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液態金屬加持的ROG冰川散熱架構到底是個啥?

2020-12-06 中關村在線

一直以來,ROG作為遊戲筆記本中的高端品牌,憑藉其在主板、顯卡領域的深厚積累,其強悍性能已經成為品牌標誌之一。實際上,其散熱系統的實力也同樣被專業玩家所稱讚,尤其是ROG命名為冰川散熱架構的散熱架構,一經推出後就成為遊戲筆記本散熱設計風向標。

進入2020年,搭載十代英特爾處理器的ROG筆記本,散熱架構又全面升級到冰川散熱架構2.0,不僅在風道、散熱鰭片、熱管等方面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技術、設計的升級,更是全面採用德國暴力熊的液態金屬作為導熱材質,大幅提升了冰川散熱架構的散熱效率和性能,讓玩家擁有高性能的穩定與耐用的同事,也帶來更為舒適的應用和體驗。

液態金屬導熱黑科技

CPU是通過介質將熱量從晶片傳遞至導熱片,再由熱管將熱量轉移來完成散熱過程。相對於傳統的矽膠介質,液態金屬能夠做到與導熱片和晶片的無縫接觸,真正實現面積最大化。同時更高的導熱係數也讓散熱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樣的使用場景下可讓CPU降低10-12℃,噪音降低4%。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增強,ROG對於液態金屬介質成分配比的精心調校也十分重要。目前液態金屬介質主要材料分為鎵基和鉍基兩種,鎵基的熔點低、沸點高,而鉍基的熔點則要到60℃。由於液態金屬在達到熔點後才能獲得最佳的導熱效率,ROG的冰川散熱架構2.0選擇了以鎵基為主的液態金屬材料,室溫下就處於液態,時刻提供最佳的散熱效果。

圖中圈注部分為封閉環

另外,由於液態金屬有著導電的特性,如果流入電路中會造成短路、損壞元器件。為了保障液態金屬不會對筆記本內部其它元件造成影響,ROG研發出了特殊的封裝結構,將液態金屬牢牢限制在晶片範圍內。同時,針對液態金屬會腐蝕銅等材質的問題,ROG對純銅導熱片表面進行了鍍鎳處理,最大程度地防止了液態金屬對導熱片的腐蝕,延長了散熱系統的壽命。

多熱管迅速轉移熱量

CPU的熱量,可以通過液態金屬快速傳遞到導熱片上。不過此時,熱量依舊處於機身內,如何將這些熱量快速轉換到機身外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環。ROG冰川散熱架構2.0系統首先針對熱管的材質與結構進行了獨有的設計,讓散熱效面積達到更高。ROG冰川散熱架構2.0的熱管內部,採用了當前效率、效果最佳的「熱熔渣結構」。通過合理的布局,縮短了熱管到達散熱端的距離,提升了熱傳導速率。而CPU和GPU之間的貫通與獨立熱管混合設計,則保障了散熱效果的均衡。

在冰川散熱架構2.0系統中,ROG提高了熱管數量。更多更密集的熱管數量,配合最多12mm的熱管寬度,ROG冰川散熱架構2.0有著了更加高效的熱轉換系統,確保了處理器和電路板等電子元件熱量快速傳遞到散熱片等位置。

更薄冰翼鰭片更大散熱面積

熱管傳導的熱量,最終導向散熱鰭片,通過風扇將熱量吹離機身。如何增大鰭片的表面積,讓熱量能夠更快、更多的接觸到低溫空氣,是提高散熱效率的最重要環節。在這方面,從PC第一塊無風扇被動散熱的散熱金屬片出現開始,無論是材質還是形態,發展的可謂五花八門,而工藝與設計依然具有決定性作用。

ROG冰川散熱架構2.0,採用0.1mm特殊銅製散熱鰭片,是普通鰭片厚度的二分之一。更輕薄的散熱鰭片減少了空氣阻力,可實現在同樣的空間大小內放入更多的散熱鰭片,增加散熱面積,從而促進熱轉化效率的最終需求。整體的散熱效率提高了10%,並且降低了8.2%的空氣阻力,也因此被命名為「冰翼鰭片」。ROG槍神4Plus為了保證十代酷睿i9-10980HK和NVIDIAGeForce RTX 2080SUPER顯卡性能的發揮,將散熱鰭片數量增加到了284片,總表面積增大至178125mm²,比上一代增加了73.8%。而作為輕薄高性能遊戲本的ROG冰刃4Plus,其散熱鰭片的數量也有220片,總表面積達到了111700mm²。

