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化學趙桃林老師
前段時間,某高校男生潑濃硫酸傷人的惡性事件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在對作案者的手段之殘忍感到震驚之餘,有關化學試劑的事故處理方法也被廣泛討論。那麼,到底是什麼魔鬼屬性讓濃硫酸能夠大殺四方?面對濃硫酸的魔掌,又該如何為自己爭取一線生機呢?
硫酸是我們初中所學的三大強酸(鹽酸、硫酸、硝酸)之一,也是化學實驗室的常見試劑。在初三上冊的課本中,我們已經學習過稀硫酸的相關反應,比如:稀硫酸溶解藍色沉澱氫氧化銅、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微溶於水的硫酸鈣阻礙二氧化碳氣體的製取等。
而濃硫酸之於稀硫酸,就像青蛙之於小蝌蚪,經歷了變態發育,外觀性質上都有很大的區別。市售濃硫酸的質量分數是98%,密度為1.84 g/cm3,呈無色粘稠的油狀,俗稱壞水。濃硫酸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在稀釋時會放出大量的熱。
那麼在進行濃硫酸的稀釋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點呢?若將水倒入濃硫酸中,會導致硫酸液滴飛濺而發生危險,所以,應將濃硫酸緩慢注入水中,並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另外,濃硫酸還有兩大特性:吸水性與脫水性。或許你馬上能意識到,在一模的經典壓軸題型——混合氣體的檢驗中,正是利用了濃硫酸的吸水性來乾燥氣體,為後續檢驗排除幹擾,因此濃硫酸常用作氣體乾燥劑。
而濃硫酸之所以能對面部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主要是因為脫水性,濃硫酸能按2:1的比例從一些物質中奪取氫、氧原子(即H2O)。濃硫酸碰到皮膚,首先會變白,然後變紅變黑,濃硫酸遇水放熱,同時讓皮膚脫水、炭化。
那麼,在實驗時不慎將濃硫酸滴到皮膚上,或者不幸遇到極端事件時,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處理呢?
為避免衣服上的濃硫酸不斷侵蝕,一定要迅速脫去衣服,並及時用大量流動水衝洗。大量的水除了能衝走表面附著的酸液,同時也能避免濃硫酸遇水劇烈放熱而造成的灼傷。千萬不要試圖用紙巾、棉布擦拭以清潔皮膚,此舉不但延誤時機,還會造成更大面積的傷害。
我們關注到,在該惡性事件發生後,網絡上關於禁止使用濃硫酸的聲音不絕於耳。化學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濃硫酸是個一肚子壞水的破壞之王,但同時也是化學實驗、工業生產的重要功臣,我們決不能因噎廢食。在寒假課程中,我們也將進一步學習濃硫酸的相關知識,希望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對化學、對生命多一份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