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
人生無奈如飛鴻踏雪,又如一片羽毛,幾經飄落沉浮,不可掌控。有的人的一生就像是就是被命運牢牢裹挾,不可掙脫。就比如倉央嘉措,一面是六世達賴喇嘛,是端莊的傀儡。另一面是風流公子,寫就了情詩佳話。究竟是什麼樣的際遇,造成了六世達賴喇嘛的雙面人生?
一、命運的選擇,六世達賴喇嘛
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在剛剛建成的布達拉宮裡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傑嘉措為了利用他的權威掌管藏族黃教的事物,選擇了「秘不發喪」。一面對外宣稱五世「達賴喇嘛」已經入定修行。
所有人都不見。一面派人去尋找「轉世靈童」,所謂「轉世靈童」就是當「達賴喇嘛」「圓寂」,也就是死亡之後,需要找一位幼童來做上一個「達賴喇嘛」的「傳人」。
找的方式一般有七種之多,可以根據遺囑,預言,也可以根據大喇嘛的推測,也可以讓幼童抓物,抓到「達賴喇嘛」生前所有之物。也可以通過「金瓶摯籤」的方法,抽籤決定。
這樣一旦事情敗露,也好自圓其說。在這期間藏族黃教的大權也就落在了這位桑傑嘉措手中,他的職位是「第巴」。在藏語的意思是達賴喇嘛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
事情最終還是敗露了,而桑吉嘉措苦苦尋找到的「轉世靈童」倉吉嘉措命運也發生了轉變。
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門巴族,第六世「達賴喇嘛」。 1697年,倉央嘉措被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也是藏族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藏族和蒙古族的「達賴喇嘛」。由此就可見,此次找他成為「達賴喇嘛」完全是出於對他的控制方便。
倉央嘉措本身出身於紅教家庭。紅教又叫寧瑪派,是公元8世紀就出現了,而黃教,也叫格魯派,15世紀才出現。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桑吉嘉措為了自己的權利,尋找到了倉央嘉措成為「達賴喇嘛」。
紅教在是允許結婚的,但是黃教不一樣,他的教義更嚴格,不允許結婚,或者近女色。這就使倉央嘉措感到束縛,不自由。他並不想當這個所謂的「達賴喇嘛」,而無奈的是,命運卻偏偏選擇了他。
康熙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96年,康熙平準噶爾叛亂過程中偶爾從俘虜的口中得知五世「達賴喇嘛」早已圓寂。
原來準格爾首領葛爾丹早年曾赴西藏學習,拜在「達賴喇嘛」門下,同桑吉嘉措關係密切。兩人分別掌握大權後,桑吉嘉措為了壯大黃教權利,把秘密告訴了葛爾丹。康熙聽到此消息後大怒,致書嚴厲斥責桑吉嘉措,桑吉嘉措一邊向康熙認錯,一邊趕緊去迎接「轉世靈童」。
次年,14歲的倉吉嘉措被選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拜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剃髮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在這一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正式成為了六世「達賴喇嘛」。
二、政治的傀儡,不甘寂寞的少年。
倉央嘉措雖然當上了「達賴喇嘛」,卻只是有名無權,所有的權利掌握在「第巴」也就是桑吉嘉措手中。倉央嘉措只是一個傀儡,加上黃教教義嚴格,不準接近女色,各種繁文縟節嚴苛而繁瑣,讓倉吉嘉措難以適應。
時間久了,也就造成了倉吉嘉措對於這些強加的枷鎖的憎恨與反叛,於是開始放縱自己,就像他寫的那首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詩中是對自由和愛情的渴望,更是對繁文縟節的反抗。