高性能絕塵風扇高效對流傳熱

熱量傳到散熱鰭片上,需要大量的空氣進入持續保持溫差才能進行對流傳熱將熱量最終排出機身外。ROG冰川散熱架構2.0使用了兩個12V高轉速LCP材質高性能風扇。LCP材質能使得風扇扇葉做到更薄、更堅韌,這使得ROG冰川散熱架構2.0的風扇葉片增多至83片,加上轉速的保障,提升了15%的氣流量。

不過,ROG冰川散熱架構是一套設計相對靈活的系統,尤其是在對流傳熱方面,ROG的設計師會根據不同機型因地制宜的進行最優化設計。如ROG槍神4Plus還有著3D進氣格柵和A蓋梯形散熱脊設計,並增加了181個散熱孔,讓通風更順暢。

而在ROG冰刃4Plus上,散熱架構升級為冰川散熱2.0Pro,其獨有的AAS風洞技術,在筆記本A面打開時會在底部打開5mm的特殊進氣口,可以提升32%的進氣量。通過暴風增壓智能散熱系統還可以輕鬆切換靜音、性能和增強三檔散熱模式,控制風扇的轉速來達到將噪音控制在40dB以下,或是強力散熱的目的。

為了保證高性能的散熱風扇能夠持久的運轉,ROG冰川散熱架構2.0還加入了除塵通道。在開機時風扇帶來的強大氣流,能將風道內的灰塵通過除塵通道排出機身外,保證風扇與散熱鰭片的乾淨與通暢。除塵風道的加入,大大減少了灰塵堆積的情況,提高散熱系統的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散熱不僅是體驗,更要有「體感」

優秀的散熱結構就是在保證筆記本電腦的運行效率以及使用壽命的同時,也會為用戶提供舒適的使用環境。在筆記本的設計中,其結構導致了熱量會因為「熱氣球原理」,不可避免地傳導至C面,也就是鍵盤面,鍵盤就成為了天然的熱輻射源。冬天還好,氣溫稍微提高,激戰正酣時筆記本鍵盤「燙」手的那種不快相信不少玩家頗有感受

所以,ROG設計出了CoolingZone散熱結構,讓機身內的風扇透過鍵盤產生空氣對流,將鍵盤表面溫度降低多達2攝氏度。在為處理器、顯卡等核心部件帶來良好的散熱效果的同時,更是為用戶帶來更為直接的體感舒適度。

擁有了強勁的配置,並且能讓這些配置發揮出最強的性能,才稱得上是一款優秀的筆記本電腦。目前,ROG槍神4系列、ROG魔霸4系列以及ROG魔霸新銳均搭載ROG冰川散熱架構2.0,有著冷靜且穩定的散熱表現。而ROG冰刃4Plus則是使用了ROG冰川散熱架構2.0Pro,憑藉著ROG獨有的AAS風洞技術,在輕薄機身中也能蘊含優秀的散熱效果。

ROG從選材、結構、工藝到設計技術,讓ROG冰川散熱架構不斷升級,持續提供了強大且穩定的散熱能力之外,也讓ROG不斷打破筆記本的設計極限提供了可能。不過從另一方面看,這也是ROG筆記本受到玩家青睞的原因所在。

(7459785)

