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州市番禺區橋城中學8年級 郭政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自古以來,蓮花都是文人墨客垂青的對象。她的「紅」並不僅是因為她的寧折不彎,顏色絢麗的外形,更是由於她包含的不隨波逐流,追求本心的品格。追尋蓮花之路引領著我來到了以蓮花命名的廣州番禺蓮花山。
蓮花山是名副其實的。踏入蓮花山,就已聞到那四溢的蓮花香味,令人沉醉。伴隨著一路的花香瀰漫,遊人們倘佯在蓮花山帶來的意境之中。隨風吹來的一陣陣花香,既不像牡丹花般濃烈,又沒有夜來香那樣攝人心魄。蓮花的香氣是淡淡的,聞之讓人浮躁的心靈頓時平靜下來。人未到蓮花池,心已隨蓮花去,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一睹蓮花的芳姿了。
快步來到蓮花仙境,各種各樣的蓮花讓我目不暇接,她們都像極了一個個大家閨秀挺立在水中央。當周圍寂靜無風時,蓮花就也隨即靜止了。或抑、或揚、或倚、或思,她們在默默地展示著丰姿,仿佛在聆聽著、思索著、思念著、傾訴著……而當一陣風吹來,蓮花池便沸騰了。她們隨風起舞,盡情擺弄著她們那古樸淡雅的外衣,如一個個瓊瑤天仙下凡,遊戲人間。
蓮花之美讓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沉醉在蓮花的意境之中,享受著這難得的休閒。我為觀花而來,雖說欣賞到了蓮花之美,可總是感覺到缺少了什麼?
我要追尋些什麼呢?我的心在思索。俗話說得好,美景在高處。我滿懷期待向上走!
我費盡力氣爬上了蓮花山頂,山風較大,吹得人有些站不住腳,果然是一覽眾山小,山下的風景展現在面對,自有一番景致。站在山頂環視四周,一股股失望的氣息充滿我的心田。這個最高處的一個池塘並沒有蓮花生長,估計有的只是深埋在地下,暫時未見天日的蓮藕。我難掩心中的失落,計劃選擇敗興而歸。突然,一隻寬大有力的手拍在我的肩膀上,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掛著相機,或許是當記者的叔叔吧。他注意到我的失落,便伸手指向泥潭中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我仔細一看,那是一株嬌小的蓮花,仿佛一陣輕風都會把她折斷。山風呼呼地吹,把她吹得倒向一邊,風止的那瞬間,她又挺起胸脯,在這風雨中頑強地成長。
叔叔感嘆說:「蓮花雖小,鬥爭勁大啊。」說罷,我回頭再看叔叔嚴肅的神情,似乎被蓮花的精神所折服。看著那一朵身軀羸弱的蓮花,我似乎也感受到了她不懼風雨的堅強。雖然這一朵蓮花嬌小,但無懼風雨的摧殘,頑強生長,它一直與淤泥作伴,又始終堅守心中那一片淨土。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不與世俗,汙穢同流合汙,好一朵冰清玉潔的蓮花!
這不正是我心中苦苦尋求的蓮之王嗎?這不正是我今天最好的收穫嗎?
點評:文章之魂在於高度。本文從旅遊中看花,到追尋蓮之王的過程,收穫了蓮花的精神,思路特別清晰,文筆流暢,立意與高度好!
本文喜獲第十三屆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預賽二等獎。
點評老師:一耕,資深媒體人/作家/導演,廣東省青年工人作家協會會員
現任廣東廣播電視臺《南粵童星》欄目總導演,南粵童星藝術品牌創始人。
歷任廣州報業集團某系列報編輯記者、主編、副社長等職。2015全國優秀小記者輔導老師,2016年中央電視臺少年中國行全國青少年電視才藝評選全國金獎指導老師,2018全國冰心文學大賽優秀輔導老師一等獎,散文《家鄉夢縈》獲2018全國冰心文學大賽一等獲。
從事媒體工作20多年,撰寫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網》、南方日報、廣州日報、鳳凰、搜狐、網易、今日頭條等媒體發布,發表文章超過50萬字。
曾指導眾多學生獲得全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黃埔區金獎等眾多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