與此同時藏族內部各種勢力也到了不可調和的時候。明朝末年,黃教為了壯大自己的地盤,獲得整個西藏的管轄與控制。聯合蒙古的和碩特部打敗了當時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
但是在這之後和碩特部並不想退兵。藏族黃教與蒙古部實力相差太大。在五世「達賴喇嘛」圓寂之後 桑吉嘉措就想辦法跟和碩特部奪取權利。
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拉藏汗繼承汗位。與桑吉嘉措矛盾日益漸深。終於在康熙四十四年,桑吉嘉措決定率先先下手,想辦法找人在拉藏汗的飯裡下毒,沒想到被拉藏汗發現。拉藏汗大怒,發動大軍打敗了桑吉嘉措的軍隊,殺死桑吉嘉措。跟康熙上報,說桑吉嘉措謀反,六世「達賴喇嘛」不是真正「達賴喇嘛」,品行不端,請於貶廢。
於是康熙皇帝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喇嘛,詔送京師。倉吉嘉措的命運也就到了最後的時刻。蒙古軍隊在押解到哲蚌寺下時被武裝僧人所救。僧兵和蒙古部隊打了三天三夜。最後為了避免無辜的傷害倉吉嘉措放棄了抵抗,獨自從寺中走出,也就有了那一首有名的絕筆詩:「白色的野鶴啊,請將飛的本領借我一用。」
關於倉吉嘉措最後的結局還有很多傳言,一種說是病逝,第二種是被拉藏汗秘密殺害。第三種是被康熙皇帝囚禁於五臺山,最後一種是被偷偷釋放了,經過遊歷成為普通的牧人。
三、個人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在那個藏族黃教,紅教,和碩特部,中央的這幾股勢力的爭鬥中倉央嘉措只是一個傀儡,是命運把他推到了歷史的舞臺上。他的本心只是一個普通的少年。
渴望自由和愛情,厭倦繁文縟節。他還沒有看明白什麼是政治,什麼是權利。就已經匆匆的消失。留下的只有那一首一首的情詩。如果他不是六世「達賴喇嘛」。他可能只是一個浪子,他可能只是一個青海的牧民 ,過著平淡的生活。
桑吉嘉措為了壯大黃教的權利追求藏族的自治,並不能稱他為為了一己私利。他的秘不發喪,聯合準格爾部的葛爾丹,有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藏族能夠脫離拉藏汗進行自治。但是無奈藏族勢力太弱小,在內部分裂的時候無法形成統一,也是民族的悲哀。藏族地區由於處於高原,內部資源匱乏。
部族歷史長遠,始終處於奴隸社會。很多人生下來就是「寺產」,農奴豐年還能餬口,到了災年只能向地主借糧。沒有發展的願望,地主階級永遠可以延續。階級矛盾永遠無法彌合。宗教盛行的原因是因為生活太過苦難,只能依靠於宗教使其擺脫苦海,祈求來世。
結語
當一個民族身陷苦難,不管是桑吉嘉措,還是倉央嘉措都不能夠做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桑吉嘉措為了擺脫蒙古部落控制,最後被殺。倉央嘉措最後為了不讓寺僧無辜死亡,自己赴死。藏族人民長久的受到地主的剝削,社會制度無法通過大量的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上的每個人都不能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愛情,只能通過宗教和詩歌來暢享未來和遠方。
現在的藏族人民由於有了我們解放軍解放了農奴,重新分配了土地。國家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網,基礎建設不斷翻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每個人不用去祈求來世,在現在,在當下就能過上美好的生活。
可以自由的追求愛情和事業,不會有過多的限制,宗教也變成了一種平常的信仰。不會與政治捆綁,人民也享有信仰自由的權利。歷史中的苦難終於過去,藏族人民當家做主的日子也終於到來。
倉央嘉措是被權利鬥爭的犧牲品,25歲的年紀正是人一生中最好的的時候,卻被卷進權利鬥爭的漩渦之中。只能靠詩歌去擺脫生命的枷鎖。愛情與自由在生命之中從來都是珍貴的,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參考文獻:《倉央嘉措詩集》、《藏族史綱要》、《藏族簡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