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美國拍了多少鯊魚電影,前幾天B站官方帳號就整了一個鯊雕片合集,光看名字就虎得不行,這種感覺就像翻出爹媽壓在紅棉被下的壓縮碟,上面寫的大戰都讓你臉紅。
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重溫生物學和基礎物理知識,才敢點開拍了6部的《鯊捲風》系列。
場面著實宏偉,和復聯最後的大戰有一拼,它用好萊塢災難片一貫的超現實手法,在全球進行了一次驚人的鯊魚空投。
剛看完第一部時,我單純地認為這只是一部誇張描述的警世環保片,直到鯊魚飛過洛杉磯、撞機紐約、侵襲華盛頓、打砸賭城,甚至隨著這股邪風席捲全球後,我才發現這部電影講的不是鯊魚多能飛,而是作為主角不要隨便和前妻來往。
在主角芬冒著鯊雨前往前妻家中時,就註定他將成為科特·史蒂文斯式的悲劇英雄人物,鯊捲風摧毀地球後,剛看完《前目的地》的導演安排他重返第一起事故,滅掉會飛的鯊魚,拯救全人類。
雖然我不知道《鯊捲風》到底該分類成什麼片,但它無疑是一部巨作。
毫無疑問,鯊魚是好萊塢電影人心中永遠的靈感繆斯。
它們加起來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漫威和DC的英雄系列,除了《鯊捲風》之外,每一部都能讓人看到美國對鯊魚的極度想像力。
前幾年,觀眾對普通鯊魚審美疲勞,多頭鯊系列橫空出世,不同於普通鯊雕片,它帶著點希區柯克式的心理驚悚,又不乏斯科特的多變科幻。
其重點直白,就在於奪命和多頭。
兩頭來自變異,三頭是深海的地獄狗,當你以為這已經是極限時,好萊塢又給了你六頭鯊,天外飛仙一秒升天,這是只存在於鯊雕片的奇觀。
同樣的,你還能在美國鯊雕片裡找到鬧鬼鯊、殭屍鯊,導演夠大膽,演員就能演,結局全靠編劇圓。
甚至有時候他們都不在乎劇情,只要鯊魚夠勁,觀眾都能盡興。
實際上,早在1975年,史匹柏的《大白鯊》首次擠入夏季大片時代以來,鯊魚就成為最受歡迎的電影惡棍之一,它們一意孤行,就為了摧毀沿途的一切。
早年間的鯊魚惡霸還算個乖仔,重複上岸覓食再被人類搞死的劇情。
經過幾十年的變遷,美國鯊雕片不滿足於只把鏡頭放在人鯊大戰上,鯊魚才是絕對主角。
它們無處不在,有如神跡。
在沙海上演人鯊版精絕古城,上了岸就玩鯊球崛起。
它們大無止盡,是走在反科學的先鋒。
甚至有數據顯示,鯊雕片中的鯊魚正在急速成長,有望成為體量最龐大的電影惡霸。
除了英雄主角,至今沒有能在鯊雕片中戰勝鯊魚的生物,這是好萊塢對自然的天生敬畏。
「如果不是為了確保人類的領主地位,我的電影裡只能有鯊魚一個贏家。」
美國人對於鯊魚的狂熱不僅來自好萊塢強加的光環,從1987年開始,每年探索頻道都將進行為期一周的鯊魚周活動,僅在2018年就吸引了超過3500萬名觀眾。
在谷歌地圖上甚至還有針對美國鯊魚襲擊的專門板塊,每個被鯊魚滅口的受害者都榜上有名,被美國人銘記。
可以說,鯊魚將美國人對自然的恐懼與對海洋奧秘的探索和迷戀結合在一起,即使每年死在自動售貨機上的人比葬身鯊口的人更多,但它仍是自然界的完美恐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