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 檬 報導 2月3日,鄒平縣好生鎮子非園藝花園中精巧的盆栽吸引了顧客駐足觀看。
□ 本報記者 李 檬
去年春節,由於「八項規定」的影響,嚴重依賴政府採購的花市經歷了不小的震蕩,一年過去,花市有何轉變?1月下旬,記者走訪了山東各地花市。
「去年年初,大家都認為花業寒冬要來了,一年下來,我這裡的生意卻比哪年都紅火!」當被問到銷售情況時,鄒平縣好生鎮「十裡花卉一條街」久久花園的總經理畢研福的回答讓記者頗感意外。他告訴記者,他的花店向來兼顧政府採購與居民消費,雖然目前政府採購近乎絕跡,但居民消費卻大漲,一增一減,總體與往年持平。
好生鎮林業站站長高守林認為,在政府採購與居民消費此消彼長間,存在一定聯繫。「過去的政府採購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於節日走訪,這些花到底還是由個人消費了。如今,過節沒人送花了,但這些人養花、賞花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改由自己掏錢。」
從這個角度看,花卉消費有它「剛需」的一面,只不過,與政府採購的「大手大腳」不同,個人購花更注重性價比。青州市黃樓街道綠聖蘭業花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珉芝表示,自己公司出售的大花蕙蘭、蝴蝶蘭等高檔花卉,售價已從每盆200多元跌到了80元左右,而個人購花量卻從16萬株增長到了30萬株。
「這麼一來,每盆賺得少了,但總價上去了。而且,過去靠政府採購,賣花基本全靠年銷;現在面向個人,在進行花期調控後,開始變為長年供應,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經營風險。」王珉芝對這一變化表示樂觀。
花卉消費主體的轉變,既改變了「賣什麼」,也改變了「怎麼賣」。
在青州,花卉電商已然頗具規模。青州花卉產業管理局局長黃曉明介紹,如今,在該市黃樓街道,已有600多戶花農建立了自己的花卉苗木網站,用於網絡推廣的年總投入達3億到5億元,投入產出比在1:8左右。在新花卉市場西廳和中廳之間,還建立起了由20家沿街商鋪組成的花卉電商示範街。
青州花漫天花卉有限公司,便是最早落戶黃樓的電商企業之一。該公司依託周邊眾多的花卉種植村作為銷售倉庫,發展起了完整的運營、推廣、銷售流程。該公司總經理劉陳兵是江蘇人,跑到青州做花卉電商,正是看中了這裡作為花卉生產基地的優勢。「花卉電商若無基地支撐,就會導致銷售利潤薄,發展後勁不足。這裡的花卉品種多,儲備量大,網上客戶下單後,20分鐘即可完成採購,大大降低了成本。」他的網店最初是為其它基地賣花,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後,又發展起了自營的基地。去年4月,中國最大的花卉零售商福建春舞枝集團高額注資青州花漫天,持有了其70%的股份,劉陳兵的事業進一步壯大。
在花漫天的帶動下,13家花卉網絡電商陸續進駐電子商務示範街,圓通、韻達、順豐等快遞公司也紛紛在此設立網點。「花卉電商逐漸集中,既可方便業務交流,又能共用基礎服務資源。」青州市花卉產業發展區管委會主任徐傳江表示,為鼓勵花卉電商集約發展,該市對在花卉電商示範街經營的電商免費提供兩年房屋使用權,並為青年創業者提供5萬元無息貸款。
省林業廳種苗花卉站副站長陳俊強認為,生產上的小型化、功能化,銷售上的電商化,是2014年以來我省花卉產業的最大趨勢,也是花卉消費由政府向個人轉變的必然結果。在這一過程中,由於花卉的特殊性,花卉物流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短板,無論是以青州為代表的盆栽花,還是以臨沂為代表的鮮切花,都面臨這一問題。「另外,以泰安花樣年華景區為代表的花卉旅遊,以菏澤牡丹籽油為代表的花卉深加工,也都展現了花卉產業發展的多種可能,擁有廣闊的市場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