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校委會10月27日下午開會表決通過,清華大學兩名學者申作軍和宮鵬擔任副校長。據報導,在港大校委會22名投票委員中,僅各有1票反對和棄權,壓倒性票數通過,真是可喜可賀。
正如」大樹成長營「10月24日發文認為,這或是香港高等教育發展以及與內地加強聯動的全新開始,今後可能有更多的內地學者到香港高校任職,這對廣大學子尤其是計劃赴港學習的準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曾經有一段時間,香港的高校為內地學生所青睞,2014年前後,上海等地的多名高考狀元第一選擇並不是清華北大,而是香港大學,這主要是源於香港大學的師資、教學質量、獎學金、就業機會等綜合優勢,但近兩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赴港求學的熱度大幅降溫。
自2003年起,香港高校開始面向內地招生,到2019年,教育部批准的面向內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院校共15所,可面向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招收本科及以上學生,每所學校招收數百人。上海是內地考生報考香港高校中最早的省市之一,報考和就讀的考生數量也居前列,往年3、4月的校園招生諮詢會都十分火爆。
但從今年的招生情況來看,並沒有達到很多高校的預期。即使是香港大學,也只是由於江蘇文科第一名白湘菱歷史等級考為B+,無法被清華、北大和復旦、南大等名校正常錄取,最後選擇了港大的金融專業,賺取了一些眼球。但總體上,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沒有太大的聲勢。
在一些家長看來,去年一段時間以來出現的環境變化讓他們有點心有餘悸。同時,經濟的衰退導致就業的優勢不復存在,畢業後在香港找工作不易,回內地也可能受影響,學費也不低,總體來說赴港求學的性價比正在下降。
但幾個月以來,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次兩位清華教授被任命為香港大學副校長,就是最好的證明,難怪有人說「還是明白人多」。
根據公布的消息,兩位副校長將擔任學校核心工作,申作軍將協助大港大大力拓展研究工作,把握全球企業化發展帶來的機遇,作出策略性部署;宮鵬則主管大學策略,招攬更多的全球一流人才加盟。
此外,香港大學和清華大學都是排名全球前30位的高校(QS世界大學榜單),今後兩校也將加強互動和聯動。「大樹成長營」認為,兩位學者成為港大副校長,將開啟香港高等教育發展新的裡程碑,對中小學教育也積極引導意義。