,屆時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將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