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寶講故事
大家都聽過《哪吒鬧海》的神話故事,那時候的哪吒和孫悟空非常相似,都是年少輕狂,憑藉自己的神通為所欲為。然而在他們相同的背後,卻有不一樣的故事。
原來,哪吒闖禍後,太乙真人不但沒有怕事,反而站在哪吒這一邊,讓他去南天門揍了東海龍王一頓。甚至當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太乙真人用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讓哪吒滿血復活。
反觀菩提祖師,孫悟空還在方寸山的時候,祖師就動了趕走孫悟空的念頭。不僅如此,孫悟空收拾包袱準備走人的時候,菩提祖師甚至還不忘警告一番:「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同樣都是愛徒的師父,同樣都是超凡脫俗的大神,菩提祖師的表現為何與#太乙真人#相差如此之大?
1、比身世。
在原文中,哪吒親口說出了自己的身世之謎:「孩兒本是靈珠子轉世…」要知道的是,靈珠子轉世不僅是元始天尊交給太乙真人的任務,更是鴻鈞老祖點頭允許的。
反觀孫悟空,他雖然也是天地所生,可他出生在荒山野嶺、人跡罕至的花果山。說白了,孫悟空的身世雖然也有高人,但註定是被「拋棄」,無人敢認領的。
這麼一比,孫悟空的身世就明顯比哪吒差了很多。
2、比經歷。
哪吒鬧海的時候,完全是東海龍王那一方先動的手。原文中寫道,夜叉分水一躍,跳上岸來,望哪吒頂上一斧劈來。
可見,哪吒完全是出於正當防衛需要,這才和龍宮一族大打出手。
看看孫悟空,他搶奪金箍棒,塗抹生死簿,甚至玉帝網開一面破格錄取他當弼馬溫。悟空呢?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擅自離守,後來更是監守自盜,偷吃蟠桃、仙丹,假傳聖旨!
3、比罪行。
前面說了,哪吒最多屬於防衛過當,雖有責任,但罪行並不大。其次,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已經受了應有的懲罰。所以太乙真人敢為他碧藕為骨,荷葉為衣,讓他起死回生。
反觀孫悟空,他犯了欺君之罪居然還敢大言不慚地對眾神如此說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攘,永不清平!」
比較一下就能發現,哪吒得罪的是龍王,孫悟空得罪的卻是玉帝。要知道,在西遊世界裡,玉帝乃三界主宰,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方寸山的菩提祖師正是用神通預知了未來,這才狠心趕走了孫悟空。因為就算菩提祖師法力通天,他敢和玉帝公開對戰嗎?別忘了,菩提祖師此刻正隱居山林,他是不可能再捲入到三界的紛紛擾擾之中的。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
嚴正聲明:本文由金寶講故事原創出品,洗稿、抄襲文案做成視頻者,必全網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