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開通在我國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是中國航天史上的英雄史詩,令國人無比自豪、歡欣鼓舞。
戰國文獻《鶡冠子·環流》云:「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天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通過北鬥七星,就可以在群星燦爛的夜空中找到永遠在正北方向的北極星,也就實現了定嚮導航。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以我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鬥」命名,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彰顯華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淵源。從1994年北鬥一號正式立項到2020年北鬥三號系統全面建成,26年間,中國研製發射了55顆北鬥導航衛星,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受制於人」到「自主控制」、從「區域服務」到「全球指路」的艱辛歷程。
「篳路藍縷,玉汝於成。」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後,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完成,對於中國來講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工程。北鬥在研發的過程當中,吸取了其它導航系統的優點,功能更精進、更完善、更強大。北鬥三號的定位精度處於全球先進水平,在亞太地區定位精度達到水平5米、高程5米,定位精度高於其它導航系統。全球半數以上國家使用北鬥系統。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每一步都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北鬥一號系統當年就差點因經費問題無法邁步。北鬥二號研發過程中最難熬的是每一次遇到了故障,由於故障數據只有幾秒,通過這幾秒找出故障的位置和原因,難度卻成幾何級數增加。北鬥團隊成員白天向專家和同行匯報查找問題的進展,晚上通宵查找問題,直到解決問題。北鬥三號航空一線的設計師、工作人員頂著巨大的壓力工作,這「苦」,既有工作強度大、經常加班,親人離多聚少,更主要的是把國家交給的重要任務保質按時完成,這壓力是無形的。「時刻告誡自己決不能放棄,更不可能打退堂鼓、撂挑子,這是國家的任務,我們只能咬牙堅持。」北鬥二號總設計師楊惠說。
一個功能強大的北鬥系統可以說是商機無限。根據中國GNSS和LBS協會(GLAC)5月份發布的白皮書,衛星導航市場已從2011年的800億元擴大到2019年的3450億元。三倍的增長意味著巨大的商機。與衛星導航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有關的垂直市場,包括晶片、算法、軟體、數據、終端設備和支持基礎設施,實現產值1166億元,佔全行業的33.8%。隨著北鬥3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衛星導航技術專利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截至2019年底,共提交了74897項衛星導航專利。憑藉成熟的技術和主要晶片製造商的支持,北鬥系統在中國許多行業中受到歡迎。北鬥定能發揮後發優勢,更好的服務全世界。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除了今天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我們還有「天問一號」去探測火星,有「嫦娥」「玉兔」「鵲橋」研究月球,有「悟空」進行暗物質粒子探測,有「鴻雁」做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還有委以重任的「天宮」空間站等等。這就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前行,譜寫新的傳奇,在不斷創新中,引導人類走得更深、更遠。
稿源:荊楚網
作者:董華
【糾錯】編輯:範慧瑾
【來源:荊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