相關焦點

  • 重新定義遊戲本,ROG魔霸4 Plus冰川散熱架構2.0冰點十足
    在屏幕方面,ROG魔霸4 Plus擁有240Hz刷新率,響應時間低至3ms。超高的屏幕刷新率,意味著能給我們呈現更加絲滑流暢的效果,讓我們在日常的瀏覽滑動和玩遊戲等場景下,都有著更勝以往的體驗,令人愛不釋手。還有100%sRGB色域加持,更極致的屏幕體驗,瞬間令人沉浸於筆記本世界裡。
  • 液金散熱性能怪獸 ROG魔霸新銳暢玩地平線
    液金散熱性能怪獸 ROG魔霸新銳暢玩地平線 2020年12月04日 11:08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液金導熱加持 冰川散熱系統全面升級ROG魔霸新銳還有一點非常值得稱讚的加分項,它是極少數萬元以下內置Thermal Grizzly
  • 液態金屬循環散熱 依米康散熱器發布
    在通過多次的試驗後讓金屬的熔點何以在7攝氏度下成為液態,這樣就可以在CPU散熱器熱管中進行循環。      液態金屬散熱器中液態金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相信很多網友們都很想了解,在此次會議上依米康帶來了常溫下的液態金屬,以及可經過高溫加熱後變成液態的金屬。我們趕緊讓網友們來看看液態金屬的真實面目。
  • 地平線:零之曙光上線 ROG魔霸新銳徵戰新世界
    液金導熱加持 冰川散熱系統全面升級   ROG魔霸新銳還有一點非常值得稱讚的加分項,它是極少數萬元以下內置Thermal Grizzly液態金屬導熱的遊戲本,搭配ROG獨家冰川散熱架構2.0方案,可讓CPU溫度降低10-12℃,噪音降低約4%,時刻提供最佳的散熱效果。
  • 一問易答:手機水冷散熱到底是啥原理
    那麼所謂的水冷散熱,到底是個什麼原理呢?只不過其採用的散熱材料不是導熱凝膠或矽脂,而是一種類液態金屬的相變材料。相變材料指的是物理性質隨溫度變化而變化,吸收或釋放大量熱量的材料,這種類液態金屬的相變材料會在溫度升高時逐漸由固態轉變成液態,同時吸收大量的熱量。
  • 絕對罕見 看液態金屬打造本本終極散熱
    酷冷博液態金屬  作為導熱用途的液態金屬,這裡特指酷冷博的液態金屬導熱墊這款產品。 液態金屬熔化了  在液態金屬熔化後,筆者用鑷子撥它,發現此時的液態金屬,因為銅的保溫關係,仍然呈現液態,但是很稠,幾乎不具有流動性,說明了它用於散熱時是很安全的
  • 遲來的巨人 液態金屬如何改變散熱行業?
    液態金屬導熱劑在民用之前,常用與高能量密度的界面,比如艦載雷射炮,雷射切割器,又或者在核電站裡作為換熱液體。而最近幾年產出的比特幣礦機有的也在用液態金屬導熱劑在界面上。部分比特幣礦機在使用鉍基合金導熱液態金屬導熱劑一般分為兩種,鎵基合金與鉍基合金,鎵基合金製作的液態金屬導熱劑一般都是常溫液態,比如開蓋常客酷冷博。鉍基合金一般為常溫固態,應用在導熱劑的產品裡就是液態金屬導熱片。
  • 索尼PS5拆解:自研SSD主控 液態金屬散熱
    內部的散熱系統可見PS5是非常下功夫的,包括風扇、風道、散熱孔、熱管、鋁製鰭片等,那顆索尼和AMD定製的8核Zen2+RDN2主晶片,甚至用的是液態金屬散熱介質。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索尼PS5拆解:自研SSD主控 液態金屬散熱http://news.zol.com.cn/758/7585241.html http://news.zol.com.cn/758/7585241.
  • 創物者M評測:液態金屬散熱,輕薄與性能的融合
    不僅減輕了機身重量,還使得機身擁有更好的耐刮能力。整機的厚度薄至18.3mm,而重量也僅為1.7kg左右,非常便於外出攜帶。 液態金屬散熱: 高性能發揮的同時
  • 10核酷睿i9開蓋換上液態金屬散熱 溫度驟降9°C
    Intel的十代酷睿桌面版發布有段時間了,旗艦酷睿i9-10900K處理器做到10核20線程不說,頻率還提升到了5.3GHz,不過代價就是TDP功耗也飆升到了125W,散熱有點讓人擔心。
  • PS5將會比預期便宜,還有液態金屬散熱?一文帶你看清這些傳聞
    但是,這裡也有人給算了一筆帳,假設索尼用7個億買了獨佔一個月,按照一張遊戲盤60美元的售價計算,那麼利潤大概在20美元,看《GTA5》的總利潤大概也就不到20億的樣子,而且收入主要來源也是來自於PS主機,那麼按照道理來說7個億能直接獨佔了,但是《GTA6》的遊戲質量如何,誰也不敢保證,萬一到時候翻車了呢?
