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學生考慮到高考分數不一定進入浙大,就報考了浙江大學提前批海洋科學專業,結果被錄取了。現在聽說海洋科學就業一般,轉專業也只能在提前批裡的幾個專業選擇,感覺「可惜了分數」,後悔沒有選擇西北工業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浙大的海洋科學專業的前兩年在杭州上學,從大三開始到舟山校區讀書,本科主要分流生化和物海方向,讀研是對應海生、海化、物海、海藥、海洋物流等幾個研究所。
坦承地講,哪怕是一流大學,海洋科學專業也太偏向科研,普遍不是熱門,業界幾乎沒有對口的崗位。畢業後要麼考公,如果想去高校、科研院所,博士幾乎是必須讀的。
顯而易見,提前批錄取的院校和專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些提前批融合了多類別的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也會有些不合理。每一所高校,對提前批轉專業也有不同的限制。
浙江轉專業限制在提前批內,而復旦、科大、南大提前批是可以自由轉一批的專業。以復旦為例,2018年僅自科試驗班就有94人選擇報名轉專業,佔到了總人數的20%左右,成功率超過50%,即使第一年失敗,第二年也可以接著申請。
部分提前批專業最大的缺點是比較冷門,比如說,今年華中科技大學在內蒙古投放2名護理專業名額,投檔分數僅在565分,而去年在600分以上。
清華大學在江蘇省的提前批次只招收4個名額,3個是核工程定向培養,1個是航空航天專業。今年清華大學在江蘇省投檔分數是414分,沒有復旦大學高,更低於北京大學420的分數線。
清華大學的核工程定向培養歷來在高分考生裡存在爭議,認為這個專業畢業後,將來的職業發展空間有諸多的限制,不如報考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更有前途。
當然,也有不起眼的普通院校,在提前批招生裡投檔分數很多。上海海關學院是典型的二本中的「戰鬥機」,因為大四參加考試,進入海關系統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明明是一所二本院校,反而在陝西省等地的投檔分數線高過很多一本院校分數線。
還是在內蒙古,二本院校北京電子科技學院以600分的提檔線力壓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985高校,原因是北京電子科技學院是一所培養信息安全和辦公自動化專門人才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後有很大的機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
提前批最大的好處是考生可以有兩次報錄的機會。不過,考生沒有足夠的實力,盲目追求大學的名聲並不是特別可取。
有什麼樣的能力就去什麼樣的學校,沒有必要羨慕清華北大、浙大復旦。如果只有復旦交大的水平,哪怕高考超常發揮,能將進入清華北大,也不太建議去報考清華北大。
更不建議高分低就,利用提前批的機會進入排名前列的高校,選擇一個冷門專業「受委屈」,甚至寄希望將來「跨專業考研」。同樣的分數,不如選擇一個擅長的、喜歡的好專業,哪怕將來考研,把握也相對更大一些。
既然已經提前批考進浙江大學海洋科學專業,後悔也來不及。如果可以接受但不喜歡,那就堅持好好學習,爭取四年後保研,跨保到其他專業,或者入學後重新選擇方向,轉換專業。考慮到浙大的平臺和資源,留學、考公、各類定向選調,畢業以後機會還是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