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是我國的南北分界嶺,也被譽為「生物基因庫」。隨著國家多年來的努力保護,秦嶺內自然生態環境大大改善,很多以往「只聞其名、不見影蹤」的生物也再次被人們發現。根據最新報導,秦嶺中段南坡的陝西黃柏塬自然保護區裡的紅外相機拍到多種野生動物的珍貴畫面,其中獨來獨往、行蹤詭秘的金貓更是被首次拍到。
據悉,在2019年10月,陝西省太白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中,意外發現金貓的蹤影。通過圖片的對比和專家的確認,這是一隻中等體型的成年金貓,也是陝西省寶雞地區首次拍攝到金貓的珍貴影像。
似「虎」像「貓」,顏色最多種的野生貓科動物!
金貓(學名:Catopuma temminckii),又名亞洲金貓,為貓科金貓屬動物,曾廣泛分布在我國南部、印度、緬甸、泰國等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地樹林地區,其中有一半分布區域是在中國境內。亞洲金貓又分為亞種、華南亞種及西藏亞種,其中亞種棲息在東南亞地區;華南亞種及西藏亞種分別在華南及西南地區。不過現在我國金貓的棲息地已支離破碎。
在外形上,金貓似「虎」像「貓」,即它的臉部像虎,但身上沒有斑紋,身體也有點像貓。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頭部兩眼內各有一條白紋,額頭有黑灰色縱紋延伸至頭後,體色存在多種,可分為紅金貓、灰金貓和花金貓三種。由於多地金貓的顏色不一樣,老百姓對它的叫法也不一樣,如紅椿豹(紅色型)、烏雲豹(黑色型)、芝麻豹(花斑型)、狸豹(灰棕色)等。
有研究報告顯示,金貓可能是顏色最多樣的一種野生貓科動物。科學家認為可能與金貓的棲息地不同海拔、所處的自然環境不一樣有關,如低地森林和高山灌木叢捕獵需要不同的色彩進行偽裝。而且因老虎、花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的存在,顏色多變可更好地隱藏自己。
性情兇猛,傳說能「殺虎屠象」的林中戰神!
金貓屬於中型貓科動物、獨居、夜行性,體長約100釐米,其中尾長約50釐米,體重為9-16千克(雄性普遍大於雌性)。金貓外耳非常靈活,可以收聽到四周微小聲響(中型貓科中僅次於猞猁),其主要食物為嚙齒類、爬行類、鳥類以及麂和麝等大型有蹄類的幼崽,另外野生大熊貓的幼崽、金絲猴也在它們的食譜上,稱得上是林中的頂級掠食者之一。
從金貓的食譜來看,金貓並沒有顯得多兇悍。但是在古代文化或老百姓的口中,金貓卻是與虎、豹齊名的「彪」。例如《水滸傳》中的「祝氏三傑」以及《連環套》中的「賀氏四傑」等。而在我國西南地區和東南亞很多少數民族的傳說中,金貓被認為是可以「殺虎屠象」的林中戰神。如廣西地區流傳「黃虎(金貓)」可跳上虎背咬死老虎;泰國流傳的「火虎(金貓)」更能幹掉一頭大象。隨著人們目擊到金貓襲擊牛犢、小鹿、野豬等動物,以及大型動物屍體上看到金貓的蹤跡,關於它的戰鬥力傳說也憑空增添了一些信服力。
收了一個小弟
在一些專家學者的預測中,在虎、熊、豹等大型食肉動物逐漸消失的情況下,金貓或會「迫不得已」上位,頂替那些森林中大型食肉動物的生態位,登上森林頂級食物鏈的頂端。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體型不大的金貓也能「林中稱王」。當然也要看看它們能不能撐到那一天。
棲息地縮小,配對容易打架,人工繁育非常困難!
和其他野生貓科動物面臨的生存問題,金貓也在經歷著。一是因人類活動,它們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範圍不斷縮小。二是食物減少:由於棲息地縮小,導致有蹄類的動物數量也在下降。若不小心進入人類聚集區覓食,偷吃家禽家畜,又會產生「人獸衝突」矛盾,帶來殺身之禍。三則是一身漂亮的皮毛成了大型貓科動物的替代品,遭到非法盜獵者的捕殺。
此外人工繁殖也困難重重。金貓通常一胎只產1隻幼崽,若意外產下2隻,也只有1隻能存活。而且動物園裡的雌雄金貓配對時,非常暴躁,容易發生一方咬死另一方現象,大有「一言不合就會幹掉對方」的樣子。之所以在野外沒事,那是因為感覺氣氛不對的話,大家都會山水再相逢,有足夠的空間逃跑。
為何不用人工授精?其實這方法也不行。因為金貓和多數貓科動物一樣,必須有交配動作才會釋放出卵細胞。如果直接導入精子的話,根本就找不到卵子結合。因此,世界各地動物園的金貓都處於消亡狀態,死一隻少一隻。
結語:
由於金貓的行蹤詭秘,種群數量難以統計。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998年版)顯示,我國境內金貓的種群數量3000-5000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個數據到今天不知道是增還是減了。從目前安置的紅外相機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在四川、雲南、西藏、陝西、甘肅等五省保護區裡有拍到金貓的蹤影。而隨著這些年保護區的不斷建立,我們有能力為後世留住它們,也不僅僅只是金貓。(圖片來源網絡)(魚視角,自然、動物、科學。謝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