  • 雲南液態金屬產業異軍突起
    ■科技彩雲南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波)因為一個「科技入滇」項目的成功引進,使雲南液態金屬產業異軍突起,液態金屬系列產品開始批量供應市場,填補了國內外市場空白。液態金屬是一大類多金屬合金材料,在常溫下呈液態,具有沸點高、導電性強、熱導率高等屬性,主要有高效散熱、電子印刷、3D列印等用途,可廣泛應用於工業、軍事、航空航天、醫療、家庭等領域。
  • 科幻電影裡的液態金屬成真
    本報記者 任志方 整理   一臺「柔軟」的電腦  說起液態金屬,人們最容易想起的大概是水銀。其實,液態金屬是個大家族,通常泛指熔點比較低的金屬或合金材料。在這個大家族裡,水銀只是其中個性「張揚」的一份子。它易蒸發,會形成有劇毒的汞蒸氣,因而限制了實際應用。
  • 奇酷手機「全球首創」的「太空水冷散熱系統」到底是個啥?
    把360天機做了N久的BYOD系統用在奇酷上了,牛掰;手機盜搶險跟個人資料安全扯到一起,管他呢,反正牛掰;360 OS真輕巧還不卡機,牛掰;1200萬找夏普定製的TFT窄邊框屏幕,牛掰;航空鋁鎂合金全金屬一體機身,牛掰;彩色+黑白夜視智慧雙攝,牛掰;指紋、快充、HiFi,牛掰;全球首創太空水冷散熱系統,牛。。。。。等等,這是個什麼鬼?
  • 維基解密 看液態金屬散熱器的神奇之處
    由北京依米康散熱技術有限公司與中科院聯手研發的液態金屬材料,和以此研發出來的液態金屬散熱器,已經開始應用於雷射、重工業、燈光、科學研究、製冷等多個領域,憑藉其極為特殊的材料特點,和絕對的安全性,很多有著強烈散熱需求的行業,都已經開始了與依米康公司合作,力求儘快開發出散熱能力更強,體積更小,安全性有保障的散熱裝置和設備。作為一項中國人自主研發,並得到國際認可的技術,實在值得叫好。
  •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麼(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③)
    液態金屬是否預示著一場新的計算革命的到來?    液態金屬是常溫常壓下保持液態的一類合金,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圖景  液態金屬,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保持液體狀態的金屬。如鎵銦合金,是常溫常壓下保持液態的一類合金。液態金屬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蘊含著豐富的物理圖景。  那麼,液態金屬與計算變革又有啥關係?這得從計算機的原理談起。
  • 大神開蓋i9-9900K:液態金屬+打磨內核 溫度大降
    2010年的第二代酷睿(Sandy Bridge)之後,高級釺焊散熱終於在九代酷睿(Coffee Lake-S Refresh)上回歸,首批三款K系列型號都拋棄了一直備受詬病的普通矽脂散熱,那麼實際效果如何呢?
  • 機箱黑科技的集合體 崢嶸Z30新架構強散熱太誘惑
    市場上底蘊十足的金河田,近期就帶來了頗具誠意的新作崢嶸Z30機箱,新架構、強散熱、炫燈效,幾大能讓人豔羨不已的黑科技一次過加持,實在是太過誘惑了……最新推出的崢嶸Z30也同樣不例外,革命性的前置分倉架構就是它首當其衝的「黑科技」獻禮。
  • 5G熱管理時代,液態金屬能做什麼?
    液態金屬熱界面材料對於以上案例所出現的導熱凝膠這一熱界面材料,其實使用液態金屬來替代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一般來說熱界面材料導熱率越高其自然熱阻越小,那麼相應的界面熱阻也就越小,對於導熱來說效果也就越好。
  • 液態金屬:水冷導熱65倍卻不可取
    INQ報導--INQ在五月曾經報導Sapphire計劃推出首款液態金屬冷卻顯卡Radeon Blizzard X850XTPE,這種冷卻新技術利用鎵和銦的混和液體作為散熱劑,混和金屬在10度時為液態。這種冷卻劑導熱性能比水高65倍,比空氣導熱性高1600倍,因此液體金屬吸收熱量效率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