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也是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紀偉人」的人,能與他媲美的只有伽利略、牛頓二人。在世人眼中,愛因斯坦的科學之路十分平坦,似乎沒遇到什麼挫折。但是,從他遺留的手稿和書信中卻可以看出,他臨終前仿佛經歷了什麼痛苦的事情,又或許在隱瞞什麼,否則他也不會銷毀統一場論手稿。
統一場論,是從「場傳遞相互作用」的觀念出發,統一地描述和揭示基本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質和內在聯繫的物理理論。迄今為止,物理界總結出了4種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後世物理學家的研究方向,也是基於這4種相互作用,愛因斯坦曾強調,一旦人類掌握了統一場,未來社會將會發生根本性的顛覆。
愛因斯坦是一個理智的人,眾所周知,他曾研發過核武器,而核武器的危害已經很好地在日本人身上得到了體現。然而,愛因斯坦研製核武器的初衷,卻是為了增強各國的自衛能力,他在研發之前,也曾猶豫再三,在科技帶給人類社會便捷的同時,自然也會帶來危害。不過,在使命感與責任感的驅使下,愛因斯坦還是決定將原子理論應用於核武器研發,並使美國成為第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然而,美國的所作所為卻深深地傷害到了他,在那之後,儘管他奔走多地,極力挽回核武器帶來的不良後果,但仍於事無補,核武器一旦被啟用,便是一顆永遠的定時炸彈。晚年時,致力於研究統一場論的愛因斯坦一把火燒毀了小半本手稿,他的研究成果也隨之而去。
2019年3月6日,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愛因斯坦檔案館,展出了愛因斯坦生前撰寫的110份手稿,其中許多內容都是首次公開。在這些手稿中,絕大部分都是他在1944年-1948年期間留下的數學演算筆記、信件、論文,以及尚未發表的科學文章等。從上面記載的內容可以分析出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晚年遭受的困擾,以及被銷毀的那部分手稿內容。
專家推測,被銷毀手稿記載的內容,不外乎以下三種:超越光速的方法、超級武器的製造方法、揭示宇宙真相。可是,這些想法都過於武斷了,沒有直接證據表明他正在進行這些領域的研究,但是,愛因斯坦在1951年12月12日寫下的一封信中,似乎表明了這麼做的理由。
他在信中表示:「五十年的思考並沒有讓我更接近於什麼是光粒子的問題。今天,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知道答案,但實際上這只是在愚弄自己。」從這句話中可以推斷出,愛因斯坦燒掉手稿的唯一可能,只剩下他發現自己的偉大成果不過是犯了低層次的錯誤,而晚年時期的他,已經沒有精力去尋找正確答案來糾正自己的錯誤,也沒有勇氣拆毀自己的「金身」。因此,他才會選擇將手稿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