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獲得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其中在三體中有一個法則「黑暗森林」法則和一個概念「降維打擊」。「黑暗森林」推動星球文明間的關係發展,也通過一個毀滅性武器「二向箔」,降維打擊」終結了人類文明。
那麼二向箔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將強大的立體星球變成平面化,將所有人類和三體人都變成渣渣,今天就來說說。
二向箔是一種具有殺傷力的降維打擊武器。在《三體》中,沒有比這句話更令人討厭的話了:「我需要一個二向箔,清理它。」
二向箔是一張發光的透明紙片,首次出現在《三體·死神永生》中,宇宙處於黑暗森林狀態,根據規則,任何暴露出來的文明,都必須儘快澄清。
其中有一個歌者文明的探測者,在穿過太陽系時,無意地注意到地球文明被三體星系標出了位置,當他意識到這個通過撥弄恆星向外發射信號的文明,具備了標出別人所處坐標的能力,卻沒有選擇隱藏自己時,歌者感到了巨大的威脅,於是鎖定人類,拋出二向箔。
我們知道人類所處的空間只能是3D立體的,宇宙是由長、寬、高三個維度組成的,當二向箔與三維宇宙接觸的瞬間,會使三維宇宙中的一個維度無限收縮,從而使三維空間中的所有物質,融化成二維宇宙,從此不可逆性,逐漸導致高緯度空間向低緯度空間壓縮,即降維打擊,超弦理論描述的宇宙時空,由十個維度、單個時間軸共同構成,降維打擊的存在,直接影響著不同維度的生命軌跡。
二向箔的基本原理是空間二維化,本質上說是將原本的三維空間中的單個維度捲曲壓縮,進而實現對空間的逐步吞噬和拆解,原來的三維空間多數部分將不復存在,變成了二維的了。
這種毀滅性的原理也和黑洞相似。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引力很大,連光都無法逃脫。
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個定值稱作史瓦西半徑,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
所以可以說書裡的二向箔就是「黑洞」,他們毀滅一切,吞噬一切。這也讓我們能馬上聯想到非常經典的話「毀滅你,與你何幹。」
落後的文明在強大如三體文明,如歌者文明面前不就是蟲子,可以輕易的毀滅。丟一個「二向箔」清理一切會生產垃圾的文明,該是多省事。
可以說《三體》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無可挑剔,在人文哲學的思考上也毫不遜色,如書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是不是很讓人產生思考,最近的沒有所謂的馬雲時代,只有時代中的馬雲等不就很能反映這些哲學思考。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劉慈欣所寫的《三體》絕對是科幻界的裡程碑之作,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一共有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筆者最愛第二部與第三部,初讀時簡直興奮到停不下來。即使晚上睡覺時,滿腦子也都是宏偉縹緲的宇宙,新奇的科幻概念,巧妙的故事構思。
最讓筆者震驚的是第三部中,被三體人截獲後「復活」的雲天明,寫給人類的3個童話故事。
童話裡藏著地球文明獲救的方法,但初讀第一遍不到結尾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最後跟著作者的筆伐,一點點解開謎底的時候,有種看偵探小說爽到爆的感覺。
但凡看過這三個故事的人,沒有不佩服劉慈欣的。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辭的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因此,我想給沒看過《三體》的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書,它非常值得一讀。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馬上聖誕節、元旦節都要到了,送自己、朋友、親人禮物時,強烈建議送這套科